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586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6-11

建好三个载体 发挥三个作用

——福泉市政协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侧记

□胡永刚 刘 斌 刘 勇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福泉市政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化“一月一题”、网络评议、委员访谈载体建设,动真格对“突出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发挥政协在谋发展、破难题、促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一月一题”,广纳民意聚发展

  “稳定教师队伍,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留住生源,引进专业人才。”家长代表邓英说。

  “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势,治理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慢、傲等现象,切实转变作风。”福泉市教育局局长蒋士萌现场明确表示。

  ……

  3月26日,一场主题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突破研讨”使福泉市政协“一月一题”参政议政座谈会格外热闹。与会的政府相关部门、教育系统负责人及委员代表、家长代表等纷纷出谋献策。

  近三年来,福泉的高考一本上线率分别低于全省一本上线率2—4个百分点,且差距呈增大趋势,导致群众满意度不高,近80%成绩优秀学生不选择就读本市高中。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3月,市政协将福泉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突破情况作为履职为民的重要内容进行调研,并纳入“一月一题”参政议政座谈会。3月11日至17日,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带领教育、特邀等界别委员,深入福泉中学,市一、三、四中,龙昌中学和宏福实验学校实地走访。与此同时,在相关领域有研究的委员也积极为福泉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突破献策发力。随后,一份《重视高中优质生源流失问题(专报件)》直接呈送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案头……

  其实,上述事例只是市政协将教育实践活动与实现人民政协履职为民的价值追求紧密结合,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缩影。

  市政协今年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的第一次“一月一题”参政议政座谈会——《应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贵、繁问题》,仅半月时间,市政协领导和调研组成员足迹遍布全市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比较典型的注册企业。《建议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件件正在被相关部门落实。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无不印证市政协履职为民的崇高追求。活动中,市政协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选题,积极探索建立“一月一题”参政议政座谈会,构建“广泛、多层、制度化”的民主协商格局载体,本着广纳群言、广集民智的真诚,各专委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贴近群众、贴近委员、贴近热点,深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形成调研成果,进一步增进发展共识,增强发展合力。

  网络议政,“时间碎片”破难题

  薛建国:“进一步探索‘2.5+3.5’教育教学发展模式,组建精英团队,将初三一学期考核后名列全市前50或80名的学生,集中到一个实力较强的高中,实施‘2.5+3.5’管理,特殊管理,个性化教学,以良好的教学环境、优质的教学服务留住优质生源。”

  汪华:“我认为高中教育质量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水平。”

  龚传海:“政府用责,学校用力,教师用爱,学生用心,社会用仁。战略上:福中做精,三中四中做特,共同做大。战术上:先‘拼’出来,一至两年内扭转局势,赢得信誉,然后系统推进。着力点:师资、管理、经费。具体方法:2.5+3.5、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班主任与家长和学生共同的QQ群微信互动、教师奖励的科学评价和额度提高、以及其它工作的必要投入等等。”

  ……

  3月27日,一条条主题为“福泉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突破研讨”的建议正在市政协QQ群上滚动。来自机关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全体市政协委员、基层政协组织、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扶贫联系点等各方的建议,被源源不断、原汁原味地反映了出来。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政协在做实“规定动作”的同时,“自选动作”也颇具特色,可谓亮点频频。

  活动初期,市政协在认真落实市委“三减四不五从”(即:减少联合发文、减少各类简报、减短公文篇幅,不超时流转公文、不重复发文、不超规格发文、不多头报文,从制度上管理、从数量上减少、从规模上减小、从会期上缩短、从经费上严控)的同时,围绕便捷高效,不断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创造新载体、拓宽新渠道。

  在“一月一题”实施之际,《福泉市政协委员网络议政方案》随即出台,同时建立政协委员QQ群,组织、引导委员结合福泉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积极建言献策,并整理编辑成册,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

  网络议政平台的建立,不仅有效解决了闭会期间广大政协委员履职载体少、履职不方便等现实问题,而且使委员的“碎片时间”得到合理利用,让委员随时随地参政议政,提高了委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使委员关注的问题得到聚焦,合力解决,最终使委员沟通讨论的成果得到沉淀,形成智慧精华。

  “网络平台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专家资源,推动委员风采展现,搭建随需互动、不受时空约束的互动平台,形成充满委员个人魅力、协同工作的政协文化。”市政协秘书长杨光发激动地说。

  委员访谈,凝聚民心促和谐

  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群众、造福群众,增进群众福祉。活动中,市政协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到心中最高位置,并按照这一“主线”,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政协在通过座谈会集中征求、意见表重点征求、意见箱定点征求、建网站广泛征求、进基层走访征求、个别谈深入征求等多种途径征集意见的同时,针对突出和强烈问题的征集和解决,不断强化载体建设、不断强化注重运用的同时,更加注重群众对问题征集是否集中反映民意、解决方法是否集中体现民智、处理结果是否集中顺应民愿的评价。

  针对“一月一题”、“网络议政”等工作实际,市政协充分利用《福泉新闻》资源优势,开辟了独立的单元栏《政协委员话福泉发展》,每月拟选2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进行节目录制,及时将访谈时间、内容等通过电视、报纸及短信平台等渠道对外公布,还制作了相应的片头和角标,使委员在短短的3—5分钟时间里更好地献解题之策、说真情之感、道发展之声。同时还邀请某一领域、某一个行业中有业绩、有贡献、有影响的政协委员,电视畅谈福泉发展建议,通过专栏展示委员风采。

  “福泉的化工企业较多,无论是从生产技术还是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相近之处,建议政府搭建一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在泉企业间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从而促进企业的共同发展。”第一个走进栏目的市政协委员尚雯如是说。

  “‘一月一题’讨论、‘网络议政’拓展,再让委员在电视上说,之后把评价的权利还给群众,这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刚刚完成节目录制的市政协委员黄会民深有感触地说。

  活动以来,已有5个界别20余名政协委员走进节目录制现场,谈发展、说变化。在这些“评价”中,群众反映良好率均在95%以上。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政协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予了市政协更加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走出机关,走向基层;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市政协主席黄建菊表示,市政协将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更好实效,在建设“绿色磷都·幸福福泉”的伟大征程中彰显政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