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年 >> 第九期
永远的《杜鹃花》
发稿人: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2-11-21 10:28:46  文章字号:   

作者:赵 泓

《杜鹃花》是上世纪40年代流传甚广的一首爱国抗战歌曲,曾被誉为“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出现这首美妙的歌曲”。《杜鹃花》的曲作者是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友棣先生;词作者是著名诗人芜军先生。他们于1940年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创作了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曲,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首歌曲是在2019年,因受邀参加“黄埔军校后代联谊会合唱团”,练习的两首歌曲便是《黄埔军校校歌》和《杜鹃花》。这年的717日,我跟随合唱团参加在澳门举办的“粤港澳黄埔同学后代亲友联谊会”成立大会并登台演唱,星海音乐学院的指挥家张新教授、钢琴家张曼教授担任合唱团指挥、伴奏。当时我深受震撼,现特向学界介绍黄友棣和芜军先生事迹,以及《杜鹃花》创作的历史背景。
  
  一、黄友棣其人
  黄友棣(19122010),广东高要县人,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系,接着执教于佛山市南海县立第一初级中学。他业余时间苦练钢琴、小提琴和作曲。1938年广州沦陷后,广东省政府迁至粤北连县,不久又迁至曲江县城所在地韶关。黄友棣与著名戏剧家赵如琳带领艺术团撤往粤北连县,被聘为广东省政府开办的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音乐教官,在连县三江圩干训团开展音乐教学,并演奏歌曲。1940年,广东省教育厅在韶关塘湾成立省艺术馆,黄友棣被任命为音乐科主任。同年,被聘为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音乐教授。
  194010月,中山大学从云南澄江迁至坪石,下设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7所学院,校本部在旧坪石镇老街。因地势所限,学院分散各处,师范学院院址在距坪石东南9公里武水河岸的管埠村,依山傍水,村前的码头是清代坪石至乐昌城之间最重要的码头之一,另有山间古道通往塘口、坪石街。这条古道是坪石街校本部、培联中学、中大附中师生常走的路。师范学院有不少名师,除了音乐家马思聪,还有文史大家陆侃如、冯沅君夫妇,著名画家、评论家许幸之等。黄友棣被师范学院聘为音乐教授,每月回艺专讲课一周,到省干训班上课一次。在这段烽火办学岁月,马思聪创作了《第一进行曲》《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名作,冯沅君完成了《古优考》这一中国戏剧史重要专著,黄友棣则创作了《月光曲》《杜鹃花》等大量抗战歌曲。
  20201128日,我随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学校联盟成员一起参观韶关乐昌县坪石基地。在旧坪石镇老街修建复原的定友图书馆,见到黄友棣在《格罗夫氏音乐与音乐家辞典》扉页上写的题记:
  1944年夏我借了此五册,适值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奉令疏散,我还书给图书馆时,他们说已装了箱,不肯收书。害得我把这五册书放在包袱内,背着逃难,疏散路程由连县、连山、八步、罗定、茂名,藏身湛江培才中学。1945年底,抗战结束,又把此五册提着走路返广州,送回中大图书馆,职员皆不肯收。
  原来,在中大师范学院任教的黄友棣从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借走一套五册的英文版《格罗夫氏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因为战乱,这些图书迟迟无法归还。黄友棣带着这套书辗转香港、台湾,1998年,将它赠予高雄中山大学图书馆。2013年,全套五册《格罗夫氏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由高雄中山大学移交广州中山大学。

 

黄友棣毕生从事音乐教育。抗战胜利后,中大和艺专由粤北迁回广州。黄友棣辞去中大和艺专的教职,到湛江培才中学(湛江一中前身)任教。1948年迁居香港,被聘为珠海书院音乐教授。退休后定居台湾高雄。

  2001年,黄友棣立下遗嘱,放弃2000余首音乐作品的版税,任后人传唱。20096月,黄友棣皈依高雄乌松乡圆照寺,法号“融棣”。201074日凌晨,黄友棣在高雄去世。弥留之际,马英九亲自到医院探望,俯身握着躺在病床上的黄友棣的手,轻轻吟唱《杜鹃花》,陪同人员及医生护士一起吟唱,场面十分感人。713日,在台湾圆照寺举行的黄友棣追思赞颂会上,马英九在现场和大家同唱《杜鹃花》,并高度评价这位音乐大师:涵泳中华固有文化神髓,见证百年音乐史乘,雅韵箫韶,绪风遐举;德言芳猷,千古辉耀。
  

二、词作者芜军

   《杜鹃花》的词作者方健鹏(19161944),又名方仿、转园等,芜军是他的笔名。芜军于1916417日出生于广东惠来,中学就读于惠来县立初级中学和香港华南中学,19379月考入国立中山大学英文系。广州沦陷时中山大学迁云南澄江,芜军没有随迁,而是参加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队”),赴敌后开展抗战宣传动员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抗先队”被国民党取缔,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凡能复学的同志都回大学开展工作,争取更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到革命队伍中来。芜军及夫人经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尹林平同意派回中大。1940年中山大学返粤在坪石办学时,芜军申请复学进入哲学系二年级学习,夫人则进入中山大学农学院。1941712日,他们的儿子方引晴在坪石出生。
  1940年,中大师范学院刚迁到粤北时,就在管埠村租用34处民宅,用作教室和宿舍,并开辟球场,新建校舍,共有15间课室、1座礼堂、1幢图书馆,此外还特别购置了一架钢琴,用于音乐教学。在师范学院旧址前的操场边,有马思聪、王慕理夫妇铜像。旧址上新建的教学楼一楼教育历史陈列馆循环播放着歌曲《杜鹃花》,我低声跟着吟唱,此情此景令人激动不已。在作曲家创作的现场听到这首美妙的歌曲,有一种特别的感受,仿佛回到了当年艰苦卓绝而又充满激情的抗战岁月:
淡淡的三月天,
杜鹃花开在山坡上,
杜鹃花开在小溪畔,
多美丽啊……
像村家的小姑娘,
像村家的小姑娘。
去年村家小姑娘,
走到山坡上,
和情郎唱支山歌,
摘枝杜鹃花,
插在头发上。
今年村家小姑娘,
走向小溪畔,
杜鹃花谢了又开呀,
记起了战场上的情郎,
摘下一枝鲜红的杜鹃,
遥向着烽火的天边,
哥哥你打胜仗回来,
我把杜鹃花插在你的胸前,
不再插在自己的头发上。
淡淡的三月天,
杜鹃花开在山坡上,
杜鹃花开在小溪畔,
多美丽啊……
像村家的小姑娘,
像村家的小姑娘……
  词作者芜军因为英年早逝,知道他生平的人并不多。据黄友棣回忆,1940年冬,师范学院的同事陈维祥送来一首新诗,说是文学院哲学系四年级学生方健鹏(笔名芜军)所作。文学院位于坪石一座名叫铁岭的山下,每年3月,漫山遍野开满了杜鹃花,一片火红。芜军触景生情,写下《杜鹃花》这首诗。黄友棣读到这首诗后触发创作冲动,名曲《杜鹃花》因此诞生。《杜鹃花》表达出了抗战时期一对恋人相思与爱国之情互相交织的浓烈感情: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感情深沉,歌声中有一种饱含热泪的炽热思念,女子盼望情郎前方打胜仗归来,但情郎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再也没有归来……  

1941年春,广东省立艺专音乐科学生以无伴奏合唱演唱《杜鹃花》,反响极其热烈。这首歌随后很快从广东流传到广西,接着传到云南、四川等地,成为大后方青年学子最爱唱的一首歌。芜军创作的这首歌词因为黄友棣的谱曲而得以传遍大江南北。

  芜军酷爱文学,喜欢新诗,也经常写诗。复学回到中大文学院后,他发起组织“岭风文艺社”作为党的外围组织,举办诗刊《诗站》,团结进步青年,宣传抗日,他们当中不少人后来参加了“东江纵队”。芜军当时的直接领导是中共粤北省委青年部副部长张江明(解放后曾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领导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高校的青年运动。张江明大约每隔两个月到坪石找芜军一次,在坪石芜军租住的房子二楼开会。1942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粤北事件”,使我党在华南地区的组织发展受到严重破坏。芜军于次年赴广西,在桂林两江师范学校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团结进步青年,宣传抗日。1944年夏组织通知他与夫人同赴广东游击区,行前不幸溺水身亡。
  芜军创作了近200首诗,但绝大多数已经遗失,仅存《诗站》等数首,《杜鹃花》因谱曲传唱,幸以流传。
  去年底,我在广州的幸福书院讲《烽火求学路一一抗战时期粤北办学经过与历史价值》,听众中有年届八旬,曾任湖南宜章县政协副主席、宜章县一中校长的黄寒凉老先生,他听我讲述《杜鹃花》这首歌的故事后,说他跟芜军的儿子方引晴是高中同学,乐昌坪石距离他老家宜章只有十几公里。芜军去广西临行前时将幼小的方引晴寄养在湖南宜章栗源堡一个地主家。方引晴初中毕业后当民办教师,一年后再考入宜章县一中,与黄寒凉系同窗好友。1961年,方引晴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革命回忆录《红旗飘飘》丛书中读到父亲的事迹,然后给时任广东省粮食厅领导的作者写信,通过他找到了住在广州的母亲。这年,方引晴转学就读于华南师大附中,第二年考入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就读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专业。后来他在专业领域成就卓著,曾任广州市设计院计算中心主任、市政工程设计所副所长等职,是广东省最早将计算机应用到结构设计的工程师之一。方引晴还有一位姐姐,在广州铁路局岗位上退休。 

 

为还原抗战时期粤北烽火求学这段历史,传承结茅立舍、弦歌不绝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广东省在韶关、乐昌等地建立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2020年在韶关学院成立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学校联盟。

  20211119日,我参加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学校联盟2021年会。当晚,在韶关学院思源区体育馆观看了韶关学院“烽火·杜鹃花——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报国精神”华南教育历史文艺作品成果展汇演。在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巨幅背景下,青春靓丽的女歌手满怀深情地唱起了《杜鹃花》: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
  杜鹃花成为了抗战烽火岁月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2年第9期」

请使用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继续阅读书刊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1700841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499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