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549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4-02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贵州而言,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2012年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更指明了贵州应该从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并通过该产业的发展构建新的主导产业体系。

贵州文化创意:渐成产业结构调整催化剂

□本报记者 曾 丹

  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优势

  前不久,由省社科院区域经济所、贵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开展的《2014年贵州文化产业蓝皮书》调研工作正式启动。通过这次调研,我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资源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掘。

  “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宜人的海拔和气候、珍贵的地质遗址、繁多的生物种类,构成了贵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优质的生态环境,更孕育了贵州这座原生态文化珍宝库:多姿多态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文化遗产,独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志亮指出,这些多彩而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之不尽的天然宝库和重要基础。

  “贵州各种大陆喀斯特地形形成的喀斯特峰林、盆地、高原、峡谷等各种地貌类型,造就了神奇而迷人的风光。”贵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通过调研组发现,贵州有1000多处具有较高价值的旅游景点,尤其是世界级的生物圈保护地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黄果树、龙宫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梵净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独具特色,享有声誉。

  “贵州的历史源远流长,这里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与北京周口店文化同为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共80余处,岩画石刻近200处,而古生物化石“贵州龙”也发掘于此。”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志亮说,古代贵州自战国时期起成为夜郎的中心,出土了大量的青铜文物;南宋理宗年间,在今遵义近郊修建的土司城堡,是迄今为止国内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军事要塞;明朝初期“调南征北”的将士后代在安顺一带筑屯 堡而居,并形成今日独特的“屯堡文化”。

  “贵州省内主要的世居少数民族有17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8%。”王志亮说,民族的多样性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民俗,民族文化的原生态带来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我省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节日与歌舞曲艺,除了花鼓、梆子和黔剧等地方特色戏曲外,还保留有集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为一体的极具文化研究价值的傩戏。而精美多姿的民族工艺蜡染、地戏面具、萧笛等,不仅是精湛的艺术品,更是独特的文化遗产。

  “贵州文化资源具有品种多样、品位高级、类型丰富的特征,而原生态性更使得贵州民族文化成为文化中的瑰宝。”有专家指出,这些独特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为我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资源保证和竞争力优势,也为产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厘清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既是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又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民建省委通过提案指出: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在培养发展的阶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多彩贵州”品牌的推出,显现了贵州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11.18亿元,占GDP比重为1.95%,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2.03亿元,占GDP比重为2.22%,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6.74%,占GDP比重增加了0.27个百分点。”民建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未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2012年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及设计服务增加值为14.85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9.77%,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产业结构中占比尚不足十分之一,发展还需加快。

  “文化资源的开发程度还不高。”民建省委在调研中发现,我省是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大部分旅游景点既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又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但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的后劲不足,各地没有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导致文化产业的低效发展,智慧旅游产业还未形成。

  “文化内涵挖掘还不够深。”民建省委指出,我省文化资源具有品种多样、类型丰富的特征。特别是原生态性更使得贵州民族文化成为文化中的瑰宝。而这些独特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还未成为我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缺少资源整合和产业链的形成,文化内涵挖掘还没有充分利用发挥。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还较慢。”在民建省委看来,按照“十二五”期末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的目标,但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只为2.22%,要达4%还着1.78个百分点,若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按0.27个百分点增长,要实现十二五末4%目标是很困难的,至少每年必须提高0.59个百分点,这就需要我省要大力发展文化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努力实现4%目标的催化剂。

  “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能力还不强。”民建省委指出,我省尽管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但由于人才缺乏,技术和资金缺口大等因素的制约,文化产业项目储备不够,借用外力引入国内品牌的文化经营集团参与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品牌打造的能力比较弱,文化产业品牌聚集效应较低。而且,在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或不配套,文化创意产业高度集群化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文化产业对外开放还较滞后,文化产业园区效应还未得到凸显。

  做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

  2012年9月,贵州水田国际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乌当区水田镇奠基。该园区占地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距贵阳市中心15公里。据悉,该产业园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资源,投资近千亿元将该产业园打造成为集影视拍摄基地、现代观光农业、度假村、运动休闲、美食娱乐、培训基地、会展等中国大型旅游文化复合产业新城示范区。

  “贵阳市的‘创意经济’已经逐步成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贵阳市目前已经拥有(含在建)三个创意产业园: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贵阳联华科技工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小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产值过亿元,增速超过40%。业内人士称,贵阳有望以动漫产业为先导,撬动文化创意产业及整个创意产业走进“关键时期”。

  据悉,近年来,贵阳市十分重视发展创意经济,除了打造数字内容产业园外,还从高端切入,构建国际动漫交流平台,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创国际品牌,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暨贵阳卡通艺术节(活动)。

  “贵阳市创意经济的发展与省市有关政策的支持有着密切关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2年初,我省出台了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召开省市区三级联席会议,讨论实施意见的各项具体措施;省新闻出版局针对创意产业园区企业资金量少的实际情况,降低了动漫作品出版发行的注册资金要求。2012年2月,我省正式颁布了动漫企业认定办法,贵阳市也制定了动漫产业发展的“七个一”规划,即打造一个支柱企业、搭建一个动漫原创平台、建设一个数字内容创业园区、带动一个以数字产品为主的专业科技示范街区、创作一部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动漫作品、建设一个动漫产业人才培训教育基地、孕育一个动漫主题公园,努力将产业经济培育成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

  “我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民建省委指出,实现这个目标,就得加快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贵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专家指出,我省软件行业、电脑科技领域发展迅猛,是我国西部地区设计人才储备较为充足的地区。所以,把贵州发展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创意产业基地,应当是贵州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