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士举与佘家营
□文/图 何先龙
佘家营,初名三星营,位于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佘家营,由于是士绅佘士举所建,故光绪初为纪念佘士举建营而改名佘家营。佘家营是咸同之乱时期开州(今开阳)28营之最著名者,在28营中以地势最险要、营墙最坚固,几年未被黄号军攻破而闻名遐迩,故佘士举被推举为28营总团首,并授总兵,实任副将,成为贵州平定咸同起义后因功授官职务最高者之一,并因此载入咸同军事史册。佘家营是人工营墙与天然绝壁天人合一的军事堡垒,外墙以条石镶嵌成规范的斜“人” 字形,是咸同时期贵阳地区唯一未被攻破的营盘,因此成为咸同军事史上的代表性堡垒和经典军事设施。2003年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 佘士举其人
佘士举(1828-1894),字廷选,清代开州弟里(今开阳县南龙乡)人。自幼不喜读儒家正统书,而私自读占卜算命之书,尤喜读狭义小说。父母亡故后,更加无拘无束。家虽不富,但好急人之难,有求必助。又好打抱不平,同里有李甲生于大富之家,以膂力压人,无人敢言。佘士举找机会把李甲痛打一顿,直到垂死才罢。李家告官,佘士举便行走江湖,靠算命糊口,开始研究并逐步精通拳击和行军布阵之法。数年后悄悄回乡,正赶上太平天国起义,为保一方平安,便召集同里子弟,教给拳击布阵等方法,响应者不少。咸丰三年(1853)贵州巡抚令全省各地兴办团练,佘士举被推举为开州弟里保民团团首,由于早有计划,训练有素,故号称开州团练最优。石虎臣任开州知州后检阅州属各团练,肯定佘士举团练可用。咸丰七年(1857)首次奉命在落旺河打败黄号军,随即率团首马华丰等入平越(今福泉)和瓮安进剿义军,多有取胜,因此声名鹊起。次年冬,奉命随知州石虎臣深入瓮安,进至高枧(今属瓮安中坪镇)时,与黄号军相遇,佘士举全力奋战,颇有斩获;再进到枫平五道河十三拐即陷入大股黄号军重围,义军将石虎臣与佘士举从中截为两段,石虎臣战死,佘士举力战得脱,并于次日和援军一道找回石虎臣尸首。由于急公好义,战功卓著而被推举为开州28营总团首,获得了开州所有民团的指挥调度权。咸丰十年(1860)佘士举在官庄户山上建立小南江营,由于地势如“二龙抢宝”又名二龙营,因功升千总(从六品);随即奉命进剿猫猫山和十万溪(在今开阳县毛云乡境)义军,火烧大谷光(在今开阳县城关镇温泉村)义军营盘,再和参将赵德光联合进攻拐二、羊场(在今开阳县龙岗镇)义军并大败之。同治二年(1863)四月,何德胜率领黄号军主力围攻二龙营,二龙营被攻陷;同年九月,何德胜攻破开州城,知州戴鹿芝战死,佘士举投降黄号军,但佘士举并非真心投降,而是权宜之计,故经知州段纪传上报,佘士举升任游击(从三品);次年十一月十八(1864年12月16日),何德胜率领黄号军主力数万人再次围攻二龙营,何德胜采取围困为主,攻打为辅的方针,欲困死佘士举,因此一直围到十二月二十八(1865年元月25日)才撤围而去,前后围困40天,虽未攻破二龙营,但由于缺水,营内渴死及为找水汲水而死者达500多人。同治三年(1864)底佘士举对黄号军反戈一击,大攻镇江屯义军,力战金山寺(今属开阳县花梨乡新山村),夺回关刀山(今属开阳县米坪乡),由于黄号军猝不及防,佘士举一步步平定了开州黄号军,终于疏通了瓮安、平越过开州入省贵阳的交通线路。同治四年(1865),佘士举又新择有利地势创建三星营,并长期驻守保一方平安。黄号军彻底平定后,光绪初论功行赏,佘士举记名总兵,即用副将。在开州恢复秩序期间,佘士举协助知州清查田亩、核实赋税、修缮孔庙学宫、监修开阳书院、捐资在佘家营新建忠义祠,并在忠义祠开设佘家营义学等等,颇受称赞。佘士举在咸同战乱期间,靠游走江湖、学占卜游侠并训练乡勇起家,为平定黄号军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官封总兵(从一品),即用副将(从二品),即以从一品总兵衔实授二品副将,不仅是贵阳地区因为平定黄号军而官封从一品的唯一一人,而且也是整个贵州咸同军事史上因功封官品级最高的官员之一。由于佘士举精于占卜,故其所建佘家营成为咸同军事史上的经典军事堡垒。
二、 佘家营是天人合一的军事堡垒
佘家营作为军事堡垒选址精妙,西、北、南三面均比较陡峭,只有东面稍事平坦,特别是西面和西北部为天然绝壁,因此佘家营只在东、南和东北建有坚固石墙,西面和西北部以天然绝壁为墙;更为绝妙的是,营西南角有个天然大井泉,可供数百人饮用,于是佘士举建营时刻意把井泉围在营内,并在井泉侧建有一道营门,时常以团练把守,解决了营上长期驻守的饮水问题。因此,只要佘家营能保持粮草供应,驻守多久都可以不受制于敌。佘家营占地八万多平方米,营墙最初长两千余米,加上天然绝壁千余米,营周围全长近四千米;原设有东、北、西南三个营门和数个炮台。由于建成后从未被攻破,因此得以完整保存到二十世纪50年代,解放后陆续被当地村民拆除。经过文物调查,现残存营墙长1500余米,其中保存较好的有800余米;残高1.5-4.5米,墙基宽2.3米,保存最好的南段石墙上还有高1.5米的女儿墙,北段营墙上还有保存完整的营门1座和瞭望射击孔两个;营内尚存忠义祠屋基遗址及当年舂米、炼制炸药的石臼和井泉等遗迹。佘家营不仅是贵阳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咸同起义时期军事营盘,而且也是贵州现存及其罕见的天人合一军事堡垒。
三、 佘家营是贵州咸同军事史上的经典军事堡垒
佘家营建筑形制十分独特,其外墙采用规制条石斜嵌成“人”字形,不仅十分美观,而且坚固异常,在贵州现存古代军事建筑中独树一帜。再加上地势险要,颇得风水向背之宜,佘士举又经营管理得当,因此成为咸同之乱时期贵州极其罕见的未被起义军攻破的军事堡垒之一。正如佘家营现存光绪九年(1883)《三星营碑记》所说:“上至安顺,左至遵义,下至湖南,千余营寨,皆被攻破蹂躏,独有开州三星营被围扰至四五年之久,而贼未能破。”佘家营建成后,何德胜多次围攻均未攻破,其中以同治四、五年之交(1866年初)围攻最久。同治四年十二月初(1866年1月20日前后),何德胜率领万余黄号军主力全力围攻三星营,在多次激战中,佘家营团练伤亡大大超过黄号军,佘士举知道久战不力,就向贵阳营游击傅必胜求援,傅必胜奉命救援却故意拖延不进。围攻30多天后,佘士举粮草将尽,侦查得知何德胜已放松警惕,并于同治五年正月十二(1866年2月26日)回骄顶山准备过元宵节;当天是佘士举生日,佘士举密选敢死队200人,歃血为盟,誓死保卫佘家营。当时黄号军驻扎在佘家营附近一座高山上,登上山顶可以窥见佘家营内情况,平时都用树木等遮挡住以免泄露营内军情;当天佘士举便以庆祝生日为名,请当地团练中的阳戏和花灯戏班子唱戏庆贺,并有意把遮挡物挪开,让黄号军军士可以登高看到佘家营内演戏。正当黄号军将士观看演戏时,佘士举乘机突然燃放铜炮数十发猛轰黄号军大营,义军伤亡惨重,佘士举则大开营门放出敢死队奋勇冲杀,并以驻营各团练依次随后跟进搏杀,以锐不可当之势冲向义军,黄号军猝不及防,惨败而逃。佘士举以自己的军事才能自解其围,终于使佘家营转危为安。1867年九月,何德胜病死,黄号军势力大减,从此无力围攻佘家营,佘家营终于成就了在咸同战乱数年未被攻破的传奇。
因此,佘家营是咸同起义时期贵阳地区唯一未被攻破的军事堡垒,其“人”字形营墙在贵州军事建筑中独树一帜,是贵州咸同军事史上的经典军事堡垒。
佘家营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