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古镇文化等,构成了南湖区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区内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较散,这里的文化旅游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旅游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尚未建立,旅游产品较少,旅客多是周末游、散客游、一日游,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
阳春三月,桃花竞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梅花洲迎来了美丽的“桃花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更多的游客是冲着新挂牌的4A级“梅花洲景区”慕名而来的。去年以来,南湖区着力于打造“两湖一洲”的旅游品牌,南湖菱画、红船船模、凤桥水蜜桃、大桥葡萄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南湖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成绩,少不了区政协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关注。”南湖区旅游局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如何为旅游植入文化的灵魂,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南湖区政协结合委员提案,邀请宣传、旅游等部门负责人、相关企业代表和教育、文化艺术等界别的部分委员,就保护、开发、利用、整合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形成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的调研报告。
南湖区政协建议,尽快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形成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指导纲领和发展蓝图,改变辖区景点小而散的现状。通过对景点历史文化的挖掘,丰富景点文化内涵,把相关景点串连起来,重点做强红色旅游品牌,做精船游运河品牌,做优民俗文化品牌,集中资源打造南湖区文化旅游优势品牌。针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展一次全面摸底,通过整体策划包装,加大对南湖区历史文化和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开通南湖区旅游推介咨询公共服务平台,拍摄体现南湖文化元素的旅游专题片、电视广告以及出版宣传南湖历史文化和旅游景点的丛书和画册等,提高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和历史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导游的业务素质。经多方考察和论证,南湖区政府采纳了区政协提出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提出了“打造旅游经济强区”的口号,举全区之力,大兴文化,大办旅游,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南湖区成立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把旅游工作列入区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论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南湖区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新整合全区文化旅游景区,把分散的各个景点串珠成链,精心打造红色旅游、船游运河、民俗文化这3条品牌旅游线路,启动南湖区旅游十城百日推荐活动。
据统计,自去年以来,该区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达7.1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5%。
(李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