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工商到乌当调研地理商标申报情况
本报讯(李丽俊)10月18日,省工商局商标局局长陈红美,贵阳市工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戴丽霞及商标局局长阚正福、副局长王清一行,到乌当区工商局调研乌当阿栗杨梅地理商标申报情况。乌当区工商局相关领导及乌当阿栗杨梅地理商标申报者参会。此次会议主要是商讨研究如何尽快将乌当阿栗杨梅地理商标申报成功的问题。
会上,作为乌当阿栗杨梅地理商标申报者和持有人,高新社区农业服务中心介绍了有关情况。2003年,乌当阿栗杨梅获得“贵州省优质农产品”称号。乌当区阿栗村已建成了7000多亩杨梅基地,大部分村民靠种植杨梅致富,每年仅杨梅一项收入都普遍在万元以上,有的农户收入高达8至10万元。而阿栗杨梅进入贵阳市市场近十余年,已形成自己的品牌。近年来,随着产量的逐年增加,“阿栗”杨梅积极开拓省外市场,每年产果期,成都、昆明、北京等地的销售商前来收购杨梅,带动了周边地区杨梅产业的发展。为保护品牌资源促使“商标富农”,在乌当区工商局的支持和帮助下,2010年高新社区农业服务中心就开始将“乌当阿栗杨梅”作为地理商标向国家商标局申报,但至今都尚未申报成功。
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陈红美指出,乌当阿栗杨梅地理标志之所以一直未能申报成功,很大部分是因为申报的名字不符合《商标法》的规定,地理标志与普通商标有很大不同,与普通商标相比地理标志有更加严格的规定,它必须是由地名+产品名构成。同时建议,要想有效地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解决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申报方面,在申报时,能够提供乌当阿栗杨梅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是《县志》、《农业志》或是《产品志》,也可以是《年鉴》或《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商标在先权,由于阿栗杨梅拥有在先权,因此在申报地理标志时只需部分撤销鲜果类即可。
戴丽霞强调,各单位、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督促,以最快的速度助推乌当阿栗杨梅地理标志申报成功确保不被驳回,并以此来带动乌当乃至贵阳市其它产业发展。乌当区是一个相当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尤其是该地的农产品丰富且具特色,建议乌当区工商局从现在开始积极鼓励其它农产品的申报者认真筹备申报事宜确保申报一次性成功。
乌当区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军表示,将竭尽所能抓好落实省、市局领导讲话精神,高效完成此项工作,以商标工作为抓手,推动乌当区农业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