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498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12-24

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好务

——贵阳市花溪区瑞华社区蹲点调研片段

□帅 文

  12月3日,笔者到贵阳市花溪区瑞华社区蹲点调研。瑞华社区在原小河区东北部,总人口2.6万人,含华阳、瑞和、大兴3个居委会,是个综合型社区,华阳居委会主要是军工企业华阳厂家属区;大兴居委会主要为商业楼盘;瑞和居委会是贵阳两个破产企业的家属宿舍,居民收入低,维稳压力大。

  笔者到社区后,走访了居委会,召开了社区干部、社区居民座谈会,看望慰问了社区困难居民,和部分社工,与居民进行了交谈。总体感觉是,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基层工作者的艰辛不易与可贵品质让笔者深受感动,甚至可以说是很受教育,使笔者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撷取几个片段记录笔者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大党委”将资源有效整合

  在社区座谈会上,笔者问到“大党委”工作机制时,大家都说好。社区干部说,“大党委”能把社区资源有效整合起来,统一思想,统一部署,形成联动。比如辖区企业,经营场地在辖区、职工家属住在辖区,和社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搞“大党委”的时候,大家各管各的,有什么事联系起来很不方便。现在就好了,有事一起商量,一起联动,信息共享,效果自然就好。再比如和派出所的关系,社区重点在防,派出所重点在“打”,两个方面必须有机结合,才能保一方平安。现在,社区和派出所统一安排,干警、社工、保安、居民自愿者一起联动,治安案件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社区干部指着社区居民活动中心说,这个中心以前是华阳厂的老年活动中心,只有华阳厂的退休职工才能去活动。成立“大党委”后,华阳厂把它向社区居民开放。社区也积极投入,对活动中心进行装修,增加了健身馆、图书馆、书画室等功能区,设施多了,内容丰富了,华阳厂和社区居民都很满意。社区干部说,辖区学校图书馆、电教室等在不上课的时候也向居民开放,很受居民欢迎。

  “居民数据库”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瑞华社区,有比较完善的数据库,他们叫“网格化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这个平台录入了社区所有居民、商铺及流动人口的基础信息及有关专业信息,比如计生、就业、社保信息等,社区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了多部门资源共享。

  录入这些数据非常困难,24个社工加班加点工作了大半年。一个家庭的数据就有几百项,工作量很大,但录入后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要分析哪方面的情况一目了然。社区网格员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实现了社区居民的动态管理。准确的数据库给居民办事带来了方便,现在,居民到服务大厅办事,只要输入姓名,该办不该办,该怎么办非常清楚,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为实现快捷服务创造了条件。

  社区介绍说,现在全贵阳市已经开始推广他们的做法。笔者认为值得认真推广,开始建信息库辛苦一些,但有了居民信息数据库,我们的管理就有了很好的基础。

  选好“领头羊”很关键

  据花溪区委的同志介绍,瑞华社区是花溪区管理比较好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比较突出,社区党委书记比较敬业。瑞华社区党委书记叫王轶楠,40出头,很精神。在调研过程中,社区干部对他评价较好。

  社区干部说,建立居民数据库的时候,许多社工有为难情绪,王轶楠不停地做社工的工作,甚至一个社工一个社工的做;有些居民怕暴露隐私不配合,他就去居民家中做工作,工作很细,作风很顽强。社区维稳压力大,尤其两个破产厂遗留的问题比较多,下岗职工集体上访在贵阳是出了名的,书记和社区干部一起做了大量的疏导工作。近两年,群体上访事件没有再发生。

  一个社区干部告诉笔者,他们书记来社区三年,很少见他休息节假日,晚上加班加点是常事。书记来的时候白白胖胖,150多斤,现在120多斤,人衰老了不少。

  办实事老百姓就拥护

  华阳居委会主任陈时刚告诉笔者,有一句话让他反感、让他心痛、让他睡不好觉,就是他刚当居委会主任的时候,一些居民来找他谈事,动不动就说“你们共产党怎样怎样”。他说,“你们共产党”这几个字就像针一样扎在心上,作为一个老党员,他感到特别难受。他把居委会的人找来,一起重学《党章》、重温誓言,下决心要改变这些群众的对立情绪。他说,其实就是要解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于是,哪家有困难,居委会人员就出现在哪家。老人生病了,他们把老人送到医院,陪他检查,帮他住上院,再通知他的儿女;哪家办丧事,他们去帮忙;哪家电视打不开了,他们去看看;哪家门打不开了,他们帮忙去找锁匠;一个老太太洗手盆坏了,身边没有人,他们就去帮她买来装上……

  陈时刚说,像这样的小事每天都会做几件,也就是这些小事让老百姓感动,看见居委会的人就像见到亲人一样。现在,居民们说:“共产党就是好”、“党员,就是不一样。”他认为这是老百姓对他们的最高奖赏。

  社区把他们的工作经验总结为“六个一”:方针政策讲一讲,邻里纠纷劝一劝,有了困难帮一帮,生病住院访一访,不良行为管一管,文体活动乐一乐。笔者觉得总结得很好,对居委会工作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尽职尽责的网格管理员

  在瑞华社区,有一名网格管理员叫周华,社区的人说他是个好人,肯帮忙。但笔者了解下来,远远不只这些,他的优秀品质让笔者深深感动。

  周华2007年因企业破产下岗,买断工龄仅得了1.5万元,但就是这一年,他妻子脑出血住院花去7万多,还落下半身不遂,生活自理都困难,他还有一个上小学4年级的儿子,生活一下陷入绝境。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四处找事做克服困难,当流动人口管理员,帮人守仓库等。社区成立后,他成了社区网格管理员。

  虽然网格员工资不高,过去只有1080元,现在1280元,但周华很珍惜,他说工作地方离家近,稳定,所以他要千方百计干好。搞居民数据库的时候,周华白天去居民家经常找不到人,就晚上去。每天晚上吃完饭就在小区转,看见哪家灯亮了就去哪家,有些家去了十几次,经过半年多终于把近400家居民的数据录完。那时,他晚上回家,还要把一天的饭菜做好,让妻子、孩子热来吃;后来,他干脆搬到父母家,让父母帮忙照顾。他说:“父母亲虽然70多了,但身体还行。”

  当网格管理员3年来,由于周华经常在小区转,又肯帮忙,大家都认识他,都能喊出他的名字。笔者问周华:“你能喊出多少居民的名字啊?”他说:“700个吧,剩下有几十个流动人员的名字还记不清楚。”这就是说,整个网格的常住居民他都能叫出名字,可见他工作的认真负责。

  现在,网格上的事少了些,周华又经常坐大厅,经常帮助社区搞计生工作。

  笔者问周华,现在生活有困难吗?他说,主要是孩子读书花钱比较多。孩子现在读中专,学费每年2000元,生活费要七八千元,主要是靠父母的退休金顶着。他又说,他很感谢社区,社区有困难补助的时候,总会给他一些补助。很有一颗感恩的心。

  笔者把这事告诉了和谐贵阳促进会的同志,希望促进会对周华读书的孩子给予适当资助。和谐促进会的同志立即开展调研,决定资助他孩子3年学费6000元,并对类似的困难家庭进行了相应资助。

  慰问让困难群众很感动

  到瑞华社区,笔者慰问了一户困难群众,叫刘克民,脑溢血患者,家庭主要是因病致贫。

  笔者去看望他,向他带去市委、市政府的问候,详细询问了他的病情、生活情况,鼓励他积极治疗,战胜疾病带来的困难。刘克民及其家人都很感动。

  笔者离开刘克民家不久,居委会的同志告诉笔者,笔者走后,刘克民向她打听,这个领导是多大的官,为什么要去慰问他。居委会的同志说:“刘克民很感动,说政府这么关心他,他一定要好好治疗。”居委会的同志说他以前是不太配合治疗的。

  我们的慰问让群众如此感动,笔者感到欣慰,也感到惭愧。以后,要多去基层,多去困难群众家里走走,多为群众办些实事,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群众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作者系贵阳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