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漫步
发稿人:刘丽  来源:文史天地杂志社   发布日期:2024-10-18 15:38:08  文章字号:   
《解放》报:漫漫长夜中的一盏明灯

 孙宇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北平曾经短暂地出现过这样一份报纸,它传播真理与光明,宣传民主与和平,以民主的巨流浸润了古都的沃壤,让国民党压迫统治下的北平人民看到了解放区的曙光,它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公开创办发行的第一份报纸——《解放》报。

一、《解放》报办报背景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随着日本帝国主义退出中国,中国国内主要矛盾转化为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共产党人针对国民党政权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反对摩擦、争取和平的谈判与调解。10月,国共双方在重庆达成“双十协定”,但国民党进攻的炮火仍未停止。

为了缓和冲突,在美国方面的干预下,国共两党开启了再度调停。1946年1月13日,国民党、共产党、美国三方达成协议,在北平成立“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以下简称“军调处”),针对国共双方的军事冲突进行调解。军调处的主要任务是停止冲突与恢复交通,由国、共、美三方人员组成,每方分别设有代表,其中,国民党代表为郑介民,中共方面代表为叶剑英,美国方面代表为罗伯逊。军调处成立后,正如中共中央预判:“蒋虽被迫接受停战并可能实行某些民主改革……但不要幻想此后的政治斗争(包括特务斗争)会松懈下来,相反地,在武装斗争基本上结束以后,政治斗争与秘密的特务斗争必将更加激烈。”(《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停战后的宣传方针的通知》,《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第二条战线的文化斗争》)军调处的成立并没有阻止国民党破坏和平、停止进攻的军事活动,反而使得国民党在美国的包庇与纵容下更加肆无忌惮。

于是,中国共产党决定“我们必须在此时机,教育全党、全军与各界人民”(《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停战后的宣传方针的通知》,《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第二条战线的文化斗争》),为了更好地揭露国民党的“和平”谎言,中共选择设置宣传媒介,公开进行党的宣传工作。因此,中共方在军调处下设了“新闻处”,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依托。1946年2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对北平工作方针的意见》中指出:“出版报纸刊物,开设书店,建立通讯社,争取我党宣传机关在北平之合法地位。”(《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为了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在北平地区更好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主张,在党代表叶剑英和李克农的领导下创办了《解放》报,仿照延安《解放日报》的版面进行设计。就这样,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公开创办发行的第一份报纸诞生了。

1

《解放》报创刊号(1946年2月22日一版)

《解放》报社由徐特立任社长,钱俊瑞任总编辑。囿于条件的限制,《解放》报初期为三日刊,在北平西四三道栅栏41号进行临时发行工作,后来,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扩大了报社规模,将宣武门外方壶斋胡同9号作为社址,改为二日刊。

1946年2月22日清晨,一声响亮的吆喝划破了北平市的宁静,“《解放》报!请看《解放》报!共产党的报纸出版啦!”一时间,北平市民争相购买,7000份报纸被抢购一空。随后,3000份加印版油墨未干也全部售罄,可谓供不应求。此后《解放》报每期发行量高达5万多份,居北平各报之首。这份报纸不仅创造了平津一带和国统区报纸销量最高的记录,更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喉舌,在北平短暂地传播了正义之声、光明之声。

二、《解放》报宣传什么

秉持着“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办报愿景,《解放》报在创刊号上便刊载了《和平、民主、团结、建设新中国》的发刊词,向北平人民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渴望和平、争取民主的立场与主张,赢得了北平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报纸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延安《解放日报》的评论和消息,也刊登来自重庆《新华日报》的社论和新华社的电讯稿等。除了转载中共中央的机关党报消息外,还刻画了国统区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场景,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介绍了解放区欣欣向荣的景象。此外,《解放》报通过开设故都剪影、读者呼声、解放区之页等栏目,对北平军民展开宣传。它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有关共产党和解放区的情况,澄清了民众对共产党的许多模糊认识,耐心解答了青年人关于思想和工作上的一些苦恼。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第二份报纸,北平《解放》报不同于一般仅仅报道时事、提供消息的党报,更重要的是,它还承载着党外宣传的重要职能,这是一份致力于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的报纸。

首先,它报道国民党在中国各地持续发动内战的情况,通过发布《国民党当局完成围歼中原区准备》《国民党当局借口还都拖延解决全盘问题》等一系列战况信息,向北平民众曝光国民党的真实企图,揭露国民党虚假和平、欺瞒大众的真面目;其次,它报道全国人民反对内战、向往和平的心声与行动,通过刊发《重庆各人民团体举行反对东北内战大会》一文,揭露国民党的倒行逆施,表达了社会各界一致渴望和平民主的期望;此外,它还通过对比国统区与解放区民众生活现状,意在唤醒国统区人民的反抗觉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便是在1946年“五一”劳动节当日特刊发表的社论《工人们团结起来,为实现和平民主而奋斗!为争取人的待遇而奋斗!》:

我们今天来过抗战胜利以后第一个(五一)节,还不应该高高兴兴的庆祝一阵吗?但是我们在这里可不行。这里不比解放区,住在解放区的工人们今天才热闹哩,他们得到共产党的领导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帮助,真正已经翻了身。八路军到了,他们把鬼子打跑了,把老百姓从火坑里救出来。……我们在这里,在国民党地区,那就是另一个天地,胜利了,全国老百姓眼巴巴的,要和平,要民主,要过些好日子,共产党老早就指出一条路,中国要和平、民主、团结、建设,可是国民党里头的反动派不答应,他们还要法西斯专制那老一套,骑在老百姓身上当皇帝……

这篇文章用犀利的话语、尖锐的批判和鲜明的对比,向国统区人民描绘了解放区工人“热闹庆贺五一节,当家做主把歌唱”的欢欣场面。而反观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统治下的北平地区,工人“却是牛马,是奴隶”,“一切财富和文化实际上掌握在国民党反动派手里”。

《解放》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打破了国民党的“一言堂”式欺瞒宣传,向北平群众描述了彼时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它以公正的报道、鲜明的观点向大众撕开了国民党的虚伪面具,也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北平人民的生活困境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深受广大平津人民的喜爱。

2

《解放》报(1947年5月1日一版)

三、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野蛮查封

正当《解放》报办得如火如荼之时,国民党北平当局却忧心忡忡。在广大读者看来,《解放》报是“读者之导师,社会之明灯”,但在国民党看来,“这份报纸的发行等于共产党在北平城里驻扎了一支军队”。为了除掉《解放》报这颗眼中钉,国民党加强了对中共宣传工作的监督与限制,并企图阻挠中共在北平的活动。他们纠集地痞流氓假扮成难民前往北平军调处进行反共游行,高呼“打倒共产党”“取消解放区”;派出军警和特务前往《解放》报社,撕毁报纸、殴打报贩和读者;找借口拘押销售《解放》报的书店经理;以北平印刷同业会的名义下令各印刷厂不准承印《解放》报;甚至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寄去子弹恐吓。为干扰《解放》报的正常发行,国民党无所不用其极,使出了各种卑鄙的伎俩。尽管如此,《解放》报的工作人员仍旧不为所动,保障着报纸有条不紊地发行。眼见这些手段没有得逞,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拉开了帷幕。

1946年4月3日凌晨3点,一阵刺耳的电铃声打破了北平《解放》报社的宁静。北平警戒司令部和北平警察总局出动军警宪特200余人,在夜色中武装包围了《解放》报社宣武门外方壶斋9号。他们蜂拥而入,假借查户口的名义大肆搜查《解放》编辑部,并对全体社员进行了强制搜身,对报社进行捣毁破坏,并以“登记户口未竣”为由强行押解了社长、总编辑等主要负责人。与此同时,位于北平西四的《解放》报发行处、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和新华通讯社北平分社也分别遭到搜查与破坏。这便是骇人听闻的“四三”事件。

事件发生后,中共代表叶剑英随即向国民党方面、北平市政府、美方递交了抗议备忘录,对中共人员的遭遇提出严正抗议。而钱俊瑞、李新等48名被捕人员虽身陷囹圄,也并没有停止战斗。他们不但坚决拒写“愧疚书”,并且在狱中和同志们并肩开启了顽强的抗争。钱俊瑞以笔为戎,在囚室中写下《我们被捕了》一文:

四月三日我们被捕了。我们的被捕不是因为像阴谋家们所说的什么“漏报户口”。我本人早已报了户口,姜君辰、杨□匮、马乃庶等几个同志也早已报了户口,但是我们都在欺骗、恐吓、殴打、捆绑中被捕了,所谓“漏报户口”,只是真正的犯罪者们一种卑污的借口。我们的被捕是因为我们这二十九个同志和所有民主战士一样,是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线,是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就触怒了那些法西斯特务们……

这篇文章被刊登在《解放》报上,迅速引起了各界人士对“四三”事件的关注,发动舆论宣传的力量对国民党施压。眼见事件发酵,迫于舆论的压力,国民党自知理亏,不得不先行释放十八集团军驻北平办事处被捕人员。随即,中共代表团在北京饭店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向30余名中外记者讲述了“四三”事件的详细经过,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使越来越多的民众看清了国民党的真实面目,加强了社会各界对共产党的同情和支持。

3

“四三”事件影像

4月6日,经国共双方交涉,国民党北平警察局局长陈焯答应释放《解放》报全部被捕人员。当晚7点,为庆祝这场斗争取得胜利,在社长钱俊瑞的带领下,他们走上街头高呼:“正义必然胜利!”“反对非法逮捕!”“取消特务机关!”4月11日,作为北平民主文化事业代表的北平市出版业联合会向深受“四三”事件迫害的《解放》报与新华社进行慰问,并坚定声援道:“我们相信全国出版界的正义人士,也将和我们一样的声援你们,胜利永远归于为群众正义的一边,在全国各界人士的愤怒制裁下,法西斯阴谋家必定走向死亡。”此外,北平民主文化界针对国民党查封报社、摧残经营和伤害人身安全的行为发出严正抗议,主张坚决维护言论出版自由,捍卫文化事业组织的合法权利。最终,这场针对中共北平宣传工作的迫害活动在共产党和人民的有力反击下以失败告终。

1946年5月,国民党排兵布阵,准备发动全面内战,迫不及待地撕下了他们“和平”的伪装。5月29日,国民党派出北平市警察局对北平的77家报纸、杂志和通讯社进行查封,《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首当其冲。被查封后,《解放》报一部分工作人员迅速撤出北平,前往延安和张家口解放区开展新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员前往翠明庄,为新华社北平分社进行编发工作,直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撤出北平为止。

至此,历时3个月,共出版了37期的北平《解放》报就此落下帷幕,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地区的宣传工作也重新转入地下。

正义之火永远无法扑灭,真理之焰必将生生不息。1946年6月2日,《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共同发布了《告全国同胞书》,在文末发出对胜利回归的期盼:“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我们一定不久就会更加坚强更加充实地与平津和全国广大读者见面。”而这份期许在后来也的确如愿成真。

四、《解放》报重获新生

1949年1月,北平解放。为了更好地开展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华北局和中共北平市委决定于原国民党《北平日报》社址处出版一份新的报纸,作为北平市的机关党报发行。出于对1946年《解放》报被查封的惋惜以及为了兑现彼时与人民定下的回归约定,中共中央决定再次沿用“解放”这个名字来命名中共北平市委机关报。1949年3月15日,《北平解放报》诞生了。

《北平解放报》与《解放》报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创办的机关党报,作为中共在北平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新闻宣传的重要职能。这两份报纸的办报宗旨一脉相承,宣传内容却又不尽相同。《解放》报书写了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办报的新篇章,《北平解放报》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延续了中共在解放区办报的优良传统,并且结合中共在国统区办报的经验,将党在城市办报与民间报纸的特点融会贯通,使得这份报纸兼具了政治严肃性与生动活泼性的双重属性。《北平解放报》一经发行便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它打破了大众对于共产党办报“强政治性”的刻板印象,被北平新闻界人士称赞为“漂亮又热闹的大都市小报”。

4

《北平解放报》(1949年3月15日一版)

五、结语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解放》报立足人民立场、全国视野、大局视角,向全国人民传播了和平、民主、团结和正义之声,撕下了国民党欺瞒人民、假意和平的虚伪面纱。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第二份报纸、在北平创办的第一份报纸,《解放》报通过系统的报道、公正客观的分析,为群众深入剖析了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是彼时北平人民获取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消息的主要渠道,也成为国统区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理论、政策和主张的窗口,让社会各界更为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打破了国民党在北平的“新闻宣传垄断”。它指引着广大的进步人士、进步青年找到了真理,让更多的人明辨了是非,让故都北平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寒冬中短暂地感受到了真理的炽热,让革命的火种在中国大地更为广泛地燃烧起来。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4年第10期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1700841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499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