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道靓丽风景
——《贵州政协报》荣膺“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奖”观察
□刘庆鹰
今年5月15日上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报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表彰会上,《贵州政协报》总编辑游涌荣幸登台,从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报业协会会长吴恒权手中接过“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奖”奖牌,并和吴恒权等领导合影。在热烈的掌声中,游涌眼眶湿润了……是啊,“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奖”,是中国报业的集体最高奖项,地处西部的《贵州政协报》从全国众多的报纸中脱颖而出,喜上金榜,靠的是什么呢?
做成了一张个性鲜明的报纸
《贵州政协报》是贵州省政协主管主办的机关报,是我省唯一具有统战政协性质的时政类报纸。近年来,在贵州省政协及机关党组的领导下,《贵州政协报》紧紧围绕“立足政协、服务统战、面向社会”的办报宗旨和“强化改革意识,全面提升水平,加快发展步伐,跻身一流大报”的改革发展目标,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强化宣传重点、突出宣传特色,在抓发展、创精品、强队伍、促经营等方面业绩显著。
随着该报工作的创新、发展和报纸影响力的逐步提升,《贵州政协报》正日益广泛地受到业内外关注和肯定:2007年12月,该报党支部被贵州省直机关工委首批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2009年5月,《贵州政协报》从全省44家报纸中出彩,成为省新闻出版局首次评定的贵州省七家一级报纸之一;2009年7月,该报党支部被中共贵州省委首批授予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2011年1月,该报被中国报业协会评为“全国报业经营管理优秀单位”;2013年4月,该报总编辑游涌荣膺“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个人奖”;今年该报又再获“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奖”殊荣。作为一家相对专业性和行业性的报纸,能够取得这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为贵州争光,既让人欣喜,又使人感佩。
笔者多年阅读该报,深感该报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即时政报道生动活泼。根据工作需要和读者要求,该报不断改进时政报道,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明显增强。特别是中共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后,该报的报道更为鲜活、精练。不少稿件既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又注重围绕接地气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使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使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融为一体。根据政协报的特点,该报把关注政协委员活动,倾听政协委员心声,忠实记录政协委员改革创新、参政议政的多元进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与各级政协委员的多样互动中,善于把政协委员在实践中思索和创造的新鲜经验提升为思想理论成果呈现给读者。比如,今年省“两会”期间,该报继续与贵州广播电视台联袂推出的“两会面对面”栏目,以“谋略贵州·实干兴省”为主题,用新闻短片和演播室嘉宾访谈、主持人评述相结合的方式,在省“两会”期间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请进电视演播间,分别围绕心系群众惠民生、攥指成拳聚合力、生态文明树典范、创业创富涌春潮、同步小康扬风帆和出谋献策掏心声等方面进行录制,在贵州广播电视台播出后,又在该报形成文字刊发,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别样的风采与他们勇于冲破不利于科学发展桎梏的拳拳之心。自2010年以来的这种跨媒体合作和实践,使该栏目成为了省“两会”新闻宣传的品牌。该栏目既抓住了电视播出的快捷直观的特点,又发挥了纸媒容量大和新闻纵深的优势,受到上级肯定和读者赞誉。
最近,该报与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的“政协委员话贵州”、“省政协委员话贵阳”专栏,依然保持了思想的敏锐度与开放度,打破了陈旧的观念束缚和传统的思维定势,洋溢着创新活力,展示出不少真知灼见,进一步起到了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方向的正能量作用,被读者誉为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析事明理、解惑释疑的精彩报道,正确引导了社会情绪,增进了社会共识,促进了社会和谐。
磨炼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
时下报业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惨烈,《贵州政协报》之所以能站稳脚跟,不断超越自我,基于该报有一支充满政治热情、充满青春朝气、充满奉献精神、充满市场意识的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该报从总编辑到普通员工,都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团队精神,自觉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维护报纸的质量、报社的荣誉。
针对聘用人员多、人员流动性较大,新手多、对新闻工作认识不够充分、新闻敏锐性和组织纪律性较弱等媒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该报本着“教育、管理并重,预防、惩处并举”的原则,制订出台了《贵州政协报采编工作行为准则》,该行为准则分9个部分共60条,从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依法、遵规进行采访,真实准确地实施报道,依法、慎重处理敏感性报道,注意报道的角度、深度和方式、方法,搞好舆论监督与慎做批评报道,关注群众呼声与维护群众利益,严禁“有偿新闻”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详细的规范。此行为准则出台后,加强了编采等工作的标准化管理,促进了报社工作健康有序,进一步增强了从业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努力赢得了管理和从事宣传思想舆论工作的主动权。该报还通过用人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特别是系统实施“打破编制界限、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定酬、同工同酬”的用人和管理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报社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好的机制促成了好的作风,好的作风锤炼了过硬的队伍。这支队伍的鲜明特色之一,即遇到困难必攻不守,实干攻克。他们的共识是,报业竞争日趋尖锐、复杂,守只有打被动仗,攻才有胜算,才能拓宽路子。实践证明:他们的认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现在这种规律已经成为全体政协报人的事业追求和人生境界。
夯实了一个符合市场法则的发展基础
《贵州政协报》获得“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奖”,还在于该报在融合上有如下可圈可点之处:办传统媒体的不断冲击质量,力求量中选好、好中出优;做新媒体的在内容的多渠道、多平台上不断扩展延伸;搞对外合作的不断与外报、广播、电视成功联动;抓发行的不断提升发行量,近几年,发行量增幅为92%、发行收入增幅近200%。整支队伍既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又互为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循环,报业融合业态呈上扬之势。
为探索一条机关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增强自我发展的基础和实力,该报紧紧依靠统战政协这个大平台,在贵州省政协及机关党组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由省政协办公厅牵头成立了《贵州政协报》理事会,邀请部分厅局及省内知名度高、品牌形象好且具有广泛影响的企事业、委员单位作为理事单位。该报以理事会为依托,积极为各理事单位做好宣传服务工作,把报社理事会办成各理事单位的信息平台、交流平台和发展平台,实现了联谊与协作的“双赢”。
与此同时,该报着力优化经管资源,引进新的经营竞争机制,加大同市场接轨的力度,以项目、策划活动等多形式经营增强收入,不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平台经营创收的可喜格局。近年来,报社广告、经营收入逐年攀升,经营工作良性发展。
效果与付出成正比:在全国19家省级政协报中,《贵州政协报》的每周出刊版数已名列第一,出刊期数名列第二。《贵州政协报》已打造了以主报为主,“非公经济”、“贵州民革”、“能源与安全”、“红盾”及“财富”等五个专(周)刊为辅,加上电子网络版的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齐头并进的新闻宣传舆论平台,搭建了以报社理事会为重头的外部联谊协作平台和以全省各市州记者站为支撑点的新闻资源网络平台,成为每周出刊四期28版的对开彩色大报和具有特定影响力的重要报纸。
发出“好声音”,激发“正能量”。面对时代的召唤和历史的责任,笔者作为老报人,期盼《贵州政协报》在荣誉面前更上层楼,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报业融合发展、科学发展中更好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倍加自觉地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和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作者系贵州省报业协会会长、贵州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二级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