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探索政协工作新方法
——贵阳市政协认真履行政协职能扫描
□杨 青
近年来,在贵阳市政协,无论是召开的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等相关会议,还是开展提案办理工作及组织调研视察等各种活动,处处都彰显出“关注民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履职主线,体现了工作思路、方法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尤其是贯穿于整个履职工作的三大理念,给人们留下了新风扑面、矢志创新的良好印象。
围绕中心 做份内事
作为贵州省会,贵阳仍属我国西部欠开发、欠发达城市。为缩小与先进发达城市的差距,2007年12月,中共贵阳市委依据区域特有的自然条件,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语重心长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全市各级党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中心和施政纲领。
在全市上下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作为贵阳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市政协和政协参加单位应担当什么角色?怎样开展好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是摆在贵阳市政协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市政协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就是要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工作中心,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视为工作的份内事,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在具体的履职过程中,市政协十分注重找准履职的切入点,始终坚持切实不表面、帮忙不添乱、尽职不越位的原则,与党政中心工作同心、同步、同责任。
一是认真开展政治协商。市政协采取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和专题协商会议等形式,就贵阳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和构建和谐贵阳等事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在2008年2月召开的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分别到各讨论小组,就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民生的重大问题与政协委员进行了面对面广泛的协商讨论,委员们向市委、市政府及市有关职能部门提出了许多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的协商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还积极参与依法治市工作,组织委员、市级各民主党派成员及工商联负责人召开了《贵阳市中心城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草案)》、《贵阳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办法(草案)》等法规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向有关机关提出建议立法项目14个,建议修改现行法规25个,内容涉及教育、社保、食品管理、暂住人口管理等。
二是扎实推进民主监督。近年来,市政协高度重视提案工作,着力提高提案“三个质量”,促成了“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惠民医院”、“ 加强贵阳市一环林带及实施林相更新改造的建议”等一批重点提案的办理落实。与此同时,将调研视察作为反映社情民意、加强民主监督的又一形式,如在“对贵阳市‘两湖一库’水质保护情况”的视察过程中,及时将其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以《社情民意》专报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立即得到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市有关部门很快落实了整改措施。三是积极参政议政。举办了“贵阳市总体规划修编”、“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廊规划”等专题协商会和“贵阳市环城高速公路建设、‘两湖一库’污染治理、贵阳市物价工作”、“贵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情况通报会,就相关工作向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有关职能部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委员知情参政搭建平台。市政协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先后开展了“贵阳市农业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促进生产发展发挥作用情况”、“贵阳市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情况”、“贵阳市新型毒品比较研究”等调研和“贵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贵阳市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情况”、“贵阳市农村养殖小区发展情况”等视察活动,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量具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多数意见、建议被党政决策采纳,促进了我市党政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正是围绕中心做份内事的理念,丰富了政协组织政治协商的内涵和形式,拓宽了民主监督的渠道,增强了参政议政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市政协的履职成果成为了贵阳市决策和舆情反映参谋、咨询机制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贴近民心 做和谐事
如何关注民生?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力、尽责,是全党和全社会的又一重大课题。政协怎样破题?市政协主席陈石的回答是:“贵阳这样一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更应该关注广大农村,关注城乡弱势群体;政协履行职能既要围绕中心,也要贴进民心,在反映和处理社情民意方面的工作尤其显得重要”。
围绕这个课题,市政协从两个方面入手,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听民声、解难题,促和谐。市政协深深地认识到:倾听民声是关注民生的重要基础,关注民生,为发展、改善民生献计出力,首先必须倾听民声。鉴于此考虑,2008年,贵阳市政协建立了“三联系”(主席、副主席、秘书长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和“主席与市民约谈”制度,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六大民生计划,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百姓生活》为主题,举办10次主席与市民约谈活动(现已成功举办7次),以此反映普通民众的现实问题,传递人民群众的真实声音,促进了部分区域市民行车难、用水难、读书难、看病难等民生现实问题的解决。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的约谈成果大多得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市长袁周等市领导的肯定和批示。与此同时,市政协把工作重心放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所思、所想,所盼上,主席和各位副主席亲自带队分赴农村、学校、企业、社区等地,就新农村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帮村扶贫、食品卫生安全、农村义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视察,听取基层群众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建议和合理诉求,也向群众宣传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内容、目标和措施,解答和反映群众提出的问题,搭建起党政与基层群众联系、沟通的又一桥梁,促进各方关系的和谐。
二是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牵线搭桥,为群众做好事、实事。加大与港澳委员,海外友好社团、人士的联系,沟通与协调,积极引进海外资金开展农村助学活动。仅2007年就引进协调香港慈恩基金会、香港北大助学基金会、美国夏威夷海外教育基金会等海外社团和港澳委员捐助资金633万余元修建了6所希望学校和多媒体电教楼,帮扶农村贫困学生3139人,向灾区捐款30万元。同时,加大智力支边和帮村扶贫工作力度,大力实施“委员帮村”、“民企帮村”帮村扶贫计划,开展“书画作品义卖扶贫”活动,筹集资金40余万元用于乡村卫生院建设,着力增强广大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与此同时,在“抗凝冻,保民生”和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积极号召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为彰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秀价值、道德理念作不大量有益工作。
正是贴近民心、关注民情,做和谐事的理念,市政协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促进了我市党派关系、社会各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夯实和巩固了和谐贵阳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矢志创新,做长远事
市政协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体会最深的是政协工作贵在主动,重在创新。政协工作要想思路新、天地宽,关键在于创新,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首先,实行开放式议事,增加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参与面,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在具体的工作中,他们一改过去封闭式议事的方式,实行了“三联系”和“主席与市民约谈”制度,以真诚、真情、真心,密切关注市情、民情、社情等重大问题,相继举办了话题为“的哥的姐看交通,普通市民谈用水”、“市民话师德师风”、“就业促进和谐、创业促进发展”、“市民话医德医风”、“市民谈菜蓝子”、“我们的城市我呵护”、“港澳台人士为贵阳发展献计”7次主席与市民代表约谈会,促进了许多市民所反映问题的妥善解决,引起了新闻界和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对此,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作出重要批示:“‘三联系’制度和‘约谈’制度是我市政协工作的创新,……相信这两项制度实施后会取得积极效果”。探索邀请市民代表列席政协相关会议和参加调研视察活动新形式,为扩大市民对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重大事项的有序政治参与搭建了平台,并通过省市新闻媒体广泛征求市民对确定市政协年内办理重点提案,开展重点调研视察课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开征求市民意见,确立了《加强贵阳市一环林带及实施林相更新改造的建议》、《关于将贵阳市米粉业做成真正“食品放心工程”建议》、《关于在我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建立生态护岸缓冲区的建议》、《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进一步强化乡镇卫生院建设》等20多个专题为2008年的重点工作课题,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二是紧扣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文章。市政协领导深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世界性和世纪性的大课题,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大家用心、用力、用劲去做,从政协的工作性质看,虽然没有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一线,仍应着力服务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认真履行职能。为此,市政协主动围绕节能减排、水污染防治、环城林带保护等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视察活动,积极建言立论、献计献策,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注重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长期的工作实践,使市政协领导层深知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是政协组织深入社会各领域,紧密联系社会各阶层的桥梁和纽带,政协工作的潜力和活力在于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工作的推进中,市政协始终坚持信任委员和依靠委员的原则,增强委员履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力提高委员的履职素质。如:对城市管理中脏乱差的老大难和农村医保、城市就业、教育等问题,请委员们直接到实地与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对话、咨询、研讨,主动出点子、提建议,增强了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增强政协机关服务委员的工作意识。市政协各专委会在工作中,创新服务方式,时刻想到委员、积极支持委员、热情服务委员,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了委员主体作用的主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