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398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6-21


微企“演绎”民族风 打工者圆了创业梦

——记凯里市苗枝绣服装厂创办者欧再珍

  欧再珍自幼在三穗县苗寨生活,深受黔东南多彩苗侗文化影响,有浓厚的民族服饰乡土情结。创业前,欧再珍曾在广东多家企业从事服装研究、设计、制作等工作。在20年的打工生涯中,积累了丰富服装生产经验的欧再珍,萌生了创办自己的企业、圆民族品牌之梦的想法。
  2012年春节,欧再珍从广东回来,在凯里火车站看到工商部门正在宣传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黔东南州“加补、放奖、扩贷”的开放性帮扶政策,点燃了她的创业激情。
  “我深知圆我民族品牌梦的大好时机已到来,借助政府助推微型企业发展的良好契机,打造家乡的民族服饰品牌,这不就是我一生憧憬和追求的创业路吗?”于是去年3月份,欧再珍来到凯里市工商局咨询办理微企政策和办理程序,微企办的工商人员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她,详细介绍了政府扶持微企发展的优惠政策,讲解了办理的程序和应提供的资料。
  得到工商部门的肯定和支持,欧再珍创业的信心更加充足,她立即递交了创办苗枝绣民族服装加工厂的申请。工商人员当即派人上门指导,并在厂房修建,设备、招工,原材料等方面给予了帮助和指导。很快,苗枝绣民族服装加工厂在州市两级微企办、工商局的支持下顺利注册成为微型企业,并获得了“3个15万元”政策的扶持。
  苗枝绣民族服装加工厂已顺利投入生产,厂房从以前的200平方米扩大到2000平方米,设备从20台增加到30台,实现销售产值达200余万元,带动1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手工刺绣工作,累计增加农村经济收益达100余万元,民族服饰加工初具规模,民族服饰产品销往湖南、江西以及贵州各旅游景区。
  在生产管理当中,欧再珍注意学习和借鉴同行先进技术经验,并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与多所大中专院校合作走产学研联合的路子。她改革提升经营模式,探索适应市场的管理方法,在原来的“公司+农户”的基础上,开辟“教学基地+生产基地”的第二模式,聘请行业专家对分散农户和部分社会青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以工厂为依托的教学实践基地和村寨联营合作的工业经营模式。通过提高旅游刺绣产品制作、加工、生产技能,提升产品数量、质量,带动农村妇女依靠民族刺绣致富。
  短短一年里,苗枝绣服装加工厂共为来自凯里、剑河、台江、施秉县等200余名妇女免费开展刺绣培训,凡参加培训妇女今后所刺绣的产品,全部负责销售。该厂还积极参与黔东南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注重品牌形象塑造和开发,充分利用网络渠道资源将产品推广到沿海发达地区和海外市场。现已申请注册3类商标,先后多次参加国内知名民族服装展示会和发布会,生产的民族服饰在T台模特走秀中受到关注和好评。目前,该厂在凯里市民族风情园建有展示大厅,现有正式员工31人,经营项目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和致富300余人。


农村青年彭冲创办的务川自治县木绣坊根雕工艺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