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漫步
发稿人:刘丽  来源:文史天地杂志社   发布日期:2025-01-10 17:05:04  文章字号:   
“民国第一清官”石瑛的报国之路

 王钢

石瑛(1878—1943年),字蘅青,湖北阳新人。在民国政坛,石瑛素有“民国第一清官”“湖北的圣人”时誉。石瑛从政清廉自守,处世刚正无私,在文化教育、社会经济等领域亦成就不凡。早在青年时代,对于中国为何积贫积弱以及如何挽救国家危亡,石瑛就有着自己的深入思考,认为“国势日削,非改弦易辙,振业崇武,不足救危亡”。石瑛自1904年两度赴欧洲留学,先后在比利时、法国和英国深造,从学习铁路专业到改学海军和海军设备制造,再到攻读采矿冶金和机械制造,无不以国家需要为选择,无不以实业报国为旨归。

石瑛学成回国后,致力于服务国家建设,历任上海兵工厂厂长、湖北省建设厅厅长、浙江省建设厅厅长、南京特别市市长、湖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职,是一个身体力行、奋发有为的实干家。面对艰难困顿的时局,他力任其难,兴利除弊,探索建设现代国家之路,为推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竭尽心力,建树颇多。及至晚年卧病在床,他依然不忘“如何兴办实业,如何以在野之身,力助中国走上工业化、现代化的正轨”。石瑛的社会经济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至今仍不乏借鉴意义。

1905年春,孙中山与在比利时的中国留学生合影(前排左一为石瑛)

一、实行开放主义

孙中山说过:“中国乃极贫之国,非振兴实业不能救贫。”“要想实业发达,非用门户开放主义不可”。石瑛追随孙中山多年,深受孙中山政治、经济等思想影响。更重要的是,石瑛在欧洲留学和考察多年,目睹了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先进技术,深知中国与西方在经济建设上存在着巨大差距。为了追赶先进国家,石瑛规划地方经济发展蓝图时,总是放眼世界,博采众长,借鉴与学习当时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1922年3月,石瑛从欧洲留学归来,1926年任广州石井兵工厂工程师。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上海,石瑛被任命为龙华兵工厂厂长。该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也是北伐军武器弹药供应的重要基地。甫一上任,石瑛即大刀阔斧革新厂务,参照德国和英国的管理方式,对工厂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同时引进留学英、德、日等国的青年技术人才,让他们负责炮厂、枪厂、弹药厂和炼钢厂等各分厂的生产,以应北伐军所需。因为石瑛管理有方,力除积弊,他的改革立见成效,工厂“支出减二分之一,而出品加倍”,所造枪炮质量甚至可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媲美。

1927年12月,应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知本所请,石瑛首任湖北省建设厅厅长,于次年3月正式到任。历经长年战乱,湖北各项建设停滞已久,百废待兴。石瑛在市政、工矿、农业等方面大力革新,全面吸收西方的现代经验,并特聘一批学有专长的专家指导工作。湖北为千湖之省,得水独优,亦饱受水患。水利事关湖北经济发展命脉,他聘请挪威水利专家爱利生任湖北水利工程师。为发展湖北农林建设,石瑛聘请获美国耶鲁大学硕士学位的叶雅各担任农林技正,又聘请留学美国的余籍傅负责湖北公路建设。在当时湖北经济建设中,这些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1927年石瑛首任湖北省建设厅厅长时,恢复经营南湖制革厂。图为1930年南湖制革厂炮制科工作实况

在经济建设的诸多方面,石瑛都向西方国家学习,顺应时代潮流。1932年3月,石瑛就任南京特别市市长兼财政局局长时,便在施政方针中提出:“廉洁政府在欧美法治国家视为当然,官吏果有贪污行为,法律舆论均可加以制裁……本市财政必须公开,取之于市民的,必用之于市民。”石瑛效法欧美公开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廉洁施政。

石瑛在经济上对外开放并不是全盘西化,盲目崇洋,而是因地制宜借鉴西方经济发展的成功做法,以弥补国内经济建设的短板。不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外国经验,不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效益的外国人才,宁可不要。1930年12月至1931年12月,石瑛出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在治理西湖水患时,他辞退只拿巨酬而无所作为的数名外籍水利顾问,“矫正盲崇外人无功豢养之陋习,人心为之一奋,行政效率因以骤增”。而重新选用的本省水利工程师,其工程设计合理,使西湖水患得以根治。

二、增进民生福祉

作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国者,石瑛认为民生事大,“平民之生计问题,实为一重大之社会问题”,人民如无幸福,国家亦无昌盛可言。正如长期追随石瑛的赖琏所说:“他有远见,有计划,有高尚的理想。他既不粉饰门面,更不应付政治环境。只知道很率直地、很切实地为人民解除疾苦,为社会增进福利。”

在1932年3月至1935年3月南京市市长任上,石瑛以发展生产、维护民生为第一要务。当时大量人口涌入南京,住房问题随之产生。平民与小职员不能担负高价房租,只好一家数口挤住一屋。露宿街头的贫民更是触目皆是。石瑛当即对房价“行政干预”,通令房租7.5折,表示“本市房价之折低,出于适应国难期间,减轻市民之担负”,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私人建房,还筹措资金大建廉租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很快,南京下关、中华门外的廉租房一片片拔地而起,以每月不足1元租金租给贫民居住,这对无处安身的贫民无疑是雪中送炭。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石瑛重视南京市民生计,严禁粮商囤积居奇,抬高米价。对于无钱买米的家庭,南京市府建有义仓,由个人申请,社会局派员核实后发给米票,即可凭票去义仓领米。南京本为产缎产绸之地,因受经济低迷影响,绸缎业日趋衰落。石瑛支持和救助绸缎机户,鼓励他们提高绸缎质量,使江南绸缎业再现生机。不少市民无钱从事小本经营,以致生活陷于困顿。石瑛在南京创办小本贷款制度,使成千上万小商家得以维持下去。发放耕牛贷款,创办农村合作社,改良种子,使破产的农村经济恢复元气……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逃避日军的铁蹄,大批人口迁往西南方,鄂西人口一时剧增,物价猛涨,物质匮乏,百姓温饱问题令石瑛牵挂于心。他在建始县创办棉麻生产合作社,以解决高寒山区人民穿衣难的问题。1939年9月,在湖北省临时省会恩施,石瑛当选为湖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他全身心投入参政议政,力主开发鄂西山区经济,推广农贷,增加生产。在他的倡议和支持下,棉麻纺织合作社、粮食加工合作社相继成立,产品以平价出售,赢利所得全部捐给前方将士及作为地方奖学金救济贫苦教员,促进了当地粮食生产,保障了百姓衣食住行。

三、注重科学规划

从西方国家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中,从国内地方经济建设的实践中,石瑛认识到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变传统社会各行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产业结构的完善及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谋划地方经济发展大计时,石瑛注重统筹规划和科学建设,在促进工商业、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强市政、交通、水利等建设,让各产业达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工业乃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1928年石瑛到任湖北省建设厅厅长前,省营工厂绝大多数停产,工人失业,厂房被驻军占用。石瑛上任后,即呈请武汉政治分会、军事委员会通令各军不得驻扎工厂。他或招商承租,或筹措资金,使南湖制革厂、湖北官纸印刷厂、武汉火柴厂等恢复经营;成立湖北省棉业改进所,整顿一纱、震寰、裕华、申新四大棉纺织厂,扩建武昌电灯公司,新建武昌自来水厂;改造大冶象鼻山铁矿,使象鼻山铁矿生产能力大有提高。

数千年来中国以农立国,石瑛主张“吾国此后建设政策当然应极力推荐农业。第一步借以供给人民衣食的需要……第二步以其剩余供给工业上的原料”。他在湖北开办农艺、园艺、林业、棉业、蚕业等九处农林试验场,培育良种,推广农业新技术,成立农林传习所,为农业生产培养技术人才。1928年湖北农业丰收,好几项农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石瑛以农业产品为工业和出口提供原料,推动湖北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堪称贡献良多。

现代交通对经济建设的发展至关重要,石瑛认为“要促进农业工业商业,不从整顿交通上着手,是无从入门的”。他组织拟定《修筑省道计划大纲草案》,对湖北全省公路统一规划和筹建;整顿武汉轮渡和内河航运,设武汉轮渡事务所和内河航运事务所,加强轮渡管理,改善轮渡设施,保证市民过江安全畅通;拆除阻碍交通的武昌汉阳门城楼,修筑汉阳门马路,使武昌交通格局为之改观。在水利方面,石瑛成立湖北省水利工程局,制定水灾防治方案,修建长江水利堤防工程;在电讯方面,则着手创办长途电话,建设七条长途电话网干线,以省会武汉为中心,以干线支线连接湖北各县,使湖北长途电话建设初具规模。

从1928年3月到任湖北省建设厅厅长,至1929年冬卸任而去,石瑛“辄出所学,度以精思,运以大力,于交通、水利、农林、工商诸部门,一一创造规模,荡涤旧污,为后来者取法”。在主政南京时,石瑛组建南京市建设委员会,亲任主任,令实业部作出南京市实业十年发展规划。石瑛以开阔的眼界、科学的方法,统筹工矿业、交通、电信、市政等多个领域建设,追求“经济之合理发展”,以实现地方经济现代化发展目标,在当时可谓颇具革新意识。

四、提倡国货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加紧军事侵华的同时,在经济上也是大举入侵,故意压低产品价格,让日货倾销中国市场,妄图挤垮中国民族经济。在空前的民族危机面前,抗日热潮在神州大地蔚然兴起,抵制洋货、发展实业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社会各阶层爱国自强的普遍要求。为挽回利权,实业救国,石瑛坚决抵制日货,“尤尽力提倡国货,策动国民经济之发展”。

就任南京市市长期间,石瑛支持南京各界和行业公会采取一切措施查防日货。当时全国各地抵制日货之风日盛,其他地方多是学生上街查烧日货,只有南京规定庇运日货犯法。身为南京“服用国货委员会”委员,石瑛大力宣扬国货,以与日货相抗衡;扶持传统绸缎业改良品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起“服用土布运动”,举办土布展览,倡行穿着土布,拒用洋布,自己衣履均土布缝制,被人称为“布衣市长”。石瑛不仅以身作则,也要求市府职员平日穿土布制服,勿着洋装,以示提倡。

上行下效之下,大规模的国货展览会、国货宣传周在南京频频举办。而石瑛必到会演讲,从抗日救国的高度宣扬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之必要。1933年1月16日,石瑛应中央国术馆馆长之邀,来馆发表题为《中国经济恐慌与日本经济恐慌之比较》的演讲,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人能坚持抵制日货,彼即束手无策,将不战而自屈。若贪图便宜,私买日货,以每个子弹价值五分计之,我人买日货值小洋一角,即不啻拱送两枚子弹,而以全家骨肉供其射击。”时人评论说:谈抵制仇货既高屋建瓴,又鞭辟入里,且举例令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石瑛为第一人。

在当时国货运动热潮中,石瑛促成南京市国货公司成立,并任筹备主任,致函各界劝认国货公司股本。他对国货公司抱以殷切期望:“公司采办国货,务须慎重鉴别,如发现以洋货冒充国货情事,经办人无论有意无意,概送法院究办……货物价格,应较市面低廉,品质尤应力求精美。”1934年10月,南京市国货公司正式营业,商品质优价廉,深受国人欢迎。公司在之后推动南京国货运动中发挥较大作用,为社会所称道,石瑛的创办之功当记上一笔。

石瑛题写的《湖北建设月刊》刊名

五、务求经济实效

石瑛在经济建设中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投入,主张量力而行,突出建设重点,如他所言:“以实效为期,效不可见,虽有良法美意,亦无补于毫末……道在权衡事势,就其最要、最急者若干事,集中人力、物力以治之,达到预期之成绩,再集力以治其他。”时人称之为“向来实事求是,不尚空谈,所学的是专门科学,所做的是实际工作”。

1930年冬,张难先接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前主政者先后上马杭江铁路、钱塘江大桥、杭州电厂等一大批工程,导致人力、财力、物力匮乏,工程难以为继。张难先聘石瑛为浙江省建设厅厅长,将建设重任托付于他。鉴于当时政府财力拮据,石瑛四处筹措项目资金,争取到上海银行界贷款投资,同时他采取紧缩政策,停办不急之务,但对杭江铁路及杭州电厂等重大设施工程则全力以赴,不容懈怠,使陷于停顿的浙江省经济建设再焕生机。特别是兴建的杭江铁路,在后来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战略物资运输作用。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12月石瑛复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直至次年8月辞职。随着日军步步进逼武汉,他筹划组织武汉工厂设备和湖北省政府西迁,尤其是当时“军事方急,公路之修筑破坏,视作战需要为办,而出以迅速”。根据战时需要,石瑛将抢修公路列为全省工作要务,发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使当时修路里程打破湖北历史筑路最高纪录,有力配合了抗战军事行动,保障了湖北军民物资补给。

1938年武汉沦陷后,恩施成为湖北省战时省会,随着人口大量迁入,粮食供不应求。为坚持长期抗战,石瑛主张紧要之事莫过于促进生产,而粮食生产则为重中之重。为此,石瑛提出垦殖荒地,扩大地亩;改进良种,增加产量;修治水利,防止天灾;推广冬种,解救春荒;实行屯田办法,使兵农合一;开展农村合作贷款事业,以济农民生产资本等建议。为改善后方物资匮乏状况,他支持周苍柏成立湖北平价物品供应处,对机关学校公务人员实行定量、凭证分配。

1943年12月,石瑛病逝后,吴稚晖悼以一联:“抱建造现代国家之才,未能一试;得留遗超人风节而逝,自足千秋。”可以说,这句话对石瑛的一生评价恰如其分。从时代背景观察,石瑛所生活的年代,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石瑛留学海外攻读理工科,从传统士大夫向新式知识分子乃至现代工程技术人员转型,即是希望实现其实业救国的夙愿。但从清末到民国,政局长期不稳,社会动荡频仍,国家经济发展之路布满荆棘,使石瑛的实业报国理想始终缺乏一试身手的舞台。就个人节操而言,由于石瑛“无科名习气”“无白人习气”“无党人习气”“无官僚习气”,一向为人耿介,不事权贵,清正廉洁,被视为“湖北一怪”,与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因而,他为政一方均时间不长,人走政息,经济建设也难以深入持久。从此意义上说,在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石瑛的实业追求和经济实践带有挥之不去的悲情色彩。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5年第1期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1700841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499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