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431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8-20


  敲开创新的大门

  ——中国移动贵州公司创新推动发展纪实

□林威 本报记者 万里燕

  创新,对于进入21世纪的通信运营企业而言,其重要性尤为突出。随着行业的日益开放、竞争的日益复杂,简单依靠制订KPI、不断追加员工劳动强度、仅靠基层高度执行力取胜的时代宣告终结。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被引入电信领域,各种OTT业务对运营商的冲击越来越明显,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已成为打破原有电信行业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此,中国移动已经明显感受到变化带来的压力。在中国移动2013年工作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明确指出,ICT领域正发生颠覆性变革,行业竞争形势复杂多变,公司面临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考验,通信运营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持续有效创新,才能更好地化危拓机。创新既是压力使然,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断地总结实践,中国移动贵州公司(以下简称贵州移动)管理层对公司发展轨迹作出清晰的决断。在建设立体化创新体系、构建创新管理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创新机制、积极完善电子化支撑平台的同时,2012年,贵州移动以“创新在我身边”为主线,提出了“大创新”理念,将创新贯彻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延伸了原有创新项目管理范围,对全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创新性活动进行挖掘,并完成24项成果在中国移动的发布,其中2项列入全国1类重点成果科技成果,4项省内成果被兄弟省公司引入应用。2013年,公司以“创新 创效 创未来”为主题,提出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创新体系,不断取得创新成果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听,这正是贵州移动对创新大门的敲门声,这声音铿锵有力,慷慨激昂,传递出贵州移动在实践的历练中对创新突破的渴望,显示了贵州移动走在创新道路上的勇气和决心。

  创新必须“接地气”

  如何评判一个公司的创新能力?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可能是创新项目拿不拿奖。诚然,评奖是一个判断创新成果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如果大家把创新工作的最终落脚点都放在年底突击报成果和评奖项的形式上,这样的创新还只能说是停留在“形”上,并没有做到“形神兼备”,并且极有可能因为“不接地气”而变成“空中楼阁”。

  “要使创新‘接地气’,就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机构,把科技创新、业务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充分整合,形成体系化的创新机制。”贵州移动信息技术部总经理邹朝晖告诉记者。例如,贵州移动创新基金奖励制度的建立与创新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就为推进创新“接地气”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为改善创新项目管理松散、跟踪和评估力度欠缺等管理短板,加强了创新项目管控执行力,围绕“网络技术先进性”、“低成本运营能力”、“客户感受”三方面,开展了以推广应用为目的的创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着重抓研发项目,引导研发项目的开展,使创新接上“地气”,这样才能使创新“神形兼备”。

  为了更好地激发大家的创新热情、凝聚大家的集体智慧,贵州移动还积极开展“创新在我身边”以及团委“五小”创新等活动,打破了大家对创新工作的神秘感,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做的小革新,小发明,只要是对生产经营有帮助,都可以在全省推广。对于创新经验的推广方式之一,创作创新博文也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我们不仅需要公司层面上大的科技创新,也需要广大一线员工的‘草根’创新。开放的氛围才是孕育创新成果最好的土壤,群策群力才能不断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点燃公司智慧发展的火炬”。邹朝晖的言谈中,特别强调了公司对营造创新氛围的重视。的确,创新不是挂在墙上、印在纸上拿来装装门面的东西,也不是为了拿几个奖项的“面子工程”,必须“立足实际,发挥效用”。这是贵州移动对创新的独特理解,也是其创新实践的特点。

  “借鸡生蛋”学问多

  在创新的道路上,贵州移动一路前进,一路收获。2012年,公司有24项成果在集团发布,其中2项列入全国1类重点成果科技成果,并有多项成果被兄弟公司成功引入应用,成功地实现了“走出去”。在不断向外输出创新成果的同时,贵州移动还积极借鉴吸收兄弟公司的创新成果与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持续升级,仅仅依靠自身的创新科技力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与一些发达地区的兄弟公司相比,贵州公司更需要把好的经验、好的成果拿来借鉴或者直接引入。2012年,公司实施成果引入达49项,同比增幅96%,成果引入单位已覆盖各分公司。据邹朝晖介绍,“2012年,公司引入了创新技术《基于数据流快速调度的GPRS承载效率提升研究与实践》、《GSM上行干扰智能分析软件》等项目,初期先在几个分公司进行试点,有的分公司在试点运用中结合自身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新,取得了比原有项目更好的效益。”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开放的创新体系也为创新知识共享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总部、各专业研发设计机构、各专业公司、省公司每年会生产出数量众多、非常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在总部发布的2012年中国移动科技成果选编中,四网协同规划建设、网络优化与流量均衡、存量客户保有和流量经营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都是聚焦了公司战略转型中的焦点课题。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从全集团成果库中遴选一部分创新成果在全省做好应用推广,能使贵州移动少走弯路,提速快跑。今年,公司在创新成果推广方面的目标是“五、十、零”,五就是省内成果要推广五项,省外成果在省内要推广十项,行业外的推广要实现零的突破。成果引入还要和技术改造和升级相结合,不但能“借鸡生蛋”,还要“孵蛋生鸡”,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和价值提升,实现创新发展的“撑杆跳”。

  用户认可最幸福

  新农合信息系统是一个全国性的卫生信息化标杆项目,能彻底解决贵州山区3000万农民的看病难问题。对于贵州移动来说,该项目在实施之前,完全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另外,公司对项目的网络质量优化、平台质量优化、大规模用户上线后可能对系统冲击造成的影响等情况都难以掌握,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摸索着改造和完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个项目刚刚开始的阶段,客户们总是抱怨系统不好用,网络不给力。面对抱怨,一些同事也免不了发些牢骚,不理解公司作这么大投入,大家伙这么辛苦地做这个项目到底为什么。但是,就是在这条没有前人走过的路上,项目组的同事们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一个个困难逐渐被解决,一条条流程逐渐被梳理清楚,一个个关键点被优化提升,一个个需求被满足实现。支撑着贵州移动人不畏艰难、积极向前的重要动力除了大家对创新工作的信心与决心,还有广大用户的殷切期望。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时,听到客户的肯定,大家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就好像自己种下的果树终于结出了甜果子。据了解,发展到现在,贵州新农合信息系统已新农合信息系统已上线77个县(区、市)、1163个乡镇,惠及2400万农民,这都得益于新农合信息系统创新项目的全面推进。

  不仅是新农合信息系统,回顾贵州移动近年来影响大、效益好的创新项目,无一不是紧扣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发展压力下,公司所有的创新行为均是以推动本企业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基于这一原则,创新被贵州移动转化为了最直接的生产力。

  当创新成为“习惯”

  把简单变得复杂,那是平庸人做的事情。把复杂变得简单,这就是创新。对于贵州移动来说,原创是创新,学习是创新,应用也是创新。当创新的大门已经打开,在“责任、包容、参与、沟通、卓越”的创新文化氛围中,思想的交汇、智慧的碰撞,小小的火花汇聚成耀眼的光芒,我们会感到创新真的就在身边,你所做的正在改变着公司,也在改变着自己。当创新意识贯穿到日常工作中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到了创新的甜头。

  例如,大量的数据表格是网优工作人员每天的家常便饭,费时费力。于是,学软件专业的同事就发挥专业所长,编写了一个话务统计小软件,虽然功能单一,但是针对表格统计却很实用。统计软件把原来3、4个小时的工作缩短为10分钟左右,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花点心思,动点脑筋,做点小创新,就会带来不少方便。

  再如,黔东南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各种活动非常多。然而,公司应急通信车数量相对有限,不可能只要一有活动就开去。基于这一现状,为了解决一些突发的活动,一些同事就在现有越野车后面绑一个天线,然后再加装基站设备,一个简易的应急通信车就组装成了。同事们都戏称这是山寨版的“变形金刚”。

  又如,对于贵州移动来说,楼宇内部特别是酒店、家庭、学校等场所的信号弱覆盖,一直以来是困扰公司的一个难题。由于城市里楼宇建设密度过大,很多住户只有在靠近阳台处才能接收到微弱信号,室分信号也只能安装在走廊处,室外站与室分站交界处的切换便成了通信信号覆盖的盲区。面对传统技术不能解决的瓶颈怎么办?贵州移动黔东南分公司运维部网络优化创新负责人罗凯和他的团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集思广益、实践论证,终于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能不能利用每家每户已经安装的闭路线把通信信号延伸进去?MOC创新项目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下被逼出来的。简言之,MOC就是移动信号延伸器,通过闭路电视线将移动信号引入室内,然后再通过专门设备把这个信号转换成2G、3G、WiFi信号释放出来,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室内网络、高层密集楼宇的弱覆盖问题。目前,MOC创新项目已在全省范围内实现规模推广,对于提升公司的网络覆盖及客户感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点小发明小创造,创新方法与知识的分享,疑难问题创新性解决……创新的成果往往都是在日常的实践中慢慢积累出来的,体现的是员工创新思维和成果应用的意识。2012年,贵州移动“创新在我身边”活动通过各活动模块共收集创新提案1432条,其中合理化建议748条,较2011年增长200%,其中,《开发基于商用手机的四网协同分析与规划系统》获得总部最具贡献合理化建议二等奖,《加快推进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体验营销》和《建议定制手机中增加一键投诉功能》获得总部最具贡献合理化建议三等奖。

  对于贵州移动而言,创新工作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成果破茧而出的那一刻,更可贵的是人人都将自己视为创新的主人翁,将处处视为创新的试验田,都能做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并将创新付诸行动。

  诚然,在创新道路上,贵州移动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要面对和克服:既懂业务也懂信息化的人才还比较匮乏;在推行业务的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用户的不理解或抵触;创新产品还缺乏实践的验证;创新有时候还只是停留在一个想法……创新的道路很艰难,但也有自身的规律和法则。纵观那些成功的企业,都无一例外地将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发展中的难题,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生产效率,提升发展质量,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面向未来,贵州移动在打造创新型企业的过程中,将以创新为引擎,解决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难题,使公司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循环。

  贵州移动在全省营业厅推广无纸化业务受理,在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有效节约了纸张、印刷、存档等成本。

  贵州移动工程人员使用自主创新研发的AST系统对高速公路沿线隧道现场查看网络环境进行检测,该系统还可以将测试结果回传到服务器上,进行后期分析。

  贵州移动引进的“在线式除硫设备”解决传统铅酸蓄电池除硫器失水、极板腐蚀、活性物质脱落等问题同时还具有阻止、延缓极板硫化的作用,具有低能耗、适应范围广的特点,减少蓄电池投入和报废数量。

  贵州移动金阳枢纽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