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改革发展共识 汇聚改革发展力量
黔西县统一战线合力助推全面小康创建显成效
本报讯 (喻懋富) 近年来,黔西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选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增进团结、维护稳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牵线搭桥,凝聚改革发展共识、汇聚改革发展力量,合力助推全面小康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联络联系工作向高层次和宽领域拓展。加大拓展与中央统战部、民建中央各部门联络联系工作范围,促成中央统战部多次组织到黔西考察,与台盟、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等进行工作联系,与东部10省市民建组织和民建会员企业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实现网上互联互通。分东部、中部、西部省市三个板块建立民建会员企业信息库,搭建良好企业交流平台和帮扶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同参与全国光彩事业“百企帮百村”行动的省外10家企业建立联系沟通机制。通过民建中央对口帮扶黔西县的有利桥梁纽带,将联系对接项目、引进帮扶范围由省内向东部十省市统一战线、国内知名企业和社会各界拓展,参与四川、重庆、宁波等地招商考察。累计与对口帮扶的统战部门(企业)、民主党派联系22次,引进各类项目建设和帮扶资金900多万元投入助学、助医和“同心”思源卫生室建设、“同心”产业发展、“同心”思源抗旱应急水源建设等工作。
——“同心工程”项目建设纵深推进。加大对“同心工程”实施争取力度,“同心”思想深入人心,“同心”实践不断深化,“同心·助推发展”五大工程向纵深推进,在全面完成统一战线帮扶基础设施建设,骨干教师、村干部、农业致富能手培训,种植示范等项目的基础上,新争取到项目12个,共计帮扶资金900多万元,完成教师培训1394人,各类干部培训342人,乡村致富带头人培训500人。打造了绿化乡大海子“同心·新村”、协和镇“同心·生态农业示范园”、杜鹃街道办事处乌骡坝社区“同心·新村”等“同心”品牌。
——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开展民营企业调查摸底工作,在民营经济人士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引导民营企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回馈社会”。通过东部十省市民建组织和统一战线渠道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组织全县101家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百企帮百村”结对帮扶活动,支持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抗旱救灾。成立“黔西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黔西县小微企业商会”和“文峰办事处商会”3个行业商协会。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明显加强。对全县513个“两新”组织的规模、经营状况、员工数、党员及党组织、群团组织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账。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2个,30人作为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17名,转正14名,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目前,共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365名,全县单独建立党组织34个,挂靠建111个,助推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发展,星旗实业有限公司、金大地肥业有限公司党支部、黔中驾校、水西中学、新城地产5个党支部成为市县先进典型。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成立毕节试验区首家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加强对党外干部发现、培养和政治安排。围绕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和无党派人士工作相结合,培养代表人物,邀请贵州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医疗、法律、农业方面专家到黔西开展多项智力支持活动,共有442名干部职工、乡村医生、乡村干部及致富能手分别得到医疗、法律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培训。
——“同心·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实现零的突破。组织召开全县“返乡农民工座谈会”,组织参观我县小城镇建设、园区建设,激发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激情,加大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沟通联系,2013年创建了9个“同心·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新增返乡农民工从业人数1100多人,达17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