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稿人: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04-13 15:27:47
文章字号:
大 中 小
「满江红」历史真相
这是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除夕。
恰逢过年,刽子手在临安(杭州)大理寺内杀害岳飞后,赶着回去过年,遗忘了将军的遗体。就在此时,那位原本注定将隐没于历史风尘之中的无名小卒、大理寺内的狱卒隗顺,挺身而出。他以处理罪犯尸体为由,悄悄将岳飞的尸体偷运出城,并埋葬于临安城外的九曲丛祠旁。
此后,隗顺终身未再提起此事,一直到临死前,他才告诉儿子此事,并嘱咐说,岳飞的遗体有岳飞生前佩戴的玉佩为证。另外隗顺还在埋葬将军的地方,栽种了两棵橘树为志。
由于岳飞系被宋高宗钦点处死,因此这位小小的狱卒明白,自己偷葬将军的遗体,或将连坐整个家族。
此前岳飞入狱后,主审官何铸因为坚持替岳飞申诉以致被贬,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因为坚持护卫岳飞被罢官,布衣刘允升上书为岳飞伸冤,甚至被直接处死,故而,隗顺清楚,以他一个小小的狱卒,无力为将军伸冤。
▲岳飞画像。
岳飞被以“莫须有”之名杀害后,宋高宗和秦桧,并未停止迫害岳飞的家人。
岳飞有五子一女。23岁的长子岳云与父亲岳飞一同被杀,剩下的儿子中,次子岳雷17岁,三子岳霖12岁,四子岳震7岁,五子岳霭年仅3岁。
在宋高宗的指使,秦桧、万俟卨等人的为虐下,岳飞的妻子李娃和孩子们一起被流放岭南。地方官故意将他们安置在一个寺庙内“仅能容身”的小茅屋中,还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
后来,岳飞的次子岳雷难抑悲愤,在岭南含恨而死。在清朝人编撰的小说《说岳全传》中,称岳雷在岳飞死后,与岳飞的部将牛皋之子牛通结义,率军全歼金兵,并生擒金兀术,胜利扫北凯旋。然而,真实的历史中,岳雷却是以悲剧的命运告终。
史书对于岳飞的女儿岳安娘没有什么记载,而清朝小说《说岳全传》则引用民间传言称,岳飞死时,他的小女儿岳银瓶年仅13岁,为了给父兄伸冤,她辗转奔走,却多次被阻挠打压,最终“抱银瓶坠井而死”。民间因此称她为“银瓶娘子”。
岳飞的妻儿在岭南风餐露宿、朝不保夕,然而善于迎合上意的官僚们并不满足。当时,福建的漳州知州上书朝廷,建议取消对岳飞家属的粮米供应,以彻底将岳家斩草除根,南宋学者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中气得大骂说:
“士大夫为官爵所钓,用心至是,可谓狗彘不食其余矣!”
精忠报国的一代名将惨遭横祸,溜须拍马的无耻官僚却借机上位。这里面,就有几位岳飞的旧部。
陕西人姚岳在靖康之变(1127)后逃离关中地区,并在南宋考中进士。岳飞和他偶遇后,觉得自己母亲姓姚、父亲姓岳,而此人名为姚岳,实在有缘,于是便留姚岳在军中为参谋效力,对他十分关爱亲信。
没想到姚岳在岳飞死后,却向秦桧递上“投名状”说,自己要与岳飞彻底划清界限。他还恬不知耻地向秦桧建议,岳州(今岳阳)“以叛臣故地,又与其同姓”,因此建议南宋朝廷将岳州改名。在姚岳的一再上书下,宋高宗竟然颁发诏书,将岳州改为纯州,而岳州的驻军岳阳军则改名华容军。
与自己的老长官划清界限后,姚岳此后开始官运亨通,一直到宋孝宗时,他所任职的淮南路出现蝗灾,治蝗不力的姚岳甚至无耻上书说,蝗虫慑于朝廷的威严,全部抱着草木自己死了。由于治蝗无能加上言论荒谬,最终姚岳才被贬去职。
作为岳飞的手下大将、岳家军前军副统制王俊,就是害死岳飞的帮凶之一。宋高宗授意秦桧罗织冤狱后,或许是为了迎合上意谋求升职,王俊在岳飞被收押后,随即跳出来,诬指他受岳飞和岳云的指使,准备进行谋反。
或许是察觉到制造冤狱的人来自最高指示,岳飞的部将王贵、姚政、庞荣、傅选等也纷纷在王俊的诬告信上签字画押,并信口雌黄地将岳飞兵临开封、被十二道金牌悲愤召回的事实,污蔑为坐拥重兵却逗留不进,并诬称岳飞有意让部将张宪据守襄阳、伺机谋反。
在来自最高权力的震慑下,岳家军内部分化了。此后,岳飞的忠诚部将牛皋暴死,有人传闻是被毒死;部将王贵在做完帮凶后,随后被革去兵权,另被授予了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的虚衔,离军赋闲。
为了达到分化瓦解岳家军的目的,宋高宗随后又下令将岳飞的幕僚僚孙革、黄纵、于鹏等人全部发配编管。岳家军中的精锐部队背嵬军或被编入禁军,或被裁减撤并。
南宋之初让金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在宋高宗和秦桧等人的分化瓦解下,逐渐消失无形。
对于宋高宗畏金如虎,为了议和不惜迫害抗金主将岳飞的做法,名列“南宋中兴四将”的张俊,在敏感意识到宋高宗的本意是要剥夺各位武将的兵权后,先是主动上书请求上交兵权,随后,当看到宋高宗和秦桧有意处死岳飞后,又追随秦桧制造伪证,诬称岳飞要谋反,最终将岳飞逼入死地。
张俊认为,在崇文抑武的两宋风气中,作为武将群体的他们只有明哲保身才能谋得退路。北宋时期名将狄青忧愤而死的下场,是所有武将们铭刻在心的求生教训。
从明哲保身到助纣为虐,张俊最终以令人不齿的作为,获得了宋高宗的信任。此后,尽管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但宋高宗都不以为然,因为在宋高宗看来,一位贪财的武将,远比一位锐意进取、试图收复北方失土、迎回二圣(宋徽宗、宋钦宗)的岳飞来得“老实可控”。
对此,后来元人编撰的《宋史》评价说:“(张俊)矧其附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其负戾又如何哉?”
除了参与诬陷岳飞的张俊继续得到重用外,另外位列南宋中兴四大名将的韩世忠,以及名将刘锜也相继被罢去兵权。
在岳飞被害前,当时已经被革去兵权的韩世忠挺身而出,当面质问岳飞有何罪,秦桧回答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对韩世忠恨之入骨,但由于韩世忠曾经在苗刘兵变(1129)中奋不顾身营救过宋高宗,因此得保平安。此后,韩世忠奏请告老退休,并闭门谢客,口不言兵,临死前几年,他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游览西湖。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他也经常故意推托不见,以免被猜疑见忌。
在岳飞被害前,宋高宗密令秦桧与金人媾和,史称绍兴和议。随着岳飞被杀,韩世忠、刘锜等大将相继被解除兵权,张俊等人不惜参与陷害岳飞求媚,至此,南宋初期的主战派或被杀、或被贬、或被任以闲职。接连被宋军击败的金人,则暂时息兵讲和,等待卷土重来。
但宋高宗的日子并不安生,他经常在靴子里藏着一把匕首,以防不测。
绍兴和议既成,自认天下开始太平的宋高宗放松了警惕,而独揽朝政的秦桧则利用各种手段培植势力,并处处打压迫害那些坚持抗战、反对议和的官员。在此情况下,秦桧的党羽逐渐遍布朝廷内外,以致宋高宗身边尽是秦桧的亲信。南宋朝廷一度君弱臣强,宋高宗不得不随身藏着匕首以防不测。
当宋高宗惶恐不安之时,就在岳飞被害后八年,一位名叫施全的小军官,怀揣着匕首,刺向了秦桧。
绍兴二十年(1150)正月,秦桧乘轿赶往上朝,途经临安城内众安桥时,突然,一位男子疾奔而出,手持利刃刺向他所乘坐的轿子。没想到男子行刺不成,被秦桧的手下擒获。
又惊又恼的秦桧亲自提审,获悉这位男子叫做施全,本是一名军队中的殿司小军官,因为愤慨秦桧议和反战、残害岳飞等忠臣良将,才独自策划行刺秦桧。在被提审过程中,施全始终大义凛然,并破口大骂秦桧说:
但一代权臣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秦桧临死前几个月,绍兴二十五年(1155)初,秦桧的党羽向宋高宗提出,应该让秦桧乘坐金根车,并为秦桧加九锡。
加九锡,是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也是皇帝对待臣子的最高礼仪。王莽和曹操,都曾经“加九锡”。对此,隐忍不发的宋高宗准奏,秦桧也安然受之。
尽管仍谈不上夺权,但宋高宗朝君弱臣强的态势一清二楚。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持续隐忍,秦桧的病情则日益加重,到了当年(1155)八月,秦桧病重,连字也写不了了。
听说秦桧病危,隐忍多年的宋高宗前往探视病情。秦桧已经无法开口说话,只是一直流眼泪。眼见秦桧如此情况已经无法挑头,宋高宗转身准备离开。当时,秦桧的养子秦熺以为父亲病危,宰相之位一定非自己莫属,于是当面向宋高宗假意追问继任宰相是谁。没想到宋高宗却冷冷地回了一句,“这不是你该参与的事”(此事卿不当与),然后拂袖而去。
在这权力交接的重大关头,秦熺立马派儿子秦埙,联合秦桧的党羽林一飞、郑木冉等人,让台谏官徐喜、张扶策划上奏鼓吹拜秦熺为相。但,宋高宗却在离开秦府的当晚,就下诏免去秦桧祖孙三人的一切职务,并于第二天一早颁布于朝堂。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打击下,秦桧不久就一命呜呼。
政治风向突然逆转,满朝文武目瞪口呆,最终选择了听命于宋高宗、向皇权妥协。
秦桧死后,宋高宗对自己的亲信杨存中说道:“秦桧已经死了,朕终于不用在靴子了藏刀了。”
秦桧死后六年,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调度六十万大军南下入侵南宋,打破了持续近20年的绍兴和议。已经55岁的宋高宗赵构心中震恐不已——他自从21岁那年在靖康之变中登上皇位后,就一直在不停躲避金兵的追杀,为此他四处流亡,有一段时间甚至惊恐到要躲避在海船上逃难。
从1127年的靖康之变,一直到1142年绍兴和议正式执行,名义上贵为皇帝的赵构,他的青年时期实际上一直在惶恐不安中度过,这也使得他患上了深度的“靖康恐惧症”,一听到金兵来袭就吓得发抖。
当时,金主完颜亮派出宋朝的老臣王全作为使者出访南宋,要求南宋继续割让土地。王全当着南宋文武百官的面,在众目睽睽之下当面痛骂宋高宗,史载其“言语鄙俗”,大爆粗口,直接将宋高宗这个老皇帝骂得痛哭流涕“号恸而退”。
金人的兵锋并未停止,完颜亮的大军随后渡过淮河,直抵长江南岸的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在采石之战中,临时仓促上阵的文臣虞允文,竟然指挥宋军大败金军,随后金兵发生内乱,金主完颜亮被杀于军中,内讧的金兵最终自行引退。
经历过这场大变,宋高宗在持续一生的战乱恐惧中,最终萌生退意。
早在1127年的靖康之变中,由于赵宋皇族绝大部分被金兵掳掠一空,作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的赵构才得以幸运荣登大位。但此后他一直在兵荒马乱中逃难奔波。而他唯一的儿子赵旉更是在动乱中、年仅三岁就夭亡。他本人也在逃难中,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此后再未生儿育女。
由于患有深度的“靖康恐惧症”,加上为了巩固权力,实际上并无意迎回父兄宋徽宗和宋钦宗,于是,宋高宗为了与金人和议,不惜授意秦桧害死岳飞,以偏安江南为自足。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他不惜杀死抗金名将岳飞,并屈膝向金称臣,金人还是不满足,还是步步紧逼。
就在采石之战后金兵退却的第二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他以“倦勤”为由,决定禅位给养子赵眘,这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
由于宋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旉夭亡,加上北宋皇族在靖康之变中几乎被一扫而空,或许是感觉到了某种天意的宋高宗赵构,决定在祖先宋太宗赵光义斧声烛影的疑云之后,改而选择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shèn,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即位前改名昚)为养子,以让宋朝的皇位重回赵匡胤一系。
历史的风云变幻,让原本流落民间的宋孝宗荣登大宝。而作为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最终让岳飞的冤案平反成为可能。
就在宋孝宗即位前一年(1161),由于金兵大举南下入侵,这也让主战派再次抬头。当时,太学生程宏图、殿中侍御史杜莘老等人纷纷上奏,希望宋高宗“昭雪岳飞,录其子孙, 以激天下忠臣义士之气”,在金兵南下和群臣激愤的态势下,宋高宗不得已下诏,将流放羁管于岭南等地的岳飞家属恢复自由“放令逐便”。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孝宗正式即位。就在执政的第二个月,宋孝宗就下令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北伐大计;另外,宋孝宗还下诏为岳飞平反,追复其原官,赦还岳飞被流放的家属。
岳飞得到平反,但当初被害后尸骨究竟去了哪里?宋廷礼部公开悬赏寻找岳飞遗骨。
也就是这时候,在岳飞遇害整整20年后,狱卒隗顺的儿子才现身,公开说出了父亲临终前嘱咐的秘密。于是,宋孝宗下令将岳飞的遗骨迁葬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栖霞岭,这就是如今备受敬仰的宋岳鄂王墓。
想当初,如果没有狱卒隗顺挺身而出,后世人或许也将永远无从寻找到将军岳飞的遗骨。
当时宋孝宗刚刚即位一个多月,而亲手炮制岳飞冤案的宋高宗赵构仍然在世,并时不时以“太上皇”的身份指点朝政。但宋孝宗不为所动,坚持为英雄岳飞平反,他以政治智慧下诏说:
“故岳飞起身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
在诏文中,宋孝宗既为岳飞平了反,又为宋高宗保留了面子,使得为岳飞的平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历经20年的苦难,这一年,岳飞的妻子李娃已经62岁,岳飞幸存的三子岳霖32岁,四子岳震27岁,五子岳霭也已23岁。这个幸存的家族,终于等来了父亲岳飞沉冤得雪的一天。
就在后来亲自召见岳飞的三子岳霖时,宋孝宗痛惜地说:
岳霖则跪拜痛哭说:“仰蒙圣察抚念,故家臣不胜感激!”
此后,宋孝宗下诏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等官职、爵位。岳飞的夫人李氏则追复楚国夫人的封号,岳飞的长子岳云、次子岳雷也都追复旧职。岳飞还得到了“武穆”的谥号,意为“折冲御侮、布德执义”。
但或许是历经磨难,岳飞的后代此后与武绝缘、再未从军,而是从文发展。岳飞的三子岳霖一直活到62岁。生前,他四处寻访岳飞的旧文和老部下,收集了不少岳飞在世时的资料,临死前,他嘱咐儿子岳珂要将爷爷岳飞的资料汇集成书、传扬于世,他说:
“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没。余初罹大祸,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于见闻,访于遗卒,掇拾而未及上,余罪也。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最终,岳珂在父亲岳霖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辑而成了《鄂国金佗稡编》28卷和《续编》30卷,保留了爷爷岳飞生前的资料文献,从而使得后人得以更详细地了解岳飞生前的事迹。
另一方面,秦桧则在死后遭受了万世的唾骂,以致到了秦桧的曾孙秦钜时期,整个家族还一直遭受舆论谴责。在这种舆论氛围下,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金兵再次南侵,当时老臣赵放提议任用颇为有才的秦桧的曾孙秦钜为将,但有大臣现场抨击说:
“秦钜是大奸臣秦桧的曾孙,其祖恶贯天下,万人唾骂,用此人,必然要贻害国家。”
赵放反驳说:“秦钜虽是秦桧后人,但人各有志,不能以先人的好坏来判断后人。”
在赵放的推荐下,秦钜最终被册封为蕲州通判兼领守备事务。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南侵蕲州(今湖北蕲春),秦钜与郡守李诚之率众抗敌。蕲州城破后,秦钜又率领残兵与金兵进行巷战,临死前,他下令部下点燃蕲州仓库,誓死不给金兵留下府库钱粮,然后秦钜在屋中点火自焚。当时,有老兵试图阻止他,秦钜训斥拒绝说:
说完后,秦钜毅然跃入熊熊烈火,他的两个儿子秦浚与秦瀈也跟随父亲秦钜一起自焚殉国。
秦钜父子三人力抗金兵、自焚殉国的消息传开后,南宋满朝文武无不感慨万分,宋宁宗于是下诏特赠秦钜五官、秘阁修撰,并封义烈侯。
秦钜死后13年(1234),南宋与蒙古联合攻灭金国,但第二年(1235),蒙古在灭金后随即开始进攻南宋。南宋抵抗四十多年后,临安城破。到了1279年,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在崖山之战中全军覆没,誓死不降的陆秀夫最终背着南宋末帝赵昺跳海自尽。从1127年靖康之变后南迁,延续152年之久的南宋,至此才陨灭于崖山的怒海波涛之中。
一出南宋史,最终以将军与狱卒,忠臣与权奸的交织,化为无声的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