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风雅之事也渐渐走入了我省的寻常百姓家。眼下,不仅在居家或者办公环境用书画装饰已成为一种时尚,人们还开始投入资本收藏书画。在此背景下,我省书画市场的赝品也开始大量出现,导致了本应纯净的艺术市场却充斥着做假和卖假活动,对我省形成规范的特色产业链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贵州书画市场需规范引导
□本报记者 曾 丹
书画市场风生水起
前段时间,中国名家书画及贵州书画新秀作品拍卖会在贵阳举行。本次拍卖会,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的作品《三人行》,拍出了250万元的高价。随后不久,贵阳的两家拍卖公司分别推出了自己的书画拍卖专场,一家拍卖公司还举办了迎春书画拍卖会。而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贵阳的拍卖公司还推出了10多个书画拍卖专场,每一场都可谓“人头攒动”。
“往年,贵阳的拍卖公司一年的书画拍卖专场不过四五场。”喜爱书画收藏的杨先生说,从去年开始,贵阳大大小小的书画拍卖专场多达10多场,这对于他们收藏着来说,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平时工作比较忙,只有周末的时间才能好好和自己喜爱多年的书画“亲密接触”,通过欣赏、琢磨、研究,才能练就好眼力,增强去伪存真的本领。
“对于贵州书画艺术品市场,2013年的确是值得回顾的一年。”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去年是我省书画艺术品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书画艺术品正在以一种无形资产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表现在民间市场也逐步热了起来。
“若你到贵阳万东桥下的花鸟市场上走上一圈完全可以感受到火热的气氛。”记者了解到,万东桥下书画艺术品商铺达近百家,生意最好的要数星期六、星期天,一到周末各个经营商老早的就打开店门开始营业,顾客一般是来自省外的商贩、收藏爱好者、书画家、一般普通市民。
“从1998年贵州的拍卖公司开始着手书画艺术品拍卖以来,我省的书画艺术品市场已经逐步开始成长。”业内人士指出,我省的书画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市场发育日渐良好。更为可喜的是,本省的投资者对书画艺术品的价值认可也在不断的攀升,在近几年的拍卖会上,我省的一些书画名作拍卖金额突破了万元大关,这无不是跟贵州书画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道,我省书画艺术品市场的买家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一是民间艺术品收藏者;二是买来用于装点新居和门面的消费者;三是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老板;四是省外的“淘金者”。
“有许多省外的收藏者,现在喜欢在贵州拍卖会上收集一些书画艺术品。”业内人士指出,不少投资者认为贵州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同时贵州书画艺术品市场才刚刚起步,比起外省相对发达地区来说,作品价位相对较低。其次还能淘到“真金”,比较适合投资者、收藏者进行投资。
艺术品投资渐趋活跃
“随着全国书画市场升温,不少投资人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圈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存在丰厚利润,近些年从外省到贵州买书画的买家正在逐步增多,且基本都瞄准了名家作品。
“近3年多来书画作品价格涨得特别快。”一位拍卖公司负责人坦陈,以4平方尺(即68cm×68cm)大小的书画为例,10年前大约能卖到4万元左右,而到现在却能够卖到50多万元,平均价格增幅近10倍。
“由于书画市场存在巨大利润空间,不仅吸引着个人投资者买书画,也吸引一些公司频频出手投资。”据了解,前不久,贵阳市某房地产公司相继买进了200多万元的书画。该公司负责人称,如果是名家的作品,升值潜力更大,“价格涨得更疯”,这也是他们投资的理由。
“贵州过去是没有这种专门的书画市场的,书画作品很难体现出价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世纪90年代末,书画家们对市场经济有了新的认识,也开始接受市场的形式,摒弃了实现书画的经济价值是沾染了“铜臭味”的想法,纷纷走出书斋,接触市场,不仅是为自己的书画作品提供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同时也是为了适应人民大众对书画艺术的需求和渴望。
“近年来,一浪高过一浪的艺术品投资热潮席卷中华大地,参与人数之多前所未有。”据了解,2013年全国艺术品成交额上100亿元。虽然贵州的市场很小,可交易额仍然在持续增长中,而且显示出蓬勃的发展前景。
“不缺买家缺好作品。”省拍卖公司的一负责任告诉记者,进入2013年,征集好作品的难度在加大。“每一场拍卖都是‘宋王孟方’主打,现在增加一个刘知白,再有就是杨长槐、鲁风、谭涤非、陈争等等贵州本土知名画家,这些画家流入市场的好作品有限,精品更是不多,一年一年拍下来,市场资源已十分有限。”对此,他十分忧虑:“没有好的作品,就难以激起买家竞价的热情。”而另一方面,由于对省外画家缺乏认知,贵州买家不敢轻易出手,因此便出现一个特有的现象——贵州买家只敢买贵州本土画家的画,这也让贵州画家的画每年都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不像在省外,一线画家的画增值很快,二三线画家却有下跌趋势。
近日,记者从即将举办书画精品拍卖会的主办方获悉,由于此次拍卖会会集了不少贵州名家的作品,相对于以前的拍卖会,慕名而来的外省买家人数比以前增长了5倍。
“这两年报名参加竞拍的外省买家确实逐步多了。”主办方负责人说,去年他们也举办过拍卖会,但外省来的买家通常只有两三个人,此次报名人数已有十多个,包括北京、山东、河南等地的买家,竞买的书画主要为贵州名家作品。
“本省画家精品难求,关起门拍卖,路只会越走越窄,要与全国市场真正接轨,必然的出路是‘走出去,引进来’。”省拍卖公司率先推出“网络拍卖”的概念,打出“像逛淘宝一样竞拍书画”的口号,并在网上试探性地举办了三场书画网络拍卖会,竞买人只需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即可登录该公司网络拍卖系统参与竞买。三场拍卖会,场场百分之百成交。省拍卖公司负责人认为,“网络拍卖是一个趋势,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除了推出本省画家的作品,我们还有意增加了省外画家作品,目的就是要引入省外买家,今后,我们希望做到省内外画家‘同台亮相’,省内外买家同网竞价,这才是真正与全国市场接轨。”
书画市场需规范引导
“前几年,受国际经济衰退,次贷危机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让逐年持续上升的贵州书画作品价格戛然止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赝品充斥市场、精品资源紧缩、市场不成熟,贵州书画市场一度雪上加霜,内外交困。
“基金跌了、股票跌了,没想到这书画艺术品价格也跌了。”筑城长期从事投资行当的薛先生前几年损失不小。
“从市场上看,收藏热度一度减小了不少。”省拍卖公司的一负责人坦言,在诸多影响下,从2008年开始,书画拍卖市场业务下降最大,我省的一些知名画家的书画,有的跌幅竟高达到60%。在此背景下,我省许多拍卖公司都遭遇了书画拍卖“滑铁卢”。
“如果是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是不会轻易被外来因素击垮的。”业内人士指出,经济衰退、股市震荡并不是贵州书画市场低迷的唯一原因,贵州书画市场正遭受“内外夹击”。
“由于贵州的书画市场起步较晚,缺乏正确的引导和适宜的平台,书画收藏观念较为落后,加之参与收藏书画艺术品队伍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市场一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有专家指出,贵州历史以来都不乏书画方面人才,与目前周边省市的书画市场相比,贵州的书画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的潜力。
“随着物资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书画艺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收藏书画、投资书画,用书画装饰宾馆、饭店、办公环境、家居已成为一种时尚,然而书画市场最令人头痛的却是赝品大量充斥、做假、卖假、拍假活动、猖獗,直接导致了近年来书画市场持续低迷与混乱不堪。”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王烈君指出,我省书画市场现在的营销方式主要有四种:直接上门到书画家手上买;画廊代理;经纪人牵线交易;通过拍卖方式完成交易。“从市场营销的反馈来看,市场不规范的形象非常普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书画市场确实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仿制品和赝品,而且面广量大。”王烈君说,目前政府尚没有出台相应的规定,尽管现在强调诚信经营,但效果不尽人意,艺术品经营管理的不规范对市场的危害是致使的,因为购买者之所以想买书画作品,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收藏望今后升值,二是欣赏。
“如是假货,那购买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出现想买不敢买现象。”王烈君认为,市场不规范已成为制约书画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书画市场还是处于“散养”状态,有些地方在尝试集中“圈养”的新方式,但效果不理想。“一个发展良好的书画市场必定需要培训一批一流的书画家,另外在培养一大批书画爱好者,只有两者能够顺利地互动起来,市场才能真正激活。”王烈君说,面对书画市场的混乱,要增强个人维权意识的同时,还应当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
为此,王烈君提出了以下建议:
——由我省文化管理部门牵头,通过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尽快提出艺术是市场管理方面,包括书画经纪人、书画艺术品鉴定、书画艺术品价格评估及评估机构,鉴定机构、评估师、鉴定师的定级、考核、资格授予、经营权范围、执业要求及法律责任。
——填补立法空白,使艺术品经营鉴定做到有法可依,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应就书画艺术品司法鉴定评估做出司法解释,指定并授予权威鉴定机构评估机构以司法鉴定评估权,以便就相关争议在诉讼中能做出最权威的公正,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评估结论。
——建立一个代理书画家著作权保护的组织或机构,如发生了侵权,书画家只预告知代理机构,由代理机构去处理。
——建议书画界、协会、团体应加强这方面普法教育,组织专题法规讲座,提高法律和维权意识,聘请法律顾问,通过自己的维权行为来净化书画艺术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