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561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4-24

建设新家园 山歌颂新风

——桐梓县水坝塘镇“高腔山歌”颂扬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蒋隆荣 本报记者 潘 建

  “形势官僚让人烦,享乐奢侈在凸显;民心民生不能偏,有了歪风很危险;中央英明整作风,实践教育下文件。”连日来,这首《整风建设新家园》的高腔山歌在桐梓县水坝塘镇广为传唱。

  水坝塘镇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及时召开镇、村党员干部大会,认真传达中央、省、市、县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增强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还要求各村、各部门、各驻镇单位要及时传达会议精神,迅速营造浓厚氛围,党委班子更是率先以“带头学习宣讲,当好善于学习的示范;带头深入一线,当好问计于民的示范;带头解决问题、当好立行立改的示范”为主要内容的“三带头三示范”活动为抓手,带头纵深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当地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倍受鼓舞。山歌爱好者梁正桃、梁大祥、华端福等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左邻右舍、文艺爱好者、高腔山歌传承人等,把全镇上下力转“四风”, 立行立改;工作重心下移,深入群众务实为民;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做强产业,引领发展等好作风、好做法即兴编成口传心授的高腔大山歌,在田间地头、工矿企业、社区学校广为传唱。而众所周知的黔北高腔大山歌是流传在水坝塘、狮溪、芭蕉、羊磴一带的古老而独特的原生态山歌,形成于广袤森林,因演唱强调“高腔”特色,富有“飙歌”风格而得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高腔大山歌融合了巴蜀文化、夜郎文化、中原文化,而形成独特的黔北山地文化,犹如静寂山野飘来的天籁之音。2007年5月,高腔大山歌被列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0月还搬上中央电视台《中华情》栏目,从此名扬海内外。

  “群众路线是根本,倾听意见进家门,一进家门是一家子,进得家门知民心;群众路线是根本,政策宣讲进家门,二进家门是一家子,政策服务聚民心;群众路线是根本,解决问题进家门,三进家门是一家子,解决问题安民心;群众路线是根本,帮困带富进家门,四进家门是一家子,帮困带富暖民心……”水坝塘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结合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顺势而为,立即组织镇文化服务中心和复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人员走村串寨,深入田间地头将 “口口相传唱教育实践活动”相关素材20余段进行第一手资料收集后,经过整理编辑,规范曲谱,按照活动开展环节编成期刊。“通过镇村干部的深入到群众中了解收集,我们已经编辑整理出第一期《十爱山歌唱给党》、《四进家门四连心》、《整风建设新家园》、《清风传万家》等四首山歌,这些山歌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旋律优美、好学易记、朗朗上口,深受群众喜爱。”该镇党委书记傅宝军告诉记者说。

  “照照镜子正衣冠,堂堂正正换新颜;洗洗澡来治治病,去除四风不涣散;为民务实要清廉,坚定理想和信念。”在水坝塘镇德利广场上,梁正桃、梁大祥、华端福三位爱好者正在教唱新编出来的《整风建设新家园》。“我们就是要组织镇村干部首先要会演唱,要找准自己的价值观,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基层,再由他们带动群众一起唱。”该镇镇长陈体强一边学唱一边告诉记者。

  “上舞台,唱大戏,功过是非有人记;形式主义无根本,官僚主义不落地;享乐主义保帽子,奢靡之风起寒气。那才要不得。”二坪村二坪组78岁的王立汉老人一边学唱《清风传万家》,一边兴致勃勃地说:“这种形式要得哟,我们都在学唱了。”

  为了让群众用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快地接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该镇复兴文化传媒公司结合镇情实际,在搜集整理的高腔山歌基础上,创作了高腔山歌舞台剧《挖根公路进山来》、《农家姐妹学科学》、《过时的黄历怎能用》、《幺妹劝赌》等具有本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并相应成立了三支小分队走村串户进行巡回演出,将党的正能量传递到千家万户,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高腔山歌形式在全镇上下真正入脑入心开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党同志早就形成了一种普遍共识,那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傅宝军告诉记者说,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就好比山歌中唱的那样“思想纯来作风转,党群干群血肉连;为民利民更便民,全国作风大改变;率先走稳小康路,百姓的日子比蜜甜。”

  目前,“高腔大山歌唱群众路线”在水坝塘镇已掀起热潮,仅搜集整理成文的山歌就有二十多首,该镇境内7支文艺队,带领民间山歌爱好者正激情满怀组织编写、排练,欲将“高腔大山歌唱群众路线”唱响大山、唱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