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
——松桃自治县实施“三化”同步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潘 建
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素有“黔东北门户”之称,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典型的“老、少、边、穷”县。近年来,全县深入实施“五县五化”战略,苦干实干,合力攻坚,经济社会呈现发展提速、转型加快的良好态势。
做大做强工业“升位”
为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实现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工业“升位”。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了松桃自治县工业化建设的进程。
坚持规划引领,谋划新型工业化发展大蓝图。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奋斗目标,承前启后,扬长避短,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手笔,吹响了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冲锋号。工业化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集中民智,通过实地调研,科学编制了《松桃苗族自治县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11-2020)。园区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按其产业和功能布局,工业园区分布为“一区四园”。
坚持基础先行,搭建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平台。采用财政拿一点、部门筹一点、市场融一点等办法筹集建设资金,着力完善园区道路、供水、电力、排污、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
坚持发挥优势,做强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引擎。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发狠劲、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了以锰工业“一柱擎天”,建材、化工、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经济体系。目前,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54家,民营经济组织8131个,从业人员达10.7万人。
坚持攻坚克难,激活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动力。一是攻克企业入驻难题。为充分发挥园区的“洼地”效应,大力引进投资额大、附加值高、关联度强、成长性好的项目入园,采取县四大班子带队招商等方式,推行领导干部招商任务捆绑责任制,主动出击,组团招商。同时,在项目跟踪和服务上,明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跟踪、一个部门具体服务一个签约项目,切实提高企业入驻率。二是攻克资金筹集难题。做大做实政府融资平台,组建武陵山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贷款担保公司,并积极向国开行、农发行和各大商业银行争取融资。同时,牢固树立经营城镇和园区的理念,采取BT、BOT模式,用土地置换的方式解决工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难题。三是攻克征地拆迁难题。坚持“不与农业争地,不与林业争地”的理念,向荒坡要地、向岩山要地,削峰填谷,“变石为金”。
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
以大谋划引领大发展。“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将松桃县城放在整个黔东北和武陵山区来谋划,以建设贵州经济强县为目标,立足“北工南城”的功能定位,确立城市南进战略,着力搭建新的发展框架。完成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和平块、南门、寨炳、北部新城4个片区控规、12个建制镇总规、15个乡集镇总规、30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县城控规覆盖率由12.9%提高到65.7%,乡镇总规修编覆盖率达100%。
以大目标促进大征收。受政策交替、利益碰撞影响,征收已成为制约城乡建设发展的重大瓶颈。松桃自治县以保障被征收户利益为前提,以让利于民为宗旨,以“五加二”、“白加黑”、“雨加晴”为工作常态,以部门联动为主要支撑,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赢得了征收形势的根本转变,闯出了“天下第一难”的重围。
以大手笔推动大发展。坚持交通引领,围绕“四横八纵”路网骨架,2012年投资10.27亿元,实施了以梵净山大道、桃源大道、景山大道、花鼓大道为重点的“畅通工程”建设。其中,梵净山和桃源大道已全面竣工;景山大道初步贯通,花鼓大道全面启动。坚持品位提升,围绕“生态、宜居”目标,总投资3100万元的丹霞公园、平浪坝风光带竣工并投入使用;注重教育引领城市,第三高级中学教学楼主体已完工,实物工程量达到1.5亿元。坚持城乡协调、城乡同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分三批扶持乡镇加速扩容建设。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松桃自治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深入推进“三农”工作,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围绕特色抓布局,做大做强园区,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紧紧围绕地方特色规划园区、布局产业,坚持以特色产业带动园区建设,园区建设壮大产业发展;坚持以正大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盘石生态畜牧业产业园、长兴中药材(百合)产业示范园3个省级示范园区和普觉茶叶农业产业园区、太平城市现代化农业园区2个市级示范园区为主要平台,集中力量抓产出、抓亮点、抓特色;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如正大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利用正大优质茶叶而布局,盘石生态畜牧业产业园利用盘石优越的气候环境条件发展生态畜牧业,太平城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用与县城较近的区域优势全力推进现代城市观光农业发展等。
围绕市场抓产出,提高品牌升位,努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市场决定生产,松桃自治县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紧紧围绕市场这根主轴,推进农产品从传统品种向高端特色名牌、生态品牌迈进,切实增加农产品附加值。2013年累计获得种植业无公害产地认定15个,认定面积8.45万亩,畜牧业无公害产地认定6个,生产规模4.45万头(万只),全县累计获得有机产品认证2个,产地面积32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