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年 >> 第三期
壬寅虎年那些事
发稿人: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2-11-21 10:47:29  文章字号:   

  作者:艾公子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这可能是当时的日历。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地支的文字来源于古人对银河形状变化的总结:子,银河形状象鼠;丑,银河形状象牛;寅,银河形状象虎……这就是十二生肖的起源。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为: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天干与地支循环组合中,每一个地支有5次轮回,如虎年,就会有壬寅、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它们由于地支属虎,统称虎年。

  在有文字记载的2280年中,共有38个壬寅虎年,这其中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本文撷取几个壬寅虎年发生的事件以飨读者。

  一、吕不韦奇货可居 秦始皇谜样诞生

  公元前259年,一位叫赵姬的绝色美女生下一个男孩,姓赢,名政。他就是一统天下,废除分封,开启郡县制,人同时、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中国此后2000年封建政治制度大一统的秦始皇。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六国之间战乱不休,唯秦国与赵国实力相当,长期缠斗。在秦赵两军交战之时,沦落到赵国当人质的秦昭襄王的孙子——异人(后改名子楚),在邯郸艰难求生,随时都有性命之忧。与他相识的卫国大商人吕不韦,为了扶立异人为王,做成奇货可居的买卖,不仅耗费大量家产四处为子楚将来奠定基础,还将自己喜欢的一个绝美舞姬送给异人(子楚)。这故事记录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后一句翻译过来,就是赵姬隐瞒了自己已经怀孕,到了大期,生下一个孩子,取名为政。而这个“政”,就是秦始皇嬴政。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帝王的世系都很清楚,唯独秦始皇的生父是谁,司马迁写得若明若暗。那么秦始皇生父是谁?有待方家进一步考证。

  二、吐谷浑部逃河东 后唐叛将郁成疾

  942年,游牧在雁门以北的吐谷浑部,因不愿降服契丹,逃到了河东,投奔刘知远(后汉开国皇帝)。契丹派人质问石敬瑭。石敬瑭没有因为割地求和而高枕无忧,他既不敢违背他的“父皇帝”,也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不久后忧郁成疾。

  年轻时的石敬瑭也是个英雄,他作为后唐皇帝李存勖、李嗣源手下猛将,带兵转战各地,屡建奇功,最擅长率领一支敢死队冲锋陷阵,多次在战场上保护主帅撤退。

  后唐分崩离析时,石敬瑭拥兵自立。他为了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以今北京和山西大同等地为中心的十六个州),每年进贡大批布帛,以儿皇帝自称。至此,中原失去北部天然屏障,完全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铁蹄之下。直到400多年后,明朝才改变这一局面。

  三、郑和六次远航归 大明国威震四方

  1422年,郑和船队结束第六次远航归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使节。

  永乐、宣德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造访了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历时最久的海上航行。

  郑和下西洋不但宣扬了大明国威,拓展了朝贡体系,而且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参与航海的船员中,马欢留有《瀛涯胜览》,费信有《星槎胜览》,巩珍有《西洋番国志》,介绍下西洋途经诸国的情况。但在明清海禁政策的背景下,郑和下西洋的辉煌转瞬即逝,中国没有继续向海洋开拓发展,反而与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擦肩而过。

  四、一众宫女杀嘉靖 手忙脚乱未得逞

  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廿一日,嘉靖皇帝朱厚熜经历了一个毕生难忘的惊魂夜。

  这一夜,以宫女杨金英为首的16名宫女悄无声息地来到御床前,手中紧紧握着一根由多条丝花绳绑成的粗绳,计划在嘉靖帝熟睡之时将他勒死。行动后,众宫女才发现,她们慌乱之中误将绳子的活扣打成了死扣,因此无论如何也拉不紧,嘉靖帝并没有因此丧命,只是被勒昏了。随后,太监、侍卫前来救驾,宫女们被捉拿归案,随后被处以极刑,陷入昏迷的嘉靖皇帝得救了。这次宫女刺杀案,史称“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的起因众说纷纭,有说是妃嫔争宠,派宫女谋刺皇帝;也有人说宫女行凶的动机,其实是由于嘉靖帝长期虐待宫女,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为求自保,主动发起的一次“起义”。

  嘉靖皇帝在位长达45年,喜欢修仙,相信方术到走火入魔的地步。明史评价他为“神圣不世出之主”,但也有学者认为,嘉靖宠信奸臣,正直之士遭到压抑打击,明朝官僚士大夫的风气就此败坏。

  五、郑成功挥师海峡 荷兰人签署降书

  1662年2月1日,在中国台湾的热兰遮城,占据台湾的荷兰长官揆一向郑成功签署了投降书,交出了所有城堡,带着900名军民离开了宝岛。经过将近两年的浴血奋战,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

  1624年,荷兰人占领台湾,将其作为殖民地,宝岛因此与祖国分离。而在清军入关时,面对民族压迫,郑成功举起反清义旗,以金厦为基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反清战争。可在1659年,在南京之战取得优势的情况下,却因为麻痹大意惨败而回。

  为了进一步开展抗清斗争,同时收复被荷兰侵占的中国领土,郑成功就把战略目标转向台湾。1661年3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澎湖列岛休整。荷兰殖民者闻讯,立刻将兵力集中在热兰遮城与赤嵌城,以抵御明郑军队。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将战船驶进鹿耳门内海,明郑军主力从禾寮港登陆,围困赤嵌城,并切断了与热兰遮城的联系。同时明军水师击沉了荷兰战舰“赫克托”号,使赤嵌城的守军因救援无望而选择了投降。紧接着,郑成功对热兰遮城进行了8个月的围困,并击溃了从荷属东印度赶来救援的军队。1662年1月25日,明郑军向热兰遮城发起猛烈攻击,给予荷兰殖民者痛击,迫使揆一签署了投降书。

  郑成功击败的,乃是当时横行世界的“海上马车夫”,这是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一场重大胜利,此战不但突显了郑成功带兵有方,也证实了当时中国军事实力与西方列强差距不大。

  六、《南京条约》丧主权 百年屈辱由此起

  1842年8月29日,清朝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等人与英帝国代表璞鼎查等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署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包括:割让香港岛、赔偿销毁鸦片损失、五口通商、建立协定关税以及废除公行制度等等。这个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以及关税主权,被视为中国近代的开端,中国从此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840年,英国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实现马嘎尔尼当年的夙愿,于是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对华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面对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处于衰世的清政府无力抵抗。清军虽然兵力占据绝对优势(10倍),可却付出了22790人的伤亡代价,而侵略者仅仅伤亡523人,其中阵亡69人。如此悬殊的差距,自然只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收场。

  180年前(1662),郑成功击败了当时强大的荷兰。180年后,清朝却被英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由此可见在这180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远远地被西方甩开了一大截。当有些人还在炒作、陶醉于所谓的“康乾盛世”时,却不知这正是中国落后西方的开始,为近代屈辱埋下了隐患。正是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故步自封,以及缺乏战略眼光,才把中国带入了近代思想家龚自珍所说的“衰世”,导致中国近代饱受欺凌的结局。

  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历了长达百年的屈辱。

  七、慈禧回銮紫禁城 民众觉醒风云涌

  1902年1月8日,此前在庚子国变中打着“西狩”旗号逃出京城的慈禧和光绪帝,终于回到了北京。

  但是,无论是向列强认怂的慈禧太后,还是被架空的光绪皇帝,留给他们的时间都不多了。

  这一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继续宣扬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论战。10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的文章中还提到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麦喀士(马克思)之社会主义”。同年,蔡元培等人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宣传民主革命。秦毓鎏、陈独秀等留日学生筹建反清革命团体,原拟仿意大利独立前的反抗组织“少年意大利”,取名“少年中国”,后改为青年会。章太炎在日本筹办明朝灭亡242周年纪念会,以南明永历皇帝被杀为标志,借纪念明朝灭亡,激发留学生对清朝统治者的仇恨,并亲自撰写了大会宣言:“愿吾滇人,无忘李定国;愿吾闽人,无忘郑成功;愿吾越人,无忘张煌言;愿吾桂人,无忘瞿式耜;愿吾楚人,无忘何腾蛟;愿吾辽人,无忘李成梁。”纪念会震动了整个学界,也影响了一批爱国学生。

  9年后,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枪,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 

请使用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继续阅读书刊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2022003284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400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