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廉洁文化建设 >> 理论学习

时代专论丨坚持问题导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发布时间:2024-08-29 10:46:39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原文作者:颜晓峰

  坚持问题导向,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在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决定稿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直面问题”“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要瞄着现实问题去改革、奔着深层问题去深化、着眼解决问题去推进,这是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民群众新期待作出的正确抉择,体现了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逻辑。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需要破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问题,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仍存短板等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需要有效应对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应对正在增多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以制度安全保障国家安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制度和治理需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完善制度和治理提升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清醒看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断健全,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既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继续和延伸,又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也是针对目前体制机制仍然存在的还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提出的。比如,针对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等问题,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决定》从改革经验和现实要求出发,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规律,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提出了“三个更加注重”的针对性要求,体现了指导改革的问题取向。更加注重系统集成,防止解决问题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补。要推进利益格局调整和制度体系变革,增强改革措施的关联性、耦合性、协同性,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目标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避免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效应对冲等问题。更加注重突出重点,防止解决问题四面出击、分散用力。要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紧紧扭住“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更好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等。更加注重改革实效,防止解决问题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做到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改革是在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基本稳定状态下,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内部关系还不相适应的重要机制,改革就是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问题。《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的要求的“三个更好相适应”,正是着眼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还不完全相适应,还有改革和完善空间的实际情况,内含着鲜明的问题导向。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更好相适应,就是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好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推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就是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比如《决定》提出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在法治体系的层面推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就是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使之更好运转,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水平使之更加高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着力解决各种问题,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

  问题是改革的起因,改革就是要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围绕发展所需、顺应民心所向解决各种问题,在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中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传统生产力和增长模式的局限性仍然明显。《决定》专门制定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问题。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群体占人口比例较大。《决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要求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决定》要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

  着力解决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民生是“国之大者”。新时代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同时,民生保障仍存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决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如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等,从而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着力解决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党内的许多突出问题,但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花样翻新、手段升级等。《决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求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要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等。

  着力解决各领域的风险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在经济、科技、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外交等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必须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的风险,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决定》强调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要求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如构建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等,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在直面问题中系统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着力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这在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七个聚焦”中得到集中体现。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决定》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提出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等举措。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决影响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决定》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部署,提出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等要求。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解决影响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体制机制问题。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要求,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决定》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等。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解决影响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制机制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追求目标。社会建设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人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要在制度供给上提供保障、着力夯实。《决定》要求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体制机制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必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决定》要求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等。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解决影响国家长治久安的体制机制问题。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安全保障。《决定》要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

  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解决影响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体制机制问题。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根本保证,必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决定》要求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中,丰富和深化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方法论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实践创新必然要求理论创新和方法论创新,以创新理论和创新方法论引导创新实践。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是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有机统一。

  直面问题、把握症结。问题是改革启动的动力所在、改革对象的矛盾所在、改革进程的关键所在,改革不可能无视问题、回避问题。正是由于敢于直面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大问题,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政治勇气,党中央才能够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改革原则,转化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直面问题要求精准把脉,把准体制机制障碍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祛除症状。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有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枝节和根本的区分。循序渐进推进改革,既要治标、更要治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末到本。治标是治本的必要步骤,但改革不能止步于治标,必须要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实质性问题上下功夫、见成效。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改革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继续在全面上下功夫,使改革举措全面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要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从实际出发。区分轻重缓急,突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持续在深化上用实劲。

  重视谋划、抓好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为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提供“施工图”,这是实现改革目标的良好开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忌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制定好实施方案后,就要精准施策、适时适度,确保落实落地,切忌脱离实际。

  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改革是破和立的统一,不破不能称其为改革,不立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只破不立,会造成无规无序的状态;只立不破,原有的问题仍然作梗,也很难立得起来。在破和立关系上的改革方法论,是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不能未立先破,也不能破而不立。《决定》正是着眼解决问题推进制度设计,依靠制度创新真正解决问题。

  依靠群众、增进共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爬坡过坎,都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得成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必须增进党和人民的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凝聚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来自于社会合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增强群众获得感、认同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颜晓峰 作者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州省委员会 主办:贵州省政协办公厅 黔ICP备17008417号-1

承办:贵州省政协办公厅信息网络中心 技术支持: 泰得科技

Copyright @ 2018-2022 GZS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4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