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提升建设品位 打造优秀旅游城市
——对加快碧江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杨长学
一、目前碧江区城市建设与管理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近年来,碧江区委、区政府按照高点定位、建管并举、提质扩容的思路,积极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在城市规模上推进“南移北扩”,注重提升建设品位,推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目前,城区面积增加到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6.8%,城区人口发展到25万人,已步入中等城市行列。一是城乡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三是地方民族民俗特色凸显。四是城乡交通建设步伐加快。五是房地产开发不断拓展。六是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从目前现状看,碧江区城市建设虽然建设步伐加快,档次提高,品位提升,但按照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要求来衡量,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差距:一是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较小,辐射带动能力弱。二是规划滞后,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三是城市管理体制不顺。四是经营城市的理念不够,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还没有真正运作起来。五是管理不够到位,占道经营问题突出。六是市民文明素养亟待提高。七是环境卫生整治治标不治本,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难以形成。
三、加强碧江区城市建设管理的路径措施
(一)落实城市规划,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一是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合理推进城乡建设。严格按照《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努力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全覆盖。二是在执行规划上,必须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管理一条龙”。对违章违法建筑要不徇私情,严格执法,树立规划权威。三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要抓紧进行供水排水、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规范配套建设工作,以规划来推动公益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四是认真规划治理城区停车难及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调整城市停车场建设规划:建议规划部门在旧城改造及新区开发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和配套设施建设,按1:1.5比例规划建设停车场。
(二)创新经营理念,推动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
一是放宽准入条件。按照“投资自由、经营自主、利益自得、风险自担”的原则,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域外资本、国外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租赁、承包、收购等多种方式,投资建设和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培育多元化的城市经营主体。二是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快对锦江投资公司、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运作。搞好土地储备,增加融资资本,重点在川硐教育新区、滨江大道等区域收储土地。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城市存量资产,以存量换增量,更好地推进城市建设与开发。三是转变经营策略。旧城改造主要建设商贸中心、文化娱乐及绿化设施,完善生活居住。新区建设要通过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完善功能,实现办公集约化、住宅小区化的建设经营新格局。四是政府集中统一经营城市公共资产。采取招投标等方式面向社会有偿、有期限出让,统一纳入经营城市的管理,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五是建立稳定增长的城市管理经费投入机制。建议财政每年按比例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市容城管和环境卫生事业发展,保证碧江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六是完善各类市政设施。对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及沟渠堵塞情况进行全面清理,确保道路排水畅通,对城市道路、公交亭、果皮箱、休闲椅等市政设施破损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尽快进行修补。将裸露垃圾站和使用时间较长的地坑式垃圾站进行改造。加大对城市公厕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新建公厕项目,对政府产权的老化、陈旧公厕进行升级改造。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一是加大争取项目的力度。要抓住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及省市城镇化带动战略机遇,积极谋划投资项目。二是创新投融资方式。积极搭建银政交流平台,对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预期收益好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项目包装,用好收费还贷政策,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和TOT(转让──经营──转让)等方式,引导民间资金和外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三是积极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BT模式(建设——回购)等方式融资,用土地质押确保投资风险,汲取社会资金纳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范畴,达到“经营市场化,资源资本化,投资多元化”的经营机制。
(四)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应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科学界定和划分政府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的管理范围、职责和权限,理顺城市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协同配合管理的城市管理格局,实现城市管理的无缝对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严格执法,加大市容市貌监督管理力度。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强化依法整治、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集中人力,以噪声污染、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广告乱贴乱画等影响城市环境的行为为重点,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要规划设计布局合理、设备完善、收费低廉的市场,让广大菜农、菜贩、小商小贩和失地农民进得了市场,愿意进市场经营。对城区摊点设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对严重影响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和人车通行的摊点,要坚决予以取缔。对随意侵占城市道路从事生产、生活情况进行集中整治。三是整合行政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议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立统一的执法队伍,相对集中行使市容环卫、城市规划、市政公用、环境保护、噪音防治、工商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切实解决在城市管理中多头、重复和交叉的执法问题,促进城市管理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五)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市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意识
要精心设计载体,形成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开展“文明市民”的创建工作,探索建立遵守交通法规、体现社会公德的奖惩办法,采取网络、新闻媒体、公交站台设置公益性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特别是要广泛发动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充分挖掘广大市民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邻里互助的精神,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使每个市民都感到自己是城市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分享城市发展成果,自觉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