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405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7-04


关于“道歉”的话题

□蒋兴华

  近日读报,笔者对两条新闻感触颇深:6月28日,杨女士委托律师首次向京华时报(微博)记者透露,李天一伙同他人轮番施暴,给她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理应依法受到严惩。但截至目前,时间过去了四个多月,李天一的监护人一直未向受害人表示最起码的人道同情和歉意,冷漠态度令人难以理解。另一条新闻是:一位“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在有关媒体上登载《个人作恶之责不可泯》文章向当时被批斗的老师道歉,“向在‘文革’中受到自己批斗、抄家和骚扰的众多师生、邻里道歉……”
  自己的儿子对她人施暴,作为监护人,两位身份不低的公众人物未向受害人表示一字歉意,而昔日的“红卫兵”却主动为过去四十多年前的旧事道歉,尽管做下的错不在一个不谙世事的“红卫兵”而应该归于那个时代,但笔者不禁为后者的幡然醒悟而钦佩。两条新闻事件,分别反映了当事人各自的境界和心胸,令人反思。
  关于道歉,突然想到有许多比“红卫兵”更需要道歉的事情:我们堂堂的足球队,不惜花费高金一再聘请外教,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特别是前不久的主场赛以1:5输给泰国青年队,真是辜负了千千万万足球迷的期望;我们多年来一蹶不振的股市,造成了数千万个家庭严重亏损;我们与经济收入反差极大、房价越限越高的楼市等等……
  道歉,涉及良心,没有良心,也就没有自我谴责。
  作为道歉者,最小年龄的恐怕是六岁的一小女孩了。
  小女孩因犯错被妈妈打了手心后,以一张纸条向妈妈道歉。由于小女孩对一些字不会写,于是便用图画代替。女孩纯真的感情和稚嫩的字画,在互联网上引来3万多浏览量,跟帖长达7页。许多网友在被感动的同时,都在反思“道歉“的意义。一位年轻的妈妈跟贴坦言:每次对女儿发火之后,开始总认为自己对,总觉得自己的粗暴是为孩子好,其实,应该反思的,是自己,孩子的心灵是一尘不染的,我们教育孩子,但有时更多需要教育的是我们自己。
  作为道歉的最高职务人,当属韩国总统。
  今年三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就前发言人尹昶重在访美期间涉嫌性骚扰一事向公众道歉。她说:这件事令公众非常失望,我向那名女学生及其家长和海外侨胞诚挚道歉。”之前,对于我国许多人来说,前韩国总统李明博的道歉并不罕见,5年的总统任期内,李明博就“美国产牛肉进口风波、世宗市问题和东南地区新机场建设项目落空、韩国全罗南道罗州市一名7岁女童在睡梦中被人用被子卷走,兄长、前新世界党议员李相得及亲近助手腐败”等事,向韩国国民作了六次公开道歉。
  一国之首领,为了区区之事都道歉,可我们生活中最应该道歉的却没有道歉!
  关于道歉,美国心理学家盖瑞?查普曼曾说过:在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里,有一种东西是你必须付出的,而且需要勇气和真诚才能实现的,它,就是道歉。
  另一位名人也说过,道歉的艺术虽然不简单,但是人们可以学会,而且值得去学。道歉为情感和精神健康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道歉多了,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隔阂,人际关系也会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