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元帅戎马倥偬、军旅为家大半生,却与贵州师范大学结下一段不解之缘。在贵州师范大学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贺龙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他有恩于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是贵州省屈指可数有民国背景的3所高校之一,前身为1941年创办的“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是抗战时期半壁河山沦陷的中国仅存的8所师范院校之一,为苦难的中华民族保存了文化血脉与教育火种。国立贵阳师院成立之初,省政府仅在贵阳市文化路划拨了10余亩场地作为校舍,学校的办公房、教室、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全在这里。好在当时的办学规模不大,尚可勉强敷用。1944年冬,日寇发动“黔南事变”,入侵独山等地,贵阳告急,贵阳师院师生被迫疏散至遵义鸭溪镇临时办学。等到1945年春危机解除要迁回贵阳时,校舍却被国民党青年军占据了,且损毁严重,短时难以修复。几经交涉,省政府只好另拨雪涯路原贵州陆军讲武堂校址给师院,这里临近南明河,风景优美。然地势低洼,雨季时常成泽国。教室靠近闹市马路,人声嘈杂、车声震天,晴天尘土飞扬,严重影响了教学。学校虽占地有10余亩,但房屋不多,且老旧狭小,当年的讲武堂只能住180名学生,而此时的师院学生已有400余人,教职员100余人,实在是拥挤不堪。
民国时期的国立贵阳师范学院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贵阳师院翻开了历史新篇。两天之后,贵阳市军管会文教处就顺利接管了贵阳师院,师生复课。1950年11月21日,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奉命去掉“国立”二字,定名为“贵阳师范学院”。名字虽然改了,但校舍还是原来的,无法扩大办学规模。1952年6月,一个曾在抗战时期当过八路军的文化人——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宣传部部长兼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康健调来贵州师院当院长。就在这年8月的一天,康健院长突然接到通知,贺龙已来贵阳视察,住在花溪,让他去汇报工作。
周恩来与贺龙
贺龙当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南军区司令员,陪同他来的还有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部长楚图南。作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贺龙,主要分管土改、生产、文教等工作。据《贵州师范大学六十年》〔黔新出(图)内资字第637号〕记载,康健院长去汇报工作时,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心里还装了个“小算盘”。等见了贺龙元帅,康健并不急于汇报工作,而是非常亲热地一口一个“老上级”“老领导”,愣说自己是他的老部下。贺龙并不认识康健,问清来路之后说:你是刘邓的部下,一二九师的人,不是我的兵。康健赶紧解释说:“1942年5月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您是司令员,我当时所在的八路军部队也归您管。”贺龙一听,爽朗地笑起来,立马就承认了康健是他的兵。于是,两个“老八路”十分亲热地回忆了一番过去,然后才开始谈现在的事情。汇报完工作,康健“公私兼顾”地恳请贺龙、楚图南到贵阳师院去视察、指导、做客,贺龙当即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省里、市里的主要干部陪着贺龙、楚图南到了贵阳师院。搞宣传工作出身的康院长绘声绘色地向“老上级”介绍学校苦难的过去和艰难的现在,尤其是像蚂蚁窝一样拥挤的校园。眼见为实,贺龙听后心情沉重地说:“国民党没有把这个大学办好啊,巴掌大个地方,怎么办得好大学嘛!我们在土改以后,中心工作是抓生产和教育两条,要发展国民教育,首先得抓住培养教师这个中心环节。”康健紧接着说:“教育是我们党百年树人的大事,我们想扩大招生规模,可是受到场地的限制,没有办法。”贺龙一听,立即大声说:“我们共产党办大学,就是要百年树人!贵阳山清水秀,你们选个好地方搬家,明年我给你们拨款300亿(旧币),后年盖成新师院,扩大招生。”康院长顿时喜不自禁,要钱要地盘,这正是他心中的“小算盘”。于是康健赶紧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像立军令状般地表态,一定按时建成新师院。
贺龙说的300亿元,是解放初期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后来称“旧币”,与第二、三套人民币(新币)相比,折合比率为:新币1元=旧币1万元,300亿元旧币相当于新币300万元。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笔巨款,而对于贫穷落后的贵州来说,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有了钱和地盘的康院长立即行动起来。学院专门成立了一个新校区筹建工作组,勘察选址,设计图纸,“热线”联系具体经办款项的楚图南,康院长也不时地向重庆的老领导贺龙汇报新校区建设的进展情况。几经勘察择地,康健向贺龙报告并得到同意之后,贵阳市人民政府划拨了市东北郊思贤山、照壁山一带作为贵阳师院的新校址。这里可供使用的面积有372亩,加上两座山的半面山体,整个校区共计600余亩。1953年1月,随着第一批巨款按时到位,新师院的建设也就跟着破土动工了。在那个缺少机械和技术的年代,中国的建筑业并不发达,可热情高涨的贵州人硬是在8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新校区的第一期主体建筑工程。9月15日,贵阳师院按时在新校区开学了。到12月底,学院验收了全部新房舍,将教职工的眷属也一并迁到了新校区,完整地把雪涯路的“蚂蚁窝”校舍置换给了贵阳市政府。
20世纪50年代的贵阳师范学院
从10余亩到600余亩,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巨变,贵阳师范学院从此走上了一条百年树人的欣欣向荣之路。1985年学校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重点师范大学,按照一本线招生。因规模不断扩大,贵州师范大学于2010年又在花溪区党武乡获得了2000亩的土地,并于2012年建成了“花溪新校区”。当年贺龙元帅拨款修建并同意选址的贵阳市思贤山、照壁山麓的校区自然就是“老校区”了。“老校区”因其路标为贵阳市宝山北路,校内的照壁山别名“相宝山”,故而也被称为“宝山校区”。拥有宝山校区和花溪校区共计2600亩办学场地的贵州师范大学,至2021年学校成立80周年之际,已成为拥有博士(含博士后流动站)、硕士、本科全体系、多学科的3万余人的大学,从这里走出去的校友超过了30万人。
1953年春,当“宝山校区”还在修建的时候,贺龙元帅就离开重庆到北京去担任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体委主任了。遗憾的是,此后贺龙元帅又曾两次来贵州考察,却都来去匆匆,没有亲眼看到“新师院”的样子。不过,贵州师范大学会永远记得他,感念他,因为从雪涯路的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搬迁到宝山路成为贵州师范大学,是这所学校的一次伟大的转折,也是贵州教育史的一大幸事。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4年第10期」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1700841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499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