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358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4-02


民间投资鱼龙混杂需规范

□本报记者 蒋兴华

  “投资1万元,每个月即可返息18至25%,保证你的投资4个月返本……”——近月来,此类“投资速返利”等多种小广告在贵阳市许多小区出现。面对五花八门的投资神话,不少市民上当受骗。如何识破明显违背金融规律及其投资常识的骗局,健康助推民间投资发展,记者走访了有关人士。

  投资变成了失资
  3月1日,是闵大妈58岁的生日,却也是厄运降临的日子。一大早,闵大妈草草洗漱完就急匆匆出门了。闵大妈有早锻炼的习惯,家人都以为她是去跳早舞,因此谁也没有注意到她焦虑的脸色。
  事情在没有弄清楚之前,闵大妈自然不好向家人解释。昨晚,一投资理财朋友告诉她,某某公司可能有问题,得留心。朋友说的某某公司,正是闵大妈投资的公司,听朋友说后,她立即拨打该公司老板的电话。但无论隔多久打,该老板的电话就是打不通。闵大妈急了,整夜没有睡好一起床就奔向位于中山路的某某公司。
  如同朋友说的,闵大妈担心的事情到底是发生了。连同她在内的40多位投资者发现,一直向她们承诺“投资1万元,每个月即可返息25%,保证投资4个月返本”的投资公司,一夜之间蒸发,该公司办公室人去楼空,老板携带投资者交纳的数百万元投资理财款去向不明。
  受骗的投资者大多是国企下岗工人。辛辛苦苦积攒的养命钱被打了水漂,一下子,闵大妈等人愣住了。
  “某某公司的经营许可证虽然是去年3月申报的,但从工商局现有的资料来看,该公司没有经营许可证。没有经营许可证就开始运营,签署的数十份投资理财意向协议,完全无效……”
  闵大妈听不下去了。后来,闵大妈是怎么回到家的,完全不知道。家人见她铁青着脸不说话,意识到一定是她整天挂在嘴边的“投资理财”出问题了。
  闵大妈的女儿对记者说:想当初,全家人都反对母亲听信广告宣传去搞什么投资,但母亲一点也听不进,说是很多人都这样做,一定有道理。还说某某公司是正规的,手续合法,现在是法治社会,谁还敢骗人,硬是将钱入股该公司,如今,投资变成了失资。

  骗局实则是传销
  与闵大妈一样,记者了解到,许多市民也是轻易听信“投资速返利”神话后,上当受骗的。
  齐女士是其中之一。
  齐女士告诉记者,她也是因为相信投资广告而上当受骗的。她说,那天,她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朋友,您一定想尽快致富。致富的路有多条,但最为捷径的是投资。您只要加入我们的队伍,您每月什么也不用干就会稳稳地获得至少20%的收益……”不用辛辛苦苦干活,又能天天打麻将,齐女士一下子就投资了20万元给某投资公司,结果,齐女士成为又一个上当受骗者。
  市民刘先生家住黄金路,近日,他听说记者正在进行有关投资理财骗局的采访,主动找到记者说: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杀杀这股所谓的投资理财风气。
刘先生告诉记者,春节后的一天,他60多岁的老父亲看了小区一个广告所言“每月投资可产生20%的收益利率”后,听不进全家人意见,执意拿出5万元投资于一家企业的高科技产品开发。刘先生不相信真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发生,就留了个心眼让一个朋友去核实。朋友调查后说,该企业所推出的所谓高科技产品开发是打着良好的公众形象,实际上却干着骗人的勾当。
  这位朋友告诉刘先生,如今,投资理财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他早些年认识的一个老板找到他动员说,现在鼓励民间投资,所以有很多好政策,投资就能赚钱,聪明的企业家运作这些资金,运作一轮就能回报20%,赚个百万很容易。这位老板劝他,每月投资可以获得20%的收益,大大超过了当前银行存款利率,完全只赚不赔,他应该抓住,但他婉言谢绝了。他的一个小兄弟碍于情面,投资了10万元。因为心里始终不踏实,小兄弟就悄悄地进行了调查,结果了解到,所谓的投资,实际上是类似于“骗局”的传销体系。这是一种常见的投资诈骗,先是大肆宣传如何如何,然后欺骗投资者向一个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 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赢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
  的确,如同刘先生所说,记者了解到,天上掉馅饼的事从来不会发生,“投资速返利”神话是不折不扣的谎言,骗局实质上就是。

  市民不要轻易上当
  有关“拆东墙补西墙”以及“空手套白狼”的骗局,周先生最为清楚。
  周先生是湖南人,来到贵阳打拼已有多年。他与人合作办有三家公司,其中一家是搞融资的。作为该融资公司的主要控股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先生说,“拆东墙补西墙”的实质是将后来投资者的投资作为投资收益支付给前面的投资者,这样,使卷入的人和资金越来越多,可毕竟投资者和资金是有限的,当投资者和资金难以为继时,骗局必然骤然崩溃,因此,投资理财,一定要谨慎,否则,不仅不会有收益,最后会连本也收不回。
  为什么会如此,周先生讲了下面的故事:
  毛某是周先生的朋友,他想做生意,因为没有钱,就与人合伙干了一件很不靠谱的事:融资办企业。毛某并不是那种久经沙场的老生意人,他之所以要选择与人合伙,是因为要借助“别人的鸡生蛋”。但没过多久,毛某就意识到所干的事情非常危险。合伙人苗老板是一位很成功的商人,经营着一家“很像样”的企业。去年的一天,苗老板说,他在市郊工业园区拿到一块面积近200多亩土地的使用权。因为有了更大的场地空间,苗老板打算大干一场,但由于缺少建设资金,贷款又贷不来,他全权委托毛某融资。
  毛某最初并没看出这件事的风险,只看到利益。为了能融资,苗老板叫毛某匆忙成立了一家名为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毛某以为,利用苗老板的土地广招投资者入股并承诺给其高额返利,一定不错。然而想不到的是,融资模式的诱惑力虽然很大,也容易引来资金,但缺点同样明显,因为这种融资方式明确被法律所禁止,稍有一点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借鸡生蛋”的做法极易遭到有关部门的打击。所以,尽管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毛某吸纳了大量资金,但却丝毫兴奋不起来,因为他心里清楚,苗老板的那块土地能不能审批下来,还是一个问号。然而,一旦开了头,就没有了回头路,毛某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这样,就发生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先是以谎言诱惑投资者,继而将后来投资者的投资作为收益支付给前面的投资者,如此循环,使卷入的人和资金越来越多,最后因资金断裂导致露馅。
  周先生对此告诫市民,所谓的民间投资收益20%等,完全是骗人的鬼话,市民不要轻易上当。如果真要投资,一定了解公司是否具有合法性。

  助推民间投资发展
  什么民间投资?有关人士对记者解释:民间投资,目前经济学界尚无统一定义,经济学界相对主流的定义是:民间投资是根据投资项目资本总额构成中出资人的资金来源性质对投资进行一种分类。民间投资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公有制经济大一统局面被逐渐打破,其他所有制经济成分快速发展这一事实,可从语义上直观理解为“来自民间的投资”。
  如何健康助推民间投资发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业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由于金融宽松政策的支持,一些种类繁多的“民间融资机构”不断出现。由于这些民间金融机构可为资金需求方与银行牵线搭桥,或者为其直接办理借贷业务,吸引了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借贷。无疑,这些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一定程度上为一些急需资金运转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在这些金融机构中,也有不乏打着投资担保等幌子,暗地里从事违规行为的企业。他们为了利益,不惜欺骗投资者,对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不妨多留几个心眼,要时刻保持防范与警惕的意识,在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前,要查清对方相关证件与从事业务的资质证明文件,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管部门加以咨询,以防上当受骗。有关部门要完善法制环境,健康助推民间投资发展,确保投资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