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漫步
发稿人:刘丽  来源:文史天地杂志社   发布日期:2023-07-27 09:48:57  文章字号:   
国民党主要领导人与共产党的关系

 骆新强

今年清明期间马英九大陆祭祖无疑是全球华人圈最爆的新闻,这也给坊间增添了不少国共两党历史的议题。

  回首百年来,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与共产党的关系,深入研究后会惊讶地发现,大多数国民党领导人曾经对共产党或有好感,或对马克思主义饶有兴趣,或与共产党领导人有过友好交往,更有些人本身就曾参加过共产党。  

孙中山──以俄为师、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一直是“以西方为师”,向欧美国家学习,孙中山早期领导中国革命时也是如此,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孙中山苦闷和迷茫。就在这时,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孙中山在绝望里看到新希望。1918年,孙中山在上海发电报给列宁,表示祝贺。电文中写道:“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此后,孙中山十分关注苏俄革命后的状况。1919年间,孙中山在上海和列宁又有多次通信,讨论东方革命问题。在对苏联共产党大量的了解和接触的基础上,1921年,孙中山正式提出了“以俄为师”的口号。他认为“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苏联共产党给予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大量宝贵的援助,帮助创办了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统一全国做准备。
  孙中山先生逝世的前一年,曾向记者发表谈话说:“中国革命的目的和俄国相同,俄国革命的目的也是和中国相同。中国和俄国革命都是走一条路,所以中国同俄国不只是亲善,照革命之关系,实在是一家。”晚年孙中山对社会主义苏联极为推崇,对共产党人更是视为革命同志。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实在是共产党人忠实的朋友。

蒋介石──曾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浓厚兴趣

国民党四大家族蒋、宋、孔、陈的文档都存放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近年来,这些文档开始解密,其中就包括《蒋介石日记》。蒋介石从1915年开始写日记,直到1972年卧病不起中断,几乎一天不落。一个人的日记往往最能反映他的内心世界。从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来看,顽固反共的蒋介石也曾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过浓厚兴趣。 

1922年8月,李大钊、孙中山在上海会晤的绘画图

“五四”以后,新思潮大量涌入,知识分子们如获至宝,试图从中找到救国真理,蒋介石也不例外。这一时期,他把“研究新思潮”列为自己的学课,曾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方面的书籍,并表现了浓厚的兴趣,这在他的日记里都有记载:

  1923年9月21日日记云:“下午看马克思学说。”
  1923年9月22日日记云:“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923年10月4日日记云:“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1923年10月7日日记云:“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
  可见,蒋介石投入不少的精力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在阅读中,他还对马列学说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1923年9月24日日记云:“今日看《马克思学说概要》,颇觉有趣。上半部看不懂,厌弃欲绝者再。看至下半部,则倦不掩卷,拟重看一遍也。”
  1923年10月18日日记云:“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蒋介石读过马列著作,也去过苏联考察,但他最终没有认可马克思主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一周,美国《时代周刊》以蒋介石画像做封面,书中这样评价蒋介石:他是个统治者,不是布尔什维克的同盟。他公开否认布尔什维克主义,显然,如果他是布尔什维克的话,对西方列强将会是更大的威胁。他的目的是采用任何方式(包括谨慎的联合布尔什维克),实现那陈旧的,但是充满感染力的“中国是中国人的”。
  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逃台湾后,蒋介石还经常与蒋经国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共产党究竟怎样治党?蒋经国毕竟长期留苏当过联共布党员,做过党的基层工作,他对共产党的理论、政策、工作方针是熟悉的。尤其是他非常注意中共的延安整风。于是,他认真地向蒋介石建议:“不妨认真研究共产党延安整风的文件,特别是毛泽东的一些著作。”于是,蒋介石通过公开或秘密的手段,搞到一批中共的整风文件和毛泽东的著作。非常有趣的是,蒋介石愈是认真研讨毛泽东的一些著作,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整风文献后,愈发对国民党的腐败深恶痛绝,大加申斥。同时,却又对他的老对手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毫不掩饰地表示欣赏。
  蒋介石在“改造”国民党之时,其内容乃至有关文件所用的术语,都会使人想到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所以,后来台湾有人戏称:蒋介石才是真正最早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  

蒋经国──苏联共产党党员

  孙中山以俄为师,陆续派人到苏联学习和考察。1925年,50位国民党要员的子女赴苏留学,这其中便有15岁的蒋经国。同年11月,蒋经国抵达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校方为他取名“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扎洛夫”。  

蒋经国与家人

 
  蒋经国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有很多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其中就有邓小平。1926年初,21岁的邓小平从巴黎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蒋经国同在一个班级。据说,邓小平和蒋经国这两个东方“小个子”交情很好,时常在一起交流。
  在莫斯科,蒋经国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但好景不长,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消息传到莫斯科,同学们把愤怒的目光对准了蒋经国。
  蒋经国坚定地站在革命一边,公开批判蒋介石,在一次中国青年的会议上,他跳上讲台高呼“打倒蒋介石!”1927年4月24日,蒋经国在《人民论坛报》发表公开声明:“蒋介石已经结束了他的革命生涯,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死了……现在他是我的敌人了。以后他是他,我是我,我仍跟着革命走。”蒋经国的大义灭亲,和他在苏联所受的共产主义教育不无关系,年轻的蒋经国或许也是一个积极支持革命的热血青年。1929年,蒋经国正式加入苏联共产党,还曾是一个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
  1937年,出国13年的蒋经国携妻蒋方良回到蒋介石身边,蒋介石要求他重读三民主义与孙文学说。此后,曾为苏共党员的蒋经国接受了三民主义,成为蒋介石的坚定追随者。  

李登辉──背叛了国民党,也背叛过共产党

  蒋经国的接班人是李登辉,在权力舞台上站稳脚跟后,他的“台独”真面目逐渐暴露出来。1995年7月,李登辉不顾大陆及台湾各界的强烈反对,跑到美国去搞分裂中国的活动。7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一篇鼓吹分裂的自白──评李登辉在康乃尔大学的演讲》,文章的最后说:李登辉早年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后来背叛了。他曾多年追随主张不搞“台独”的蒋经国,如今他背叛了。李登辉现在已走上“台独”之路,背叛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统一大业。李登辉曾加入过中国共产党的说法首度被大陆官方证实。其实早在七年前,李敖就揭穿了他共产党叛徒的真面目,事情是这样的:
  1988年3月香港《广角镜》月刊刊出《李登辉是中共地下党员》一文,一时舆论大哗。文中说李登辉在台湾大学读书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对政治失去兴趣退出。文中还说,李登辉曾经把他如何加入共产党,以后又如何退党的种种经过,亲自向蒋经国作过详尽的报告。
  这篇文章激起著名学者李敖考证李登辉历史的兴趣。几经努力,李敖找到了一本国民党“国家安全局”的机密资料。这本资料清楚地记述了当年中国共产党台湾大学法学院支部被特务机关破坏、共产党人叶城松等人被抓捕的经过。其中,当时的支部书记叶城松就是由李登辉介绍,于1947年10月加入党组织的。此案一共涉及15人,叶城松等5人被判死刑,蔡耀景等10人分别被判处无期和有期徒刑,李登辉却安然无恙。李敖认为不排除李登辉为争取宽大处理出卖同志的嫌疑。
  李登辉是共产党的叛徒,也是国民党的叛徒。2000年台湾大选中,他不惜分裂国民党,暗助“台独”分子陈水扁,终于使国民党失去了政权,沦为在野党。2001年9月21日,国民党开除李登辉。

连战——我们从来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李登辉被开除出党后,连战成为国民党这家“百年老店”的掌门人。连战是台湾台南人,1936年8月出生于陕西西安。连战的祖父,是我国第一部《台湾通史》的作者、历史学家连横。《马关条约》割台湾后,连横不屈服于日本殖民统治,多次前往大陆,并于1914年呈请北京政府恢复其中国国籍。2005年“胡连会”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将连横当年申请恢复中国籍的资料,致赠连战纪念。1936年,连横在弥留之际给其子留下遗言:中日必有一战,若生男则取名为“战”。台湾回归后,10岁的连战随母回到了台湾。

连战就任党主席后,在2001年的“新世纪两岸关系研讨会”上说:“我们的祖先来自中国大陆,我们从来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但此时的国民党已沦为在野党,在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执政下,两岸关系高度紧张,台海局势空前危机。国民党主席连战排除万难,毅然决定前往大陆,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举行“胡连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2005年“胡连会”是国共两党领袖时隔60年的重新聚首,上一次还是在重庆谈判期间。这次会谈不仅为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写下了崭新篇章,也为促进两岸关系和解、对话、和平和双赢,开启了历史性的契机。  

马英九——“九二共识”的坚定支持者

  “胡连会”之后,连战激流勇退,继任者是马英九,因其外形俊朗,常被称为“小马哥”。马英九和陈水扁有很多交集。首先,他们是同龄;其次,他们是台湾大学法律系的同学。但是,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道路,特别是政治理念迥然不同。陈水扁出身贫寒,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挣钱养家,马英九出身官宦之家,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在取得哈佛大学法律系博士学位后回到台湾,担任蒋经国的英文秘书。政治理念上,马英九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陈水扁则是彻头彻尾的“台独”分子。

2005年,连战大陆之行照片

  1998年,在台北市市长选举中,马英九击败争取连任的民进党籍的陈水扁,这是陈水扁从政之路的重大挫败,从此马英九被陈水扁视为“天敌”。2008年,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马英九带领中国国民党击败民进党,重新赢回执政权,为两岸关系改善提供了政治条件。2008年底,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2023年清明期间,马英九的大陆之行,受到大陆同胞的盛大欢迎。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马先生此访充分体现了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愿景,反映了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再次证明“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衷心希望两岸同胞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相向而行,携手并进,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3年第6期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2022003284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400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