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漫步
发稿人:李楠  来源:文史天地杂志社   发布日期:2025-09-11 15:05:21  文章字号:   
从《息园日记》看祁寯藻的清廉为官

作者  石常喜

历代无数清廉官吏都把“克己奉公、节俭清贫”作为毕生恪守的准则。晚清祁寯藻正是这样一位官员,他不仅在文学艺术、农学思想方面成就显著,而且在为官之道上也堪称楷模。后人评之曰“伟烈丰功满天下,相府惟留一草庐”。

祁寯藻的家学背景

  祁寯藻(1793—1866年),山西寿阳平舒村人。字叔颖,又字淳甫,后因避讳皇帝御名改字实甫,自号春甫,世称春甫先生。为官四十余载,历仕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官至首席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一生为三代皇帝授业解惑,世称“三代帝师”。其父祁韵士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历任武英殿纂修《四库全书》分校官、国史馆纂修官、国史官提调兼总纂官、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宝泉局监督等职务。早年在父辈的影响下,祁寯藻开始诗文书法学习,逐渐养成“嗜学”的读书精神,为其后来入仕考试奠定了基础。

祁寯藻《行书花庵记轴》

  《祁文端公神道碑铭并序》记载:“(祁寯藻)公幼而岐嶷,性至孝,年二十,父(祁韵士)以事系刑部狱,公随侍读书不少辍,并赋《春草》诗以见志。越岁,事白,遣戍伊犁。公请从行,不许,乃奉母返里,益笃苦于学。”可知,祁寯藻自幼聪慧,孝顺长辈。嘉庆九年(1804年),祁韵士因宝泉局亏铜案被陷入狱,此时年仅十二岁的祁寯藻在狱中随父侍读。次年祁韵士被谪戍伊犁,祁寯藻请求随行未被准许。同年五月,祁寯藻同兄弟姊妹众人在母亲刘氏的带领下,从北京返回山西寿阳老家,受业于当地名师张观藜,从此饱读诗书,笃行不怠。嘉庆十六年(1811年),陕甘总督那彦成邀请祁韵士主讲兰山书院,祁寯藻随行抵兰山,在此期间阅读兰山书院大量藏书,诸如《史记》《汉书》等。

  在祁寯藻的成长之路上,其父祁韵士以及总督那彦成给予他极大的帮助。他们不仅在学术上使祁寯藻逐渐羽翼丰满,还为他将来步入仕途总结了许多宝贵的为官经验。

  作为“四朝文臣、寿阳相国”,祁寯藻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如罗小丽《“三代帝师”祁寯藻》一文所言:“祁寯藻为官时,清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国难重重,民不聊生,不少官吏趁机大肆贪掠,人民苦不堪言。在这样的环境中祁寯藻却仍能做到清洁自廉,出淤泥而不染,这和祁氏良好的家风及其父母‘但立直标、终无曲影’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家学的熏陶,不仅在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在于品德修养和为官之道的塑造。

朴素无华的息园

  《息园日记》是祁寯藻返乡之后所撰写的日常札记,时间跨度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初六至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十九日,共计161天。该日记主要记述了祁寯藻日常生活起居之事、致仕后的交游情况、家乡的风土人情、农业种植以及家族产业等。同时,其中也不乏有关朝廷政事言辞,尽管祁氏已告病还乡,但始终心系国家。 

  息园是祁寯藻退休之后寓居的地方,在京城与寿阳各有一处。《息园日记》记载:

八月初六日,自方山还息园。息园者,余致仕留京,寓宣武城南下斜街四眼井宅,南小园之名也。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余以久病未愈,再疏请开缺。蒙恩以大学士致仕,有“息心静养、优眷耆臣”之谕,因自号息翁,轩曰静养,并以名园,用志恩眷。

  可知京城息园位于宣武城南下斜街四眼井宅。咸丰四年(1854年),祁寯藻因长期患病未见好转,请辞应允。致仕之后,但他并未返回祖籍地山西,而是在京休养,并继续担任朝廷顾问职务。因其号息翁,寓居之所便以“息园”名之。

  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清军在北京通州八里桥阻击英法侵略军的战斗中失利,鉴于当时局势的严峻性,咸丰帝等人被迫离开京城,避难于热河。同年十月,英法侵略军攻占北京,并发动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文化浩劫——火烧圆明园。此前,在这一年八月,祁寯藻曾向朝廷呈递奏折,分析时局并恳请咸丰帝深谋远虑,同时考虑他请求回乡的意愿。《谷曼谷九亭后集》记载:

咸丰十年八月八日,圣驾巡幸木兰,寯藻以衰病余生,不能为国宣力防守,又不敢与闻时议,自揣留京亦无裨益,乃于月杪扶病还乡,而区区犬马私诚终难缄默,因附晋摺报,具疏再陈时势,并申明回籍恳辞,赏俸养蒙鉴允,感涕难名,从此伏处山中,长为草莽之臣矣。

  祁寯藻归乡后,在寿阳着手修葺了“息园”,但与京城的“息园”相比,这里显得朴素无华,仅由几间简朴的房屋构成。而且,根据祁寯藻《息园日记》中自述可知,其寿阳老家房屋极其简陋朴素,并且常年失修。“谒家祠,遂至小园。夏间去时,凿坯未就,归来,长儿已为料理。轩窗粉垩,字画在壁。虽土屋三间,短垣数尺,而果树杂蔬,花竹相暎,近依松垄,远借青山,四无人声,颇可养静,仍以‘息园’名之。”显而易见,寿阳的“息园”在建筑规模上仅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农院,也就是三间茅草屋。如此简朴的居住环境恰恰与他清廉的品行相得益彰,他返乡后的生活非常朴素。

以民为本的政治情怀

  首先,《息园日记》中对祁寯藻晚年退休生活的相关描述,充分展现了儒家知识分子所特有的爱民为民思想,也是他对廉政思想的实践与阐释。《息园日记》记载:

向例每岁十月朔,颁来岁时宪书。明年为祺祥元年,感恩述哀,恭纪以诗云:颁朔一阳复,建元天下春。那知七旬叟,已作五朝人。涕泣闻遗诏,艰危念庶民。天开周祚远,世睹汉仪新。泺水回龙驭,燕云护凤宸。

咸丰十年(1860年)七月,咸丰帝在热河驾崩。“九月二十三日,梓宫(即皇帝灵柩)自热河恭奉还京”。祁寯藻听闻此消息后,感慨万千,便在日记中写下“涕泣闻遗诏,艰危念庶民”之句。那么,为何会有“艰危念庶民”的感慨呢?这是因为祁寯藻在国家动荡之际,仍旧牵挂着天下黎民百姓之安危。即便此时祁寯藻已经远离朝政,但其“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已深植于心。祁寯藻的《打粥妇》载:“长椿寺前打粥妇,儿生六月娘十九。官家施粥但计口,有口不论年长幼。儿食娘乳娘食粥,一日两盂免枵腹。朝风餐,夕露宿;儿在双,儿亡独。儿病断乳娘泪续。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掩怀拭泪不敢哭。”这是对祁寯藻爱民情怀的深刻反映。

  其次,祁寯藻“尚贤”的政治情怀在其《息园日记》中有明确记载:

蓝公讳尚质,陕西肤施人,明万历中知县事,教民纺织,三年而成俗,至今赖之。顺治间,邑人张所赋记其事,寯藻因为《蓝公教织歌》。于是乡人感公遗爱,勼资建祠,中奉牌位,东西镌张记并余诗,其政绩备于记诗中。

  众所周知,“尚贤”是中国廉政思想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初三,祁寯藻拜谒“蓝公祠”,并主张修建祠堂以纪念蓝公。这不仅是为表达他对先贤的敬仰与尊重,更是在教导后人要缅怀和宣扬先贤事迹。与此同时,他还身体力行,为官期间提拔并重用了许多贤能之士,切实践行了“尚贤”的理念。

  最后,关于“勤政”,《息园日记》记载:

伏念一庸愚,受三朝知遇之恩,毫无报称,乃于咸丰四年,因病蒙恩以大学士致仕,及今已逾七年。自去秋八月还里后,头晕耳鸣,步履蹇滞,衰状愈甚。既荷先皇恩礼,俾令始终,复邀新政宽容,特予启用。温纶奖励,感激涕零,即应就道。惟因久病严寒脾泄,昏晕中未能一时启行。谨拟谢折,陈明现在病状。俟开春精力略可支持即当遵旨北上。先遣世长赴京陈逓,并将撰拟折件一并赍递。

  此记写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廿四日,记述了祁寯藻自咸丰四年(1854年)辞官归隐,至此时已逾七年。如今,朝廷谕旨召其听候简用,对此他深感荣幸。但因自身病情所困,不能即刻赴京履职,并表明态度:病情转好,即当遵旨北上。“撰拟折件”指的是祁寯藻所撰写的《条陈时务》奏折,即便在休养期间,他依然在关注国计民生,主动上疏表达自己的见解。

忠诚、清廉、正直的为官理念

  古代官员的为官理念大致包含三个核心方面:一是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二是清廉施政,治世安民;三是敬以处事自律正己。祁寯藻作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在其长达四十余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始终坚守清廉、谨慎、勤政的为官原则。

  《息园日记》记载:

谕佶侄、长儿在京择交最要,凡事收敛,勿招物议。

  此记写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十二日,祁寯藻在此告诫家人,为官应恪尽本分、行为检点,不得收受他人财物。

  《息园日记》还记载:

郭南浦送银三百不敢收,其图帖、纟由子可收。请先生为我宛委答一信,送稿来速复,言其缺苦,情谊如此,益觉不安,另纸所言,只好付之不论。以便将银付还来人也。六弟处银似亦勿收为妥。

  此记为一则书信,从其文字内容可以明确看出,这是祁寯藻拒绝贿赂的回复,而收信的一方正是他的六弟。祁寯藻不仅自律正己,更注重对家人的教育管理。

  祁寯藻的忠诚、清廉、正直,也体现在他的禁烟思想上。道光年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及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的泛滥已严重破坏了清廷的统治。面对这一问题,清廷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分歧,形成了“严禁”与“弛禁”两种对立的观点。产生了以邓廷桢、林则徐为代表的严禁派和以穆彰阿、许乃济为代表的弛禁派。在禁烟问题上,祁寯藻坚决支持严禁,并且积极参与了随后的禁烟运动。道光十八年(1838年),时任江苏学政的祁寯藻撰写了《新乐府三章》,刊示各处。通过诗歌形式传达他的禁烟理念,深刻揭示鸦片的危害,并劝诫民众珍爱生命,杜绝吸食鸦片,旨在教育和唤醒民众。

祁寯藻《行楷忠厚和平七言联》

  正如冀满红《祁寯藻与鸦片战争》一文所言:“在具体的实践中,祁寯藻在奉命视察闽浙期间,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备战,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建议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这充分肯定了祁寯藻在禁烟运动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他治世安民的为官理念。

  祁寯藻作为当朝宰辅,官至一品大员,理应在其家乡建造一座富丽堂皇的相府,以彰显封建官僚的荣耀。然而,祁寯藻并未如此,现实是他在致仕返乡之际,因家中老屋年久失修,不得不暂借方山寺院栖身而等修缮老屋完毕,老屋规模格局与普通农宅也并无差异。

  《息园日记》蕴含着克勤克慎、清正简朴、忠清亮直的廉政精神。祁寯藻始终以清廉、谨慎、勤政作为自己终身奉行的为官准则,亦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5年第9期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1700841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499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