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加油文化
发稿人:刘丽  来源:文史天地杂志社   发布日期:2024-07-05 09:02:05  文章字号:   
“加油文化”——时代之问、大道之行

 刘晨

大名鼎鼎的张之洞被不少人誉为“晚清四大名臣”。虽然“四大”是谁颇有争论,但“名臣”之说当无疑问。乃父张锳相较于张之洞,知之者不多,也不如张之洞的女婿、做过军机大臣的鹿传霖名气大。但古人云家有四事——家风、家道、家学、家业,张氏家族的“四事”实成于张锳而盛于张之洞。家学,是最奢侈的传承。张锳对张之洞影响甚深。

张锳在贵州历任知县、知府、道台,素以清正廉洁、勤于政事、兴学育人著称,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贵东道任上。他在贵州凡三十载,有功德于当地百姓。其中,张锳在贵州兴义府知府任内十四年,夜夜免费为全城备考、应考学子“添灯油劝学”的故事,被世人传为美谈,这也成为“加油”一词之来由。

前段时间读过《文史天地》杂志一篇名为《张锳“添灯油劝学”的文化价值》的文章,该文不仅将一位重教兴学,为国育才,以文化人的传统士大夫精英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将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民族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揭示了“加油文化”的时代内涵。所谓“笃正守行,久久为功”,体现的是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在康庄大道的征途上,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华崛起,众志成城、团结奋斗,苦干、实干,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毫不动摇。其中的道理不必详说,凡成就大功业者,必有大精神,也必有大胸怀。这种精神或胸怀,于今天而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文化自信。

一、问几辈能挽山河

首先表现在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鸦片战争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战后,道光帝虽然也下诏练兵、造船、置炮,但这些诏令很快形同具文。统治者继续在天朝上国的残梦中昏昏欲睡,中国积贫积弱积弊的现状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变。而另一方面,在列强的胁迫下,中国社会又发生了一些内在变化,最终使新旧矛盾交织于一身,导致咸丰朝内外危机的总爆发,对内即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体的各地各族民众造反,对外即第二次鸦片战争,整个中国几乎成一片火海。虽然总体上看当时中国朝野一片死寂,但也有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徐继畬等传统士大夫阶层中的精英人士、开明分子被唤醒,他们破冰醒世,发出了何以富国强兵的时代之问。在此历史背景之下,张锳的一句“极目千里,问几辈能挽河山”,同样喊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之问。

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诞生之前,中国历史上不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家国情怀。北宋大儒张载即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步入近代,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成为当时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也就是说,对于起衰振隳,除弊去疴,当时的知识界和各种政治力量提出了不同方案。改良与革命之争由是而兴。这里既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有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有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时代先驱,魏源则被称为洋务运动的先行者。张锳则把“重教兴学,为国育才,以文化人”作为践行“问几辈能挽河山”时代之问的正道。此一主张同龚自珍的呼吁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传统时代的旧官僚,饱经儒学熏陶的张锳并没有超越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当然我们也不能苛求前人。当时整个朝野局面一片沉寂,吏治窳败,文恬武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在传统时代官绅群体肖像中,像张锳那样发出时代之问,并为之践行者,仍是少数,难能可贵。

知府张锳的衙役给学子加油 国画 王万班绘

二、国势之强由于人

其次表现在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宝贵财富。张之洞在乃父的影响下,在强国的征途上迈得更远些。他重人才,办书院,奖掖后学,提出“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显然继承了张锳的衣钵。张锳认为,面对国家和民族危难,只有经世致用,才能救亡图存,只有崇尚教育、兴办学校、培育人才,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添灯油劝学”的典故就反映了他持之以恒重教兴学、竭尽全力为国育才、呕心修志以文化人的治理理念。他在兴义府任上的政绩主要是培育人才。我们今天同样以科教兴国为国家战略,这是历史的传承。《张锳“添灯油劝学”的文化价值》一文将张锳兴学概括为四个方面:扩书院办义学广泛育才;修兴义府试院择优选材——这是贵州省现存唯一保护完整的科举考试场所;激励学子力学问树功名;纂府志传文脉以文化人。这些政略践行的结果是学风兴盛,人才辈出,可见确具成效。

张之洞是后期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从传统文化思维的桎梏中有所突破,无论是在湖北、广东还是在京城任职,他改革传统教育,创办新式学堂,仿照西洋例革新近代教育体系。除了办学堂、育人才,他还兴实业、修铁路、建城市、练新军等,开创了武汉近代工业和城市格局,将湖北建设成了影响遍及全国的洋务和新政中心,著名者如汉阳钢铁厂、湖北枪炮厂、京汉铁路、粤汉铁路等。

张之洞的新学理念,还通过严修传给雷廷珍、姚华、徐天叙,再通过三人接续在笔山书院传播,使得兴义府乃至整个贵州省重教兴学蔚为大观、蔚然成风。张之洞、李端棻、严修是推动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三个重要人物。其中,严修是张佩纶学生,与张佩纶、张之洞关系颇密。李端棻曾向光绪帝推荐其人。严修到贵州担任学政后,大力推行张之洞的新学理念,践行新式教育,开设贵州官书局,改革贵阳学古书院,以人才求自强自存,以讲学合众求育才励学,讲中学以经世致用,讲西学以强国富民。从张锳、张之洞父子再到严修等人,从兴文教、育人才到办洋务,60余年,守正笃行,锲而不舍,行稳致远,久久为功,使为国家图富强、为天下储人才的社会风尚延绵不绝,延续不断,这同样也是一种浓厚家国情怀、现实关怀的体现。

从重文兴教到经世致用,是张锳思想较同时代大多数士大夫的进步演化,其中自有其局限;从经世致用到兴办洋务,是张之洞思想从传统士大夫阶层窠臼中的嬗变,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同样展现了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转型历程中的执拗与艰难。孙中山先生说过:“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是在讲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延续性、承续性。但历史规律还有必然与偶然、客观与主观的区隔。事实上,张之洞办洋务与清朝覆灭的关系是历史的不自觉,是客观影响,而非主观愿望。

国家治理关乎国家兴衰存亡,是古今中外不能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和今年两会都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历史的宝贵经验。除了倾心教育,关爱人才、重视知识,在张锳的人生轨迹中,我们还可以提炼出为官清廉、讲求实干、重视民心等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添灯油劝学”仅是张锳为政之道的一个代表,“招堤十里荷花”、张锳修路、捐义仓补粮缺等等故事也在贵州各地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特别是在污水横流的晚清官场,张锳的清廉极为可贵,他到威宁任职的第二年,准备回老家过年,却只带了点威宁的荞酥、火肘回老家犒劳乡亲。

三、政之兴废在民心

最后表现在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张锳只是传统时代中层官僚士大夫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他懂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勤政爱民,提拔幽隐,奖掖后学,激励后人,是为官正道,是历史中国国家治理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语出《管子·牧民》。这就是时代之问的应行大道。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引用了该典故来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国泰民安,只有民安才能国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几千年王朝兴替的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政权要打江山、守江山,民心都是不容忽视的决定性因素。无论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我们评价其历史价值与意义也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改善与进步,民众意志的提升与实现具有怎样的价值来进行评判,只有放在这一标准之下,才能对其历史地位、价值和意义作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总之,张锳的历史事迹虽然具有独特地域性——兴义府烙印,但却包含了厚重的历史性——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深具鲜明的时代性——具有现实启示意义。我们今天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所谓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但是一种文化自信,而且凝结着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这是《张锳“添灯油劝学”的文化价值》一文为我们深刻揭示出的“加油文化”的精神特质和主要内涵。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4年第5期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1700841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499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