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省委提案建言——
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本报记者 顾 怡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关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年来,尽管各级政府相应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但由于各种原因,我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仍亟待加快。目前,我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地区差异及变动大;教师紧缺的矛盾日益显现;教育理念偏差,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很多农村学校出现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的情况;教师待遇偏低,“一费制”改革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再无奖金等其它收入,仅有财政下发的“裸体工资”和少量津贴;教育资源不公平,农村教师队伍陷入了低质徘徊的怪圈。由于城乡差异,致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不断流向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学校,使农村的师资力量越发薄弱,形成层层拔高的“抽水现象”;教师配备不均衡,部分学科专业教师极度匮乏等问题,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民盟省委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提案从六个方面详细给予建议意见,为有关部门提供依据。
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逐渐改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工资收入逐年提高。但如果将工作总量与其他行业相比,则其待遇仍然偏低。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并享受当地政府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津贴和边远地区补助制度,中小学教师培训保障制度和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在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教育的依法保障责任,加大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各级教育经费支出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二是要确保地方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三是要确保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缺编补助经费足额划拨,切实解决学校因严重缺编而聘请临时人员所产生的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建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支教教师生活补贴制度、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优惠制度、农村教师表彰奖励制度等,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任教。二是在基础教育“百千万工程”中,注意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培养一批农村中小学的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采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村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四是加强师德教育,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鼓励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一是制订相应奖励措施,引导县域内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中小学流动,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与拓展。二是按照“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城乡互动”的原则,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开展灵活多样的“智力支教”形式,实行定期支教与短期支教相结合、全职支教与兼职支教相结合等。三是建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校帮校,培训、辅导乡村教师。四是强化县域内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
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学科结构性矛盾
术科教师(如音乐、美术、体育、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紧缺,是目前我省广大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任术科教师,一般都是由主科教师兼任,如语文教师兼教历史、地理,数学教师兼教信息技术等现象亦普遍存在。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学科结构性矛盾,影响和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全面巩固和发展,为缓解此种矛盾,一是鼓励和引导艺术类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在教师编制方面教育、人事等有关部门应予以支持和倾斜。二是通过“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术科教学的帮扶。三是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主动与省、地高校联系,征集艺术类大学生自愿者赴农村中小学开展以术科教学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激励机制
一是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农村教师津贴标准。建议实行“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贫困地区农村教师每人每月发放特殊津贴,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增加一级工资。使农村地区教师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农村教师特别是年轻骨干教师感到在教育岗位上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使他们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二是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步伐,真正打破大锅饭,对教师定岗、定责、定酬,实行绩酬挂钩,优绩优酬。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实行评聘分离,岗变薪变,赋予学校一定的再分配自主权,使学校能建立起良好的激励机制,有效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其竞争意识。三是科学调整农村学校职称比例,提高乡镇一级学校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实行农村教师评职晋级优先制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创造机会。
切实解决学校工勤人员的编制问题
由于编制问题,目前我省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工勤几乎都是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兼任,在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领导和教师兼厨师、安保、宿管人员的情况不乏其例。特别是教师,既要教学又要兼做其他工勤,不仅影响其作息,并且精神压力和思想压力也很大。为此,建议尽快制定并出台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机构的工勤、校医、安保、宿管人员编制标准,将其纳入国家事业人员编制指标,以解决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严重缺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