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466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10-29

实施“六大工程” 开展“两项活动”

——凤冈县统一战线助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记事

□邹章绪

  近年来,凤冈县统一战线把发展作为统一战线成员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着力实施“六大工程”,组织开展“两项活动”,努力把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上来,全力助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围绕新农村建设,实施“同心工程”,组织70户非公企业(人士)参与助推30个同步小康村建设。以产业联村、项目带村、智力扶村、捐赠帮村为手段,以开发涉农项目为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攻方向,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结合全县小康建设的阶段目标,组织70户非公企业或非公人士结对帮扶30个村(社区)同步小康村(社区)建设,实行一企帮一村,多企业帮一村对口助村帮扶。

  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民营经济培育工程,组织帮扶70户小微型企业做大做强。认真按照上级“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万户小老板工程”和“3个15万元”微型企业培育计划的安排,选择70户小微型企业重点实施帮扶,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作用,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指导小微型企业“抱团发展”、“抱团合作”,积极构建有利于小微型企业和谐发展环境,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70户小微型企业的自身做大做强。

  围绕农村家庭奔小康,实施自主创业(就业)工程,组织实施70名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按照“落实一名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就是支持一个农村家庭奔小康”的要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非公企业,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岗位平台和信息平台,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每年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提供至少100个就业岗位信息。鼓励农村大中专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鼓励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开展自主创业,参与微型企业申报,让其利用技术参与企业入股。力争在5年时间内解决70名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

  围绕再就业和增收致富,实施创业能人培育工程,组织实施70名有业绩的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以“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增收促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作用,组织实施70名有技术、有资金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实现再就业和致富增收。培育和造就一批想创业、能创业的返乡青年,壮大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在返乡农民工中培育一批创业能人,创建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种养殖户和有发展潜力的服务业。邀请科技专家“传经送宝”,组织乡土人才“现场说法”,以“传、帮、带”为切入点,积极组织返乡农民工参观学习,让返乡农民工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台,搞好返乡农民工在市场营销、信息服务和农产品加工储备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导自主创业。

  围绕扶贫开发,实施农民增收工程,组织实施70个促进同步小康建设的农民增收项目。紧紧抓住上海市统一战线对口帮扶遵义的机遇,通过市委统战部的牵线搭桥,编制70个以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超对接等为主的项目,积极协调,争取给予帮扶和支持。通过项目的实施,确保参与项目的农民每年实现人均纯收入增收500元的目标。

  围绕“4+1”目标,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组织实施70个农村致富能人引领一方奔小康。坚定“4+1”目标不动摇,坚持把选好致富带头人作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小康村建设步伐的大事来抓,充分发挥致富能人的引擎作用,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培育以现代农业产业“4+1”工程为主的农村致富能人。通过思想上予以引导、能力上帮助提升、事业上多予扶持、资源上更多整合,在每个乡镇每年培育1个“4+1”现代农业产业工程的致富带头人,争取通过5年的努力,每个乡镇至少有4个现代农业产业致富能人。

  围绕农民素质提升,组织开展70场(次)小康知识进村入寨活动。围绕如何同步小康、如何实现小康、小康社会的意义目的等内容,在5年时间内,组织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和专家到各乡镇开展70场(次)的小康知识讲座,普及小康知识,助推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法律支持。积极与遵义师院对接,邀讲科技人员、专家到凤冈县各乡镇开展产业培训、支教等活动,为干部群众送科技、送知识、送法律,增强干部群众发展生产的信心,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同步小康创建活动。

  围绕“我为小康添光彩”主题,组织开展70篇同步小康创建典型征文活动。在全县统一战线成员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和各乡镇中广泛开展同步小康创建典型征文活动。征文每年开展一次,在每年的10月30日前完成。对评选出的优秀稿件,被新华网凤冈网站、《凤冈报》和市委统战部网站、《统一战线》以及其他媒体采用的,县委统战部发放相应稿酬。文稿体裁不限,重点反映全县在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中的典型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