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495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2013年,六盘水市(工商联)正式启动培育企业上市工程,在全市非公企业中选择120家进行培育,力争五年内培育出10个上市企业;正式启动争创全国文明单位活动,力争五年内实现目标。而凉都商会大厦也已于2012年9月5日破土动工,力争两年内建成,建成后将成为六盘水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标志性建筑和发展中枢。

紧扣时代拼搏事业 “凉都商会”品牌卓越

——六盘水市工商联(总商会)十年发展铸辉煌

□索小军 李丽 肖紧超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同一天,中国西部的贵州省,一个崭新的地级市——六盘水市诞生了,由此开启了六盘水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作为一座美丽而富饶的新兴工业城市,六盘水市正迸发出越来越大的活力。这几十年里,非公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异军突起,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史诗,为六盘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望这滚滚历史潮流,六盘水市人大副主任、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陶兴锐显得感慨而激情澎湃。他说:“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没有非公经济,就没有工商联(总商会)。”陶兴锐称自己是工商联(总商会)战线的一个老兵。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在外界看来他极投入的这份工商联事业,他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不是衙门,而是品牌;不是官位,而是事业;不是婆婆,而是娘家。”

  陶兴锐表示,工商联的职责一是要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二是要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履职尽责,就必须发挥做好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作为非公经济在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作为政府管理非公经济的桥梁纽带助手作用,发挥在构建劳动和谐关系中的作用,发挥在商会建设中的协调作用。

  在改革开放和非公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六盘水市工商业联合会和六盘水市总商会分别于1988年6月、1994年4月相继成立。而现在,这个组织迎来了它更具活力的时期。

  凉都商会人一直忙碌打造品牌,时至今日,这个品牌已经很卓越。

  助推发展办法多

  我们要自豪地讲,非公经济人士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是和谐社会的贡献者,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我们要理直气壮的告诉大家,我们是非公经济人。

  “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紧握时代脉搏;我们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牢记人民重托;我们是经济建设的推动者,致力市场开拓;我们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者,情系百姓安乐;我们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盛开绚丽花朵;我们是公益事业的奉献者,铸就大爱品格。饱经风霜、历尽坎坷,我们从未停止求索。扎根凉都、心怀祖国,我们始终履行职责。加快转变,收获硕果,我们信守庄严承诺。改善民生、提升自我,我们谱写壮丽凯歌。”这首陶兴锐作词的六盘水市工商联(总商会)会歌——《我们谱写壮丽凯歌》,已在凉都非公人士中唱响。

  “这首会员之歌的歌词写出了商界一代精英的奋进、拼搏,自己的几十年也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歌词还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在里面,是对非公经济高度的浓缩,定位非常准确。”一些非公人士曾向记者表示,唱这首歌会内心感慨无限、泪水上涌。

  陶兴锐认为新时期新形势下,要继续大张旗鼓地宣传非公经济,让社会各界都来了解它。陶兴锐对非公经济人士进行了准确的定位,他充满激情地说:“我们要自豪地讲,非公经济人士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是和谐社会的贡献者,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是公益事业的奉献者。我们要理直气壮的告诉大家,我们是非公经济人。”

  六盘水市工商联对于如何更好践行自身的职能有着明确的规划:“创造性开展工作”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七大平台的搭建。通过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政法部门、金融部门、院校、宣传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统战群团等部门搭建沟通合作平台,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民营经济,服务民营经济,从而更好的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为给非公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推动政法领域更加主动地支持非公企业发展,制定了市工商联与市委政法委建立干部联系非公有制企业机制。市政法系统35位副县级以上干部与市工商联安排的35家重点企业结对子,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陶兴锐表示,市委政法委提出的“铁心支持、铁腕保障、铁规服务”的“三铁”理念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具体而言,对待非公企业要象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严厉整治非公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拿出具体措施、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服务承诺、严格考核奖惩,让政法机关支持、保障、服务非公经济发展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去年,市工商联与市人大财经委、研究室;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联合组成调研组,历时两个多星期,对执委以上企业、招商引资企业、热点难点企业进行调研。调研以市直和四个县(特区、区)为单位,分别单独召开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家座谈会,并到现场实地察看。为党委政府了解到大量有价值的一线情况,形成了一份针对性较强的调研报告。

  翻阅这几年六盘水市工商联的工作履历,可以看出其为非公企业服务不遗余力。

  六盘水市工商联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为会员提供法律援助。建立市总商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努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近10年来,共为会员解决纠纷100余件,协调问题300余件,向党委政府反映诉求100余件,在金融危机期间对煤炭、房开行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研,形成了相应的调研报告。与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合作,搭建银企合作桥梁,为会员协调贷款十亿元。组织会员参加第九届、十一届世界华商大会、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洽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让会员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同时,组建了六盘水市总商会红桥五金机电建材商会、川渝商会。湖南商会、湖北商会、昆明六盘水商会、创业促进会、文化产业促进会等22个直属商会,福建商会、浙江商会成功进行了换届,筹备重庆六盘水商会,广州六盘水商会,深圳六盘水商会这些商会的成立在六盘水市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3年六盘水工商联对外友好商会为零,如今其与昆明、郑州、武汉、南昌、兰州、银川、洛阳、三门峡、白色、河池等全国120多个城市工商联和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华人社团等国外建立友好商会,并发挥其优势积极参与政府招商引资活动,参加全国城市友好商会年会、川滇黔友好商会年会。发起建立了黔、滇、川、桂、渝毗邻地区工商联(商会)工作协作会机制,共18个五省(区、市)地级工商联参加,秘书处常设六盘水市工商联,已召开贵州六盘水年会、四川宜宾年会、广西百色年会、云南昭通年会、四川泸州年会,共同探讨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仅去年一年,招商引资落地30亿。

  非公经济有娘家

  说非公经济人士“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办他们“想办而办不了”的事,当好非公经济的“娘家人”,帮助非公企业健康发展.......

  身处其中的人对自己 “娘家”的感受最真切。

  六盘水市总商会副会长、四通客运公司董事长吴学明说:“加入市工商联已有十年,这期间,觉得在这个‘大家庭’里,自己得到了培养、企业也在成长,工商联也像是一棵‘大树’,而会员在这里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养成了有困难就找‘娘家’的习惯,这个‘家’会帮助我们呼吁解决问题和困难。”

  六盘水市总商会副会长、六枝新干线连锁超市董事长宋全海表示:“这几年,作为草根经济的非公经济及工商联地位的提升,让非公经济人士感到骄傲和自豪,市领导多次在常委会上肯定市工商联的作用,这同时让我们感到自身责任的重大,将全心、全力经营好自己的企业,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盘水工商联副主席、东泰矿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忠感觉:“过去的几年非公经济发展很快,切身感受工商联地位和作用也得到很大提升。近年来,一些媒体开始报道‘红心矿主’,进行舆论引导,工商联也组织开展煤炭行业的调研,反映非公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这让企业家更加热爱工商联、感谢工商联。工商联在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上都做得非常好,为企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作为非公人士很珍惜这种机会。”

  “工商联虽然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但绝不能扮演‘婆婆’的角色。我们不能用条条框框去束缚民营企业,而要千方百计地鼓励、扶持和保护非公经济。利用一切条件和优势,把工商联(总商会)办成真正的‘会员之家’,让非公经济人士和民营企业把工商联(总商会)当作可以倾诉、值得依赖的‘娘家’。”

  为做好“娘家”,六盘水市工商联不遗余力,围绕其统战特性,为非公经济人士提供参政议政的渠道和平台,如推荐优秀的非公经济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会长、常委、执委等;对非公企业及人士进行表彰。同时与工会、团委、妇联等联合对非公经济企业和人士进行评比表彰,并推荐给党委、政府或上级工商联表彰;通过各种渠道,对非公经济企业和人士的业绩、贡献进行广泛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另外,经常深入非公经济企业一线调研,了解大家的困难,听取大家的意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维护民营企业的权益,帮他们找项目、找资金、找人才、找技术,帮他们找政府、找部门、找市场、协调各种纠纷、打官司,说非公经济人士“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办他们“想办而办不了”的事,以心换心,亲力亲为,当好非公经济的“娘家人”,帮助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帮助非公代表人士健康成长。在这样的健康环境中,六盘水市非公经济茁壮发展,工商联也不断壮大。据统计,六盘水市工商联(总商会)现共有会员10186名,其中企业会员1744个、个人会员8409个;基层组织129个;直属商会22个;常委61人,执委127人。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了六盘水市的经济实力,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非公企业解决就业50多万人;纳税从2003年的2.3亿元发展到2012年的94.85亿元,9年增幅超过40多倍。

  工商联的壮大,离不开非公经济企业及人士的支持和尊重,非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商联的引导和呵护,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只要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就能开创双赢、共进的有利态势。正是如此,六盘水市工商联(总商会)在改革中一举崛起,短短十年时间,成为贵州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明星,这些年获誉无数。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贵州百万职工送温暖活动先进集体”、被市政协评为“先进提案单位”、荣获市直机关目标考核一等奖、连续九年荣获省工商联考核一等奖。陶兴锐获得“全国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为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先进个人”、 市工商联被全功工商联表彰为全国先进集体,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市工商联全省文明单位称号,被贵州省教育厅、人事厅授予尊师重教先进集体。杨忠、周阳伟等会员获得“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文化建设的凉都模式

  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创新企业经营模式,使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六盘水市工商联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依靠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商会文化建设,把工商联建设成为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文化上有影响的会员之家,努力打造“凉都商会”品牌,不断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大大增强了工商联的凝聚力、影响力、生命力。

  市工商联帮助企业做好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体现到发展企业、科学管理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用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为企业做大做强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发挥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文化便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等形式,支持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另外,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创新企业经营模式,使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近几年来,六盘水工商联(总商会)每年向政协提交十个以上提案;主办共和国将军部长书画展、“情系汶川5.12”抗震救灾募捐活动,向灾区捐款捐物共计420多万元;举办品牌强势论坛、中美泰拳王争霸、《为凉都喝彩》大型文艺晚会,组织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知识竞赛;承办全国甲A篮球邀请赛、全国业务围棋锦标赛、六盘水魅力之星选拔赛;协办第二届煤雕艺术节、与国际影星成龙共建希望小学;组织电子商务、法制、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建设等讲座,摄制“聚焦非公经济”、“会员风采”等专题片,协办新闻媒体“走进直播间”、“非公经济”等专栏,建立“中国凉都·六盘水市总商会网站”、创办《凉都商会》杂志、《六盘水商会》报,参与拍摄电影,制作非公宣传画册、电视专题片,开展“诚信兴商”创建活动。2012年“会员之歌”诞生之初,还组建了70余人的民声合唱团,通过送文化进企业、进军营、进农村,扩大影响,促进商会文化建设和社会形象蒸蒸日上。

  在六盘水工商联文化品牌建设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当地民营企业家主动参与履行社会责任,针对市中心城区新建岗亭装备不足的现象,在市工商联的号召下,广大民营企业家捐款300余万元,购买了64辆电子警备巡逻车赠送给市综治委,用于中心城区街面的治安巡逻。近年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捐赠给见义勇为基金和和谐凉都基金的款项也已达500多万元人民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六盘水市工商联(总商会)已谋划在胸。陶兴锐告诉记者:自今年5月以来,六盘水市工商联(总商会)通过“千企帮村、万户结对、共奔小康”等一系列主题突出、贴近实际、特色鲜明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企业自身发展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目前,全市已动员1247家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帮村”活动,涉及1019个村居,活动覆盖率达到100%,实现项目1400个,投入资金15.74亿元,解决农民就业117740人次,支付工资报酬15亿余元。“千企帮村”活动已成为非公经济人士践行“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和感恩回馈社会的舞台。

2月25日,六盘水市政法系统支持和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座谈会召开。

六盘水工商联(总商会)组织“送文化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