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致公党省委通过提案指出:当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女性,因此,促进农村地区返乡女性农民工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是缓解农村地区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致公党省委建议——
多举措促进我省返乡女性农民工创业
□本报记者 曾 丹
返乡创业就业人数剧增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持续在高位上运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有力提升了城镇新增就业特别是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增速。”11月3日,记者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了解到,随着一系列措施的深入实施,我省呈现出了农民工源源不断返乡就业创业的良好势头。
“随着我省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5个100工程’等重点项目的深入推进,有力促进了更多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大好经济形势吸引、产业转移承接推动、就业利好政策感召的“三重叠加”影响下,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农民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外就业818.53万人,同比增长4.83%,其中跨省外出务工598.84万人,同比增长2.84%,省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19.69万人,同比增长10.66%,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态势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二是农村劳动力赴外省就业人数增长缓慢,在省内就业人数增长较快。从今年7月底统计数据来看,农村劳动力省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人数的同比增速,明显高于跨省外出转移就业人数同比增速,达到近8个百分点,在省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工的首选。
记者从省统计局了解到,2011年至2013年,我省农民工跨省返乡创业就业人数分别为34.83万人、53.54万人、57.24万人;内转移就业人数为168.45万人、185.47万人、200.32万人。2014年,我省以工业园区和“5个100”工程为龙头的经济社会建设不断显现成效,进一步拉动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有力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今年1—7月新增返乡就业65.45万人,同比增长7.68%;其中跨省返乡47.36万人,同比增长20.26%,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态势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外出务工成为贵州省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省目前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800余万人,劳务经济已成为我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记者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了解到,在此背景下,随之而来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也在不断加剧,促成了许多外出多年的农民工希望带着行业经验、创业资金等回到故乡创业。
关注女性民工返乡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减贫之基。”近年来,致公党省委对我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在调研中,致公党省委发现,近3年来,我省外出务工返乡就业创业人数每年超过30万人,其中工业行业累计新增就业58.3万人。但是,在返乡农民工创业中,社会却忽视了女性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工作,忽视了由于性别差异所带来的政策区分。
“当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相当部分为女性,因此促进农村地区返乡女性农民工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是缓解农村地区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致公党省委指出,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多民族聚居省份,我省山多地少,喀斯特地貌突出,农村就业压力巨大;在这当中,女性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致公党省委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省返乡女性农民工创业的总体特征呈现为:第一、创业年限不长。从创业者的情况来看,创业年限长集中在5年以内,只有少数人的创业时间超过5年以上,这反映了我省创业活动开展得较晚的特点。第二、投资规模大多在3万元以下。农民工女性的投资规模受限于经济实力,一般情况下所选择的行业门槛较低。她们的投资规模3万元以下者较多。相比之下,省外发达地区女性农民工投资在5万以上者较多。第三、据调查了解,近年来我省返乡农民工累计创业人数中,女性占30%,创业行业层次不高且创业规模总体不大,带动就业小。由于社会地位的边缘化,社会资本网络规模狭小,决定了大多数女性创业决策、创业项目以及创业定位,只能选择传统的女性行业部门,且是门槛较低的行业。如小饮食店、小杂货店等。在我委调查的12个乡镇中,返乡女性农民工创业并且成功者(包括种、养殖)占外出打工女性比重仅为1.26%左右。第四、对创业政策抱有期待。当前我省女性返乡农民工中,80后新生代占据了大部分比例,她们文化基础相对较高,接收新生事物较快,思维较活跃,对政府鼓励创业政策期望较高。希望能制定出台专门支持女性创业的扶持政策,得到金融机构的低息或免息贷款等。
为促进我省农村女性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 ,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致公党省委通过提案《关于促进我省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建议》提出了以下建议:充实完善农民工创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地方创业机制;积极拓宽女性农民工社会网络;积极扩展小额信贷资金扶持模式。
协力促进特殊创业工作
“当前,我省要通过建立创业政策的理论框架,重视政策的着力点和对象,以驱动关键变量来刺激创业活动,把减少女性农民工创业障碍,促进女性农民工创业活动,实现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体系上。”致公党省委指出,创业政策的本质是用来减少初创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并刺激创业,是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创业活动水平的手段或策略。因此,这就需要我省在响应国家创业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创业机制。首先,建立健全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保障、制约体制。即:运行行政机制,以行政的手段调动和管理各部门职能和岗位权责的积极性,进行科学的部门和岗位职能配置;运行指导、服务的机制,针对不同目标群服务对象尤其是女性农民工群体的特点,出台专门的扶持、培训与指导政策;在体制上设置监督岗位,制定相应制度,确保各职能部门的政策到位。其次,通过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体制和制度建设,实现机制整合。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以及扶持政策应进一步激发创业者创业的激情。各职能部门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各项激励、服务、指导等工作落实到实处。
“要使女性农民工成功创业,就需要拓宽农民工女性的社会网络,帮助她们获取需要的社会资源。”致公党省委认为,有关部门应搭建服务于返乡女性农民工创业的平台,拓宽其社会网络,在信息、决策咨询、企业经营管理、行业行规、法律法规等方面提供各类指导与服务,帮助其减少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
“省政府成立了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工作统筹,为做好农民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记者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了解到,致公党省委的这一提案受到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出台的引导和扶持百万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等政策中,就专项为助推女性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省人社部门以实施‘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为抓手,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园区需求,分层次、全方位开展农民工培训,对正在创业和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提供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对想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对新生代的农民工开展技工培训。”记者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今年1—7月,全省已培训农村劳动力近10万人。各地正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着力建设县级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为返乡就业创业的农民工特别是女性返乡就业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