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大家聚焦全省发展重点,在专题协商会上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建议,部分成为省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转化为具体工作部署,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月6日上午,省政协召开“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修复”专题协商座谈会,副省长杨同光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省政协,与省政协副主席冉霞、提案委及人资环委负责同志,各市(州)政协相关负责同志和部分省政协委员汇聚一堂,聚力共谋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并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
专题协商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载体。省政协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专题协商工作,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运用好专题协商建言资政渠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贡献政协组织的智慧和力量。
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是省政协多年持续关注的一个重点工作。为了开好此次协商会,省政协人资环委牵头主办,省政协提案委密切配合,在年初就作出了具体的筹划安排,全省各市(州)政协和参加发言的省政协委员,围绕协商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认真分析梳理,为高质量协商议政做好了充足准备。
在专题协商座谈会上,委员们围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修复的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介绍了经验做法,既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又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多头管理,恢复治理标准不统一,协调机制缺乏;历史遗留矿山修复资金紧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效果不佳。”贵阳市政协副主席喻理飞在发言中指出目前在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要强化顶层设计,实施多部门联合审批,建立监管联动长效机制;基金监管要人性化,基金保障要刚性化。
“在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修复中,遵义市做了许多探索,形成了市组织、县实施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了政府引导、规划统领、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修复新机制。”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冯春林建议,要多措并举筑牢矿山修复工作基础,因地制宜全力推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因矿施策实施强化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手段。
“六盘水市高度重视矿山治理,通过全面开展排查核查、统筹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探索煤矸石‘填沟造地’及综合利用等举措,推进矿山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如何打通煤矸石‘填沟造地’的“最后一公里”,六盘水市政协副主席范三川建议,要健全完善矿山治理制度机制,加快推进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统筹解决项目用地和造地指标问题,积极探索修复治理技术和模式。
“治理修复资金保障不够,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难,监管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安顺市政协副主席项建建议,要加强项目资金支持和指导,用好政策,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自然资源部门要强化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保障修复效果;项目结束后及时移交所在乡镇进行监管,确保不被人为破坏。
毕节市政协副主席肖远福建议,要强化过程管控,加快推进解决已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存在问题。要明晰治理主体,建立健全协调保障机制。要加强治理规划,建立多元化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典范。
近年来,我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实施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推进重点区域系统治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生态修复新模式等,大力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修复,涌现出一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典型案例,如万山区汞矿转型利用发展旅游、凯里市历史遗留矿山转型利用为国储林项目等,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修复,拓展“两山”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路径,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铜仁市政协副主席刘嘉赋认为,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中,还存在治理点多面广、后期管护困难、矿山生态修复后新增耕地入库政策支撑还不完善等问题,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建立矿山生态修复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管理平台和办法,让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形成的新增耕地能有效转化为占补平衡指标,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徐勇建议,要加强修复矿山可持续发展工作研究,拓宽修复矿山“两山”转化路径,强化措施保障,出台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保障历史遗留矿山“两山”转化路径畅通,完善配套政策,细化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土地指标流转使用、金融税收支持等政策操作流程,建立专项资金整合投入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收入分配机制,确保生态补偿和绿色发展项目顺利实施、持续运营。
黔南州政协副主席陈有德建议,要梳理排查,提升治理修复质量。要完善体制机制,形成联动合力。要加强监管,避免形成新的遗留矿山,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和信用惩戒等措施,压紧压实矿山修复治理责任。
“黔西南州积极推进绿色黄金矿山建设,形成了‘自然生态恢复+人工修复’的具有地方特色、可复制推广应用的‘金矿废渣治理+生态修复’模式,有4个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黄金矿山,实现了历史遗留金矿的‘绿色蜕变’。”黔西南州政协副主席李如晴建议,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生态治理修复;明确责任,压实有责任主体的责任;技术支撑,资金保障提升治理成效;资源利用,在修复中产生新的价值;宣传动员,形成治理修复合力。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党委书记斯洪东认为,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修复中,州县级地方政府资金匹配困难,社会资本投入小;图斑属性不精准,土地纠纷导致施工困难;修复治理后新增耕地撂荒,转型土地利用率不高。建议进一步探索社会资本投入的有效实现途径,尽快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行业规范,加强修复治理新增耕地成果转化,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监管力度。
省政协委员、省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王剑建议,要强化统筹规划,建议由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统筹部署,确保矿山修复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要优化监管体制,对治理后的遗留矿山加强维护、监测和管理,形成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监测体系和监管机制。要提升技术水平,按照生态文明建设与碳中和需求对标对表,及时更新或修订技术规范。要加强经费投入,提高社会资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共同推进矿山修复治理的全面统筹与协调发展。
“贵州历史遗留矿山多、修复治理任务重,在大力实施‘富矿精开’背景下,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工作对建设多彩贵州意义重大。”省政协委员,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韶辉远在中央党校学习,也采取书面发言的形式参与协商。他建议,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并加强过程管控,因地施策优化恢复治理方式,成立工作专班统一协调指挥,妥善处置矿业权及遗留建筑物等。
……
凝心聚力促发展,履职尽责显担当。委员们分别从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关注参与、优化矿山修复技术手段等方面积极发言,并提出意见建议,展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理解和强烈使命担当。
“明年,我省‘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将全面完成,‘贵州长江重点生态区(南北盘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也将在2026年完成……”在座谈会上,杨同光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委员们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他强调,要坚持综合治理,推动历史遗留矿山转型发展;坚持多元投入,强化矿山修复的资金保障;坚持齐抓共管,凝聚推进矿山修复的合力;坚持源头治理,加强生产矿山修复全流程监管,把更多“废弃矿山”变为“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助推美丽贵州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要提高认识站位,站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推动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上质量上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看待历史遗留矿山的治理修复工作。”冉霞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要把推进矿山生态治理修复作为推进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坚持部门间紧密协作、有效联动,统筹一体推进,确保“消化存量”与“减少增量”取得双丰收。要转化协商成果,把这次协商达成的共识,以及大家平时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主动通过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渠道转化为良言善策,为建设山更青、水更绿的美丽贵州作出政协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