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46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10-30

魏文玉老人的长寿秘诀

□姜仕贵 宋定毅

  久闻兴义市鲁屯镇章磨村四组有一位105岁的老人,而且还是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第一高龄的长寿老人。10月14日,一大早,笔者就带着一颗好奇心前往一探究竟。

  跟随村干部沿着弯弯曲曲还是泥巴路的山路来到章磨村四组,这个不大的寨子坐落在大山之中,汕昆高速公路从寨子穿过,四周都是绿树覆盖,在田坝里还有一些村民在采摘蔬菜,空气清新,有山有水,好一派山清水秀,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领路的村干部指着不远处说:“看,那贴着白色瓷砖,是绿色油漆门的那一家就是你们要寻访的魏文玉老人的家啦。”于是,我们三步当着两步走,加快了步伐朝目标挺进。

  很快我们就见到了传说中的长寿老人魏文玉,一头银白色的头发,双眼看上去还很有神,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还好,穿戴也非常整齐。

  同行的朋友还调侃说:“这看上去哪里像过百岁的老人哦?比我80多岁的奶奶看上去还有精神呢!”

  据魏文玉老人的女儿罗兴碧介绍,他们一家是五世同堂,她是老人唯一的女儿,与上门女婿徐云富结婚生子,现在一大家子共计28口人,生活比较和谐。魏文玉老人,系1908年7月出生,就是章磨村四组本地人,今年已经105岁了,一生中,老人历经多重苦难,但是她心态非常好,很乐观,与人为善,这可能也是她长寿的主要因数。

  老人坐在沙发上,非常精神,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笔者试图与其交谈,由于听力欠佳,刚开始说小声了她听不见,但只要声音大一点,她还是能够听得清楚,能够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聊到高兴的时候还不时的哈哈大笑起来。在谈话中,她的思路很清晰,吐字也很清楚。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站在一旁的孙子徐文刚告诉笔者:“我外婆由于年纪大了,走起路来稍微有点勾腰,但手和脚的动作都还是很协调、自然,完全看不出是一个105岁的高龄老人。现在我们爹们老了,由我们几个孙子家轮着来奉养外婆。”

  105岁,就是105个年头,从与老人的交流和她的女婿徐云富介绍,时间的长河给老人的一生也带来了不少的传奇色彩。

  1923年,15岁的魏文玉和同村的罗德珍共结连理,组建成一个家庭。在那动荡的年代,夫妻二人却通过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三年后也就是她刚满18岁,老人生下了一生中血缘关系最密切的唯一的女儿罗兴碧。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女儿却患上了重病,老人东奔西跑四处去求医找药,最后,孩子的性命给保住了,可是左脸部出现大面积的感染,让漂亮的女儿左脸上多了一道深深的沟壑。这个不幸让老人多了许多的无奈和惆怅,不过,老人的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平静了许多。随着女儿长大成人,为了更好的照顾家庭,增加劳动力,就在本地招了一个比较憨厚老实的女婿上门,一家人生活也还勉强过得去。老人经常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孙子:对事不要慌,处事要平和,坚强是生活的有力保障。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土匪是那样的习以为常,短短的几年里,老人遭逢了多次打劫,让本来过得去的家庭一下子变得一贫如洗。老人回忆说,一个隆冬的深夜,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老人从梦中惊醒过来,朝门几下就被土匪撞开了,一大群人冲了进来,那时又没有电灯,黑地摩挲(方言)的,看不清楚人的面孔,土匪举着火把,火光一闪一闪的,当时被吓得心惊胆跳的,都不敢正眼看一下土匪,土匪七手八脚的,很快就把房屋里的衣服、粮食、烟土、钱财、房屋上的瓦片等都被洗劫一空,最后还叫老人把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拿走了,只剩下一件单薄的贴身内衣,蹲在床头的一个角落冷得瑟瑟发抖,待土匪走了,急忙去捡柴来烧火取暖,在灶窝里吹了好长时间的火星才把柴堆点燃。一次又一次的遭遇没给老人打垮,老人在痛苦中挣扎了起来,老人一直在心里暗示自己,安慰老伴生活无处不存在坎坷,顽强的生活下去是老人信守的意念。

  1949年,终于盼来了新中国的成立,41岁的她看到了生活的曙光,过上了一段平凡而充实的生活。地里田间是老人的安乐窝,日出而作,日夕而归,老人脸上多了些许幸福的微笑。1963年“四清运动”又成了老人的一痛,老人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一下子被化为地主成分,被当时的红卫兵用绳索捆绑,扣上高帽子,上面写着“地主反动派”的字样,被押着游街串巷,大家都叫她“地主婆”。说到这里老人眼角多了许多的无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哎,还好后面得到平反,过上一个正常人的生活。”苦、累成了老人最深切的记忆。活下来,坚强地活下来,是当时心里唯一的盼头。

  春去秋来,随时代的变迁,家庭生活也越来越美好,可是美好的年代给老人的却是要面对一个人独自走下去。这一年也就是1985年,风雨同行的老伴罗德珍老人患重病医治无效撒手人寰。但是,魏文玉老人并没有陷入亲人离去的绝望,一样的过着平常生活。用老人朴实的话说:“生老病死那是人之常情,他只是暂时的离开我了。”从她的眼神和言语中体会到了老人对老伴的深切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深深打动了笔者和在场的家属。

  据罗兴碧和她的孙子们介绍,魏文玉老人从未得过什么大病,就伤风感冒也很少,生活是那样的纯朴自然。在早些年,每天早上六点就下地去耕种去了,总是闲不下来,劳作成了她最大的乐趣。平时饮食也很清淡,一年到头都很少吃肉,老人非常喜欢去野外采摘野菜回来煮吃,感觉很美味呢!早些年,在行走方便,身子硬朗的时候,走亲戚是老人的一大最爱,老人喜欢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和大家分享,也喜欢和大家拉家常,也因此造就了老人乐观向上,平易近人的性格,与邻居也非常和睦,哪家有事情或者什么困难,她都会主动的去帮忙,邻里乡亲们对她都很敬重。

  提起老人最高兴的事情,那就是坐了一次短途火车。1998年南昆铁路开通了,老人的孙子带着她坐车到隔壁乡镇义龙新区郑屯镇火车站,买了郑屯开往清水河的火车票,在火车站,老人一看到火车异常兴奋,指着长长的车厢对孙子说:“你看,像长龙一样勒!哎,还是你们这个时代好啊!汽车、火车样样都有,不像我们以前那个年代,走山路去亲戚家,要自带干粮,一天走不到还要走几天,脚都走起水泡来。”,仅仅一次短途的火车旅行,却完成了老人一直以来坐火车出去看看的一个夙愿,刚到清水河亲戚家,老人特地告诉他们:“我是坐火车来的!”在清水河亲戚家玩了半个月,回到家,老人心里乐呵了大半年呢!在寨子里逢人就告诉人家,她坐过火车。

  经过了解,笔者觉得,魏文玉老人的长寿秘诀就是:规律的生活作息、饮食清淡、和睦的家庭关系、心态又平和、对人友善、助人为乐,特别是积极乐观的心态。听听很简单,然而,我们很多人要一直坚持下去还真是不容易。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年往年不一样。这个敬老爱老的节日,有了法律的认定。10月12日,义龙新区政治部主任段鹏等领导还专门前去慰问了魏文玉老人,给老人带去了2000元现金,一袋大米,一床棉被,值得一提的是,还专门送去了一块写着“百岁寿星”的牌匾,这也让老人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