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侗家偷梁木习俗
□刘其松
侗家人对竖屋十分注重,有“在生一栋屋,死后一副木”之说。若是谁没有房子住,寄人篱下,往往被人瞧不起。而在竖屋过程中,又有许多奇特有趣的风俗,偷梁木便是其中最有趣的习俗之一。现居住在湘鄂黔边界的侗民族,仍然传承着这一旧习。
我家住在湘黔毗邻地区,曾记得有一年家里新立房子时,也是从别人的山上去偷梁木,偷梁木的目的主要是图个吉利,意在借他山之木来做这一栋房屋的主宰,取“进财赐福”之意。而用来做梁木的树很有讲究,此树大多为杉木,且单独生长的杉木树长得再好也不能用来做梁木,它旁边必须还长得一棵树,且是从一个树蔸上长起来的,叫做“鸳鸯树”,砍鸳鸯树做梁木,取“好事成双,家发人兴”之意。
鸳鸯树是在白天就物色好了的。到了深夜1点钟左右,主家便邀约4个身体强壮的男子(如主人妻子家里有兄弟的,必须其由兄弟牵头)一并前行,其中一人背着斧子,一人提个小口袋。到达目的地后,迅速清除净四周的杂草,负责砍树的人便用右手提着斧子,左手摸着那根大点的杉树,口里念着吉语:“手提鲁班斧,弟子迎木君,请上华堂做主宰,主家百福生,进富又进贵,发子又发孙!”同伴们一起回答:“是哩!”紧接着便开始砍树。第一斧砍树的上方,第二斧砍出斧口,掉下来的第一块木渣要用口袋接住,不能落在地上;第三斧砍树的下方,然后一斧一斧地砍下去。砍树时不许亮灯,只能借助微弱的天光,因此要特别小心。树被朝山的上方砍倒后,还要摸黑把枝桠修掉。修枝桠时,要让一个人把树身抱住,不使树干沾地,以免扯走灵气。剔完枝桠,要把树尖掐一点放进口袋里,表示从头到尾都带走了。并在树干中间系一根事先准备好的红布条,就由两个人扛起抬走。另外两个人则把一个小红包放在被砍的树墩上,里面包着一定数量的钱。其意一方面是赠给山主的“利市”,另一方面当白天有人来到这里发现钱包时,不禁会脱口而出“发财啦!”以此来讨别人的封赠。偷梁木时还要挂放鞭炮鸣谢山主,当主人家半夜里听到传来鞭炮声,晓得是偷梁木的,也就不会去阻挠了。
抬梁木不能换肩,即使抬不动了需另两人来替换,也只能用同一边肩膀递接,路上不能停歇,要一口气抬到屋。梁木到家时,主人要放鞭炮迎接,将它直接抬到工棚的木马上放好,就由掌墨师开始做梁。在动手之前,还要将几句吉庆垒词:“宝梁宝梁,闪发毫光。用尺一量,不短不长。安在中柱上,铁稳铁当”!念完,随即将梁木刨光,锯好榫头,就“开梁口”,也就是在梁木的正中间用凿子凿一个三寸宽的四方眼,把木块挑出来,又将七颗五色米,八片茶叶和一粒朱砂放进四四方方的梁口里,用刚才挑出来的木块封住,在四方口上面放木匠师傅的那支竹笔和两块墨、一支毛笔、一本老皇历、一个小铜钱和一绺五彩线,并用一块一尺二寸长的红布包好。红布的四角分别用一枚小铜钱将他钉进梁木里,还要用一双筷子平放在红布上,然后用红线将他捆紧。这双筷子是主人在街上生意兴隆的饭馆里讨来的,用以祈求兴旺发达。这叫“包梁”。包好梁后,掌墨师还要念几句吉语祝贺:“红绫包金梁,金梁放毫光,安在中柱上,瑞气满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