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431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8-20

  业界认为,企业信用法制建设滞后影响我省民营经济加速发展——

  提案建议加快立法进程 各方力推信用体系建设

□本报记者 李 丽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短缺及融资难、发展难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老问题。尽管历届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倾力而为,但似乎并未有实质性改善或可观成效。原因何在?

  今年初省“两会”期间,省工商联通过团体提案发出了长期奋战在市场经济一线的民营企业家的声音,并剖析弊病所在及解决之道:我省企业信用法制建设滞后,应加快贵州企业信用地方性立法的进程。

  近日,省政协召开提案督办座谈会,组织承办单位及有关部门就《关于加快贵州企业信用地方性立法进程的建议》提案进行办理通报与现场协商,让相关各方深入交流沟通。

  对热盼者、呼吁者而言,《建议》进入各方视野并引起关注与探讨只是一个开始,将《建议》落到实处,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企业信用体系,使“诚信贵州”建设计划落地,让贵州真正成为“宜居宜商”的理想之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构建怎样的企业信用体系

  “贵州企业信用地方性立法非常迫切,应摆到影响经济发展的高度上来看。”多年来执着于“信用”建设的省政协委员、贵州中鼎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校瑜说,信用体系相对先进的发达地区,其企业经营效率会更高、经济发展水平也更高,“如果政府、企业对信用建设继续停留在肤浅的认识层面,就枉谈做大做强了”。

  其实,此前我省就有不少政策文件提及信用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和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信用信息征集制度、信用档案数据库和信用查询系统,建立部门联动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社会提供优质信用服务”。省政府随后出台的《关于推动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在登记注册、行政许可、资质认定、政府采购、财政支持、项目审批、项目招投标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点环节,率先使用信用评级、评估报告等信用产品”。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红头文件毕竟不能代替地方立法,缺少法制保障,企业信用体系难以取信于金融机构、也难以取信于民。

  那么,企业信用地方立法,构建贵州企业信用体系需从哪些方面着手?

  前述提案建议,一是畅通企业信用信息收集的权威通道。整合党委、政府、党派、社团组织、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各种资源,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主体信用信息收集渠道;解除部门信息垄断,提高信息整合效率,降低协调成本,实现信用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共享。

  二是建立企业信用评价、监督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以企业信用自律为基础、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导向、以信用评级为激励惩戒标准的工作原则,有步骤地推动全省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企业信用激励惩戒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企业守法经营。

  三是确立企业信用产品在政府行政运作中的使用原则。立法确认《指导意见》精神,明确政府各级行政部门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或涉及政府采购项目和政府出面招商引资的项目,以及各项企业资质认定审批和评优评级工作中,应引入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将企业信用等级作为相关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是大力支持和培育专业信用评级机构成长。借鉴其他省区经验,在市场发育初期加大对信用征集、评级、研究等专业机构支持力度,允许省政府认可的评级机构向政府部门采集相关信用信息,参与技术性工作;由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调动企业和专业机构参与信用评级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加大企业信用宣传教育力度。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和有效使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紧密协作、纵横贯通的工作体系;加大诚实信用宣传教育力度,将信用知识引入企业社会责任中,让诚信之邦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深入人心。

  合力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据了解,《指导意见》由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推动和代拟、省政府办公厅审核印发。“从目前来看,政府各部门在落实文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离文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该支行相关人士表示,省工商联提出通过立法途径来保障和促进我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实际上,我省企业信用地方立法已有不错基础,2012年省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将《贵州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管理使用办法(草案)》列为正式立法项目,随即省政府法制办、省工商局成立起草小组按计划开展了调研、起草、审查等工作;去年11月30日,省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办法》已于今年3月1日施行。

  在畅通企业信用信息收集的权威通道方面,我省明确自2012年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贵州省企业诚信信息中心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平台起,积极征集全省范围内各类企业的信用信息。截至今年4月11日,已征集工商、税务、海关等31家成员单位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10275602条,并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整合,进一步推动了企业信用信息跨部门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建成的贵州省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截至去年末,已收录我省企业和其它组织8015万户、自然人1885万人,基本收集省内所有金融机构的信贷信用数据,实现了信贷信用信息在金融机构间的共享,日均为省内金融机构、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提供1.1万笔的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在建立企业信用评价、监督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方面,我省对企业基本身份信息、守信信息和失信信息进行了标准划分,并就企业信用信息运用、奖惩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度的落实作出了明确规定;开发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软件,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对企业进行了信用联网监督。

  同时,明确了企业信用产品在政府行政运作及有关部门开展相关活动中的运用,规定“在行政管理、资质认证认可、表彰评优、资金扶持、征信评估等活动中,应充分使用企业信用信息”。截至今年4月,贵州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已为相关部门开展资质认定审批、评优表彰、金融信贷、招投标等活动出具718户企业的信用报告(包括信用证明),提供37192户企业的信用信息下载共享服务,并将企业信用产品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推广使用。

  为支持和培育专业信用评级机构成长,我省通过贵州省企业诚信信息中心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平台,征集、整合和发布省内企业信用信息,免费为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下载和使用服务,支持其开展工作。

  近年来,我省先后下发《关于开展百户优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12年贵州省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通知》等,不断推进第三方信用评级工作,并与各大商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荐信用等级高的中小企业获取融资;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信用知识培训,提升其信用能力和水平,帮助企业解决在信用集中使用区域,如融资、供货、销售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省政府法制办表示,下一步将按照《贵州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多措并举、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为贵州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

  省经信委表示,将从扶持开展全省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扩大信用评级服务面、加强企业信用宣传培训等方面入手,逐步扩大购买信用评级的范围和数量,积极推进企业信用立法工作,进一步促进我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