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漫步
发稿人: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2-09-01 08:53:26  文章字号:   
春晚舞蹈《金面》背后的故事

2022年春晚《金面》舞蹈精美绝伦、亦真亦幻,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几千年前的古蜀国,感受了三星堆文化的魅力。对于此艺术精品每个观众的欣赏角度和文化解读不尽相同,而在笔者看来该舞蹈背后讲述的却是古蜀国国王杜宇和夫人朱利(一说梁利)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故事。

《金面》是由著名导演俞白眉编导创作、杨丽萍编舞的集古典与现代、艺术与科技于一体的双人舞蹈。首先是女主角穿越时空来到古蜀国,带着敬畏感来到代表三星堆文化的庄严威武的青铜大立人前,小心地触摸大立人,这时威严的大立人逐渐褪去被人铸造的外衣,幻化成了一个活人,但这个活生生的人却依然戴着神秘黄金面具,陪着女主角翩翩起舞。他们飞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们找到了灵魂的皈依,相亲相爱、耳鬓厮磨,在古树上、在池塘边、在星光下。当男主角的黄金面具被摘下时,展现在心爱的女人面前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间暖男。他们双栖双飞,寻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家园和灵魂殿堂,这正如杨丽萍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面具摘下的那一刻,他们之间产生了爱。”舞蹈中男女主角在房间里舞蹈、在巨大的黄金面具前舞蹈,此时面具已经摘下,真爱面前不需要面具。然而生活却不是永远浪漫的诗和远方,男主角终于有一天也给女人戴上了黄金面具,但这不是女人的追求,男人不懂,舞蹈中的女主角梦碎了、心凉了,在她面前依然是那个冷冰冰的威严有加的青铜大立人。女人失望、伤心地走了,走得义无反顾。然而此时舞蹈中的青铜大立人再次复活,伸手挽住了将要离他而去的爱情,于是他们双宿双飞,飞向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堂。

这就是《金面》舞蹈所展现的财富、权势、爱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看懂了舞蹈的象征意义以及舞蹈背后的文化故事,才能体味到艺术本身所带来的价值美、情感美和视觉美,才能享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高度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震撼。舞蹈用三星堆出土的威严青铜大立人来象征权势地位,用黄金面具象征物质财富,用巨大古树象征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用房子象征平凡生活。整个舞蹈传递的是一种爱情价值观,演绎人们正真须要互相珍惜的是来自灵魂深处的真爱,相濡以沫的情感与黄金财富、权势地位无关,花费了大量精力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过眼烟云,而忽视了灵魂深处的精神体悟,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时,慕然回首,已不知来时路!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但要有价值象征意义,还要有故事情节,这样就能把叙事性和象征性结合,把明线和暗线交叉,给品读者以最大的解读空间和审美意象。那么《金面》舞蹈除了人生价值象征意义外,那它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是什么呢?

近年来三星堆历次的考古发掘文物震惊了世界,精美绝伦而又神秘莫测,以至有人说三星堆文化来自外星文明,理由是那些出土的人物脸谱与现代人差距太大,所以“此人只应天上有”,还附会上什么北纬30度神秘文明之类。其实三星堆文化属于我国先秦时期的古蜀国,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反映出我国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舞蹈中的“青铜大立人”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器,它是三星堆古蜀国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之象征。舞蹈中展现三星堆文化的另一标志性文物为黄金面具,这张面具嘴形大而微张,鼻梁高挺,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据考古资料介绍,这件黄金面具的面部特征与青铜大立人头像形象和尺寸基本一致,因此推测这件黄金面具是覆盖在青铜大立人头像面部的一部分,所以春晚《金面》舞把大立人和黄金面具完美结合是有依据的。如果大家注意一个细节,这个面具的耳朵上有穿孔,这可以说明那时候的古蜀人有穿耳洞的习惯,这也是考证三星堆文明主体民族问题的有力证据。春晚《金面》舞蹈在笔者看来正是借用青铜大立人和黄金面具来演绎古蜀国国王杜宇和夫人朱利杜鹃泣血的传说故事。

据西汉时期大文学家扬雄的《蜀王本纪》记载:“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又一女子,名利,自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关于此则史料的解读,学者众说纷纭,此处不予讨论。朱提,据方国瑜先生考证在今天云南昭通一带。“从天堕”也有多种说法,笔者认同此处的天并非是指天上,古人对天上和山上的概念有相通之处,所以杜宇一部落可能是从今天乌蒙群山之巅来到海拔较低的朱提一带。关于杜宇夫人,也有梁利说、朱利说、朱提女子等,这里采用朱利说法。根据记载,朱利“自江源井中出”。“江源”指何处不可考,有学者认为是岷江,笔者推测是指流经朱提汇入金沙江的牛栏江,牛栏江《汉书》称堂琅江。杜宇可能就是在此遇到了心仪的女人朱利,并结为夫妻,然后杜宇部落和朱利部落共同向北进军发展建立了古蜀国的杜宇王朝。从距今云南昭通仅仅10公里左右的贵州威宁中水考古发掘遗址来看,这一带属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核心中间位置,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不同民族在此处修建仓库、举行大型祭祀活动,集中连片的古代坟墓以及出土的大量碳化水稻,说明这里已经形成大型农耕社区。

杜宇是谁呢?有何功绩被人民所挂念?关于杜宇,说法很多,笔者认同杜宇即笃慕的说法。据《朱提文史》引用易谋远先生的《彝族史要》论述:“笃慕,我们疑他即是春秋中期的蜀帝杜宇。这不仅因为笃米的‘米’与杜宇的‘宇’韵通转,笃慕的‘笃’与杜宇的‘杜’音很近;并且,按贵州水西(今毕节黔西)安氏谱系估算,笃慕生活的年代与杜宇所处的春秋时代相近,尤其是在同一蜀地上,均因为首促进当地进入文明时代而得以彪炳史册的人物,这很可能指的是同一个人。”笃慕为彝族先祖英雄人物,《大定府志》记载:“有祝明者,居堂琅山中,以伐木为业。”祝明即笃慕,堂琅山在今云南会泽一带堂琅江(今牛栏江)边。笃慕时遇到洪灾而治水,杜宇时代也遇到水淹蜀地,种种迹象表明杜宇可能是彝族先祖笃慕。以伐木为业的杜宇部落从堂琅山中下到朱提附近与以农业为主的朱利部落结成联盟后不断发展生产,然后向北发展,最终进入四川盆地,成为蜀地继蚕丛、百灌、鱼凫之后的第四个王朝。

杜宇自立为帝,号称望帝,夫妇二人不但情感笃厚、相濡以沫,而且很关心人民的生活。杜宇教导人民种植庄稼,时常叮咛大家要抓紧天时和季节,不要耽误了农时。他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邻近的巴国也受到影响而努力发展农耕。杜宇王朝的统治范围一度达到鼎盛,据《华阳国志》记载:“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南中为乌蒙山腹地,“南中为园苑”可以佐证杜宇部落来自乌蒙山。据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辛艳发表在《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论文《杜宇时期蜀地农业初探》一文:“杜宇入蜀这一次,可能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理念,大力促进了稻作农业在巴蜀地区的普遍推广和提升,蜀地农业经济由此取得突破性发展。”该文还引用李坤声《亚洲稻作文化的起源》一文,认为云南地区是“亚洲栽培稻起源中心之一”“看来杜宇入蜀,从云南地区带来了栽培水稻及其种植技术是完全有可能的”。

杜宇王朝致力于农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农桑经济高度发展,所以后来秦国争霸中的首要步骤即是先取得蜀地,派大将军司马错不惜一切代价把蜀地纳入版图并且大力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蜀地成为秦国统一全国的稳定后方力量。蜀地之所以成为天府之国,这应该上溯到古蜀国蚕丛王朝到杜宇王朝时代奠定的农桑文化基础。

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金面》

正当社会稳定发展之际,古代荆国首领鳖灵(一说鳖令)西进入蜀,投靠了杜宇王朝,时值古蜀国闹水灾,望帝杜宇担心百姓遭灾,任命鳖灵为丞相去治水。鳖灵凿开玉垒山,制服了洪水,使人民免受水患之苦。就在丞相鳖灵外出治水期间,杜宇和朱利情感出现危机,据记载杜宇和鳖灵之妻私通,冷落了朱利。这也就是《金面》舞蹈中演绎的二人生活稳定后,男主角给女主角戴上黄金面具后男主角变成了冷冰冰的青铜大立人,女主角痛不欲生,即将离他而去的故事背景。朱利在悲痛中死去,神话传说其魂化为杜鹃鸟,不住地叫道:“哥哥,哥哥!”直叫得口角流血,点点鲜血落地即化为深红色杜鹃花。在今天贵州毕节百里杜鹃一带,当地人民在每年杜鹃花盛开的季节,都还一直保留着祭祀杜鹃花神的习俗。望帝杜宇在爱妻朱利去世后,深感愧对妻子,私德有亏愧对治水有功的鳖灵丞相,就把帝位禅让给他,然后隐居于西山。西山是哪里呢!如果杜宇确为笃慕,那依据彝族史料他失国后又回到了乌蒙山区。杜宇整日受到来自内心的谴责和煎熬,既惦记曾经治下人民的生活疾苦、也怀念逝去的妻子,最终杜宇郁郁而终,传说死后魂魄也化为杜鹃鸟飞回蜀都,夜夜站在宫中树枝上悲鸣:“归来啊!归来啊!”这也是春晚《金面》舞蹈结尾青铜大立人灵魂复活、伸手拉住女主角双双向天空飞去的神话故事演绎。

古蜀地人民每当听到杜鹃悲鸣之声,均要驻足感叹:这是我们的国王回来啊!赶快播种庄稼吧!至今,只要听到杜鹃(布谷鸟)的鸣叫,农民们知道农忙的季节来了。这些神话故事的背后,透露出杜宇王朝劝课农桑的政令和劳动生产技术沉淀为一种文化记忆。现在成都附近依然存在远古时期蜀人为纪念望帝杜宇和开明鳖灵二帝的“望丛祠”,历代旺盛的香火表达着人民对勤政爱民君王的追思之情。

杜宇勤政爱民,朱利情爱忠贞,他们的故事代代流传,以至于后世把那寄托哀思的血红映山红和发出阵阵悲鸣的子规鸟都叫“杜鹃”,这种花鸟同名而且与一个神话故事有关的文化现象在历史上很少见,可以管窥杜宇深得民心的程度。“杜宇伤春”“望帝啼鹃”“杜鹃泣血”等成语已经积淀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代以“杜宇伤春”作为典故而感时伤怀的诗句也非常之多,诸如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居易《琵琶行》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也有用此典故作挽联表达哀思的,如:“杜宇伤春泣残雪泪悲花老,慈乌失母啼破哀声夜光寒。”

在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人亡魂化为鸟的还有众所周知的“精卫填海”故事。但相比之下,人们歌颂精卫填海是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精卫鸟是为发泄个人在东海溺水而死的怨气,而“望帝啼鹃”是为人民不误农时、为爱情忠贞而啼鸣,这种格局和境界显然高于精卫填海。杜鹃泣血虽无精卫填海之劳苦,而其关注苍生之心已远超精卫一己之愤。历史上人们世代歌颂那些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民族脊梁,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2022年央视春晚《金面》舞蹈挖掘传统文化,把艺术和科技融为一体,观众在欣赏中领略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审美情趣,增强了正能量的文化价值认同。所以,《金面》舞蹈不管从表现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堪称艺术精品。

作者,陈进功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2年第3期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1700841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499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