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610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7-23

品味橄榄

□一 沁

  橄榄两头尖的形体和晦青色皱巴巴的外观,人们不会“一见便流涎”;而入口酸涩、回味香甜的味觉特点,却是橄榄不流风俗、别具一格的魅力所在。

  儿时记忆中,为了促销,小贩们把甜味的糖精掺入橄榄之中,使之一入口便有甜腻的味感,这种欺骗性的诱惑,对于喜吃甜食的小孩,尤难抗拒。然而,橄榄特有的清真回味,也就被甜腻的糖精给彻底搅了,这不是焚琴煮鹤?真可惜。

  清真是味中极致,是对一切俗味的摒弃和超越,是可遇不可求的天造之美。享用清真,需要机缘和情致;品鉴清真,则需要特别的耐心和细致。而品尝橄榄所企盼达到的那种“苦尽甘来,满口生津,唇舌留香,回味无穷”的清真妙境,唯有在领受了难耐的干涩酸苦之后,才姗姗而至。如古人所描绘的,橄榄初入口,舌尖是涩,舌根是酸,这种不适意的味感,曾使许多品尝者半途而废,与清真失之交臂。犹如苏轼《橄榄诗》所云:“纷纷青子落红盐,气味森森苦且酽。待到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亦如《齐东野语》所载录的涪翁《咏橄榄》诗所指出的,“想见余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要想领略到那份“晚方回”的“苦中真味”,需要品尝者如醉如痴的投入、如切如蹉的耐心和如琢如磨的细致。

  况味人生,一如品尝橄榄。十之八九的不如意,使得人生百味中,苦涩居多。而啜味苦涩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自身心性人情的成熟练达、自我藩篱囿限的突破跨越以及道德境界的提炼升华,从而深切地领受到人生的“苦中真味”。套用一位名主持人的话,那就是——“痛并快乐着”。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不知不觉的,这首由三毛填词的熟悉曲子,再一次在耳畔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