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正文 发布时间:2008-10-14


风雨阳光二十年

——安顺市政协积极参与安顺改革试验区建设综述

□叶晓愉 郭绍鸿 张蕾 

  安顺改革试验区建立以来,在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中共安顺市委、市政府率领下,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与安顺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做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在2000年安顺撤地设市之前,省政协安顺地区工委就针对如何推动安顺多种经济成份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发展着手开展了一些工作:一是召开全区政协主席会议,专题研究安顺试验区与发展本地特色经济的问题。二是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听取安顺市(县级)市长通报安顺经济改革试验区情况,三是组织委员先后就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安顺花山片区开发情况等11项专题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供地委、行署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2000年,安顺撤地设市,特别是在2003年,中共安顺市委一届七次全会把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扩大到全市范围后,市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广泛团结全市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围绕中心、关注民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实现三个新的突破,通过提案、视察、调研、全会、例会、约谈会、市长与委员座谈、专题议政会、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形式,积极投入到推动试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为安顺试验区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安顺试验区经济发展。
  ——关注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设、积极为试验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献计献策。市政协组织委员先后对紫云自治县黄家湾水库水利工程,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通乡(镇)油路通村公路建设等11个课题进行视察;就全市及安顺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安顺投资法制环境等4个课题开展调研,并形成相关视察报告和调研报告,很多委员也通过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了100多条意见、建议。经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采纳办理,对全市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关注工业经济建设,为财源建设建言献策。市政协组织委员先后对全市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问题、全市药业企业发展情况,侨资企业发展情况等5个工业经济专题开展调研,就驻安军工企业民品开发,全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个工业园区发展状况等进行视察,就“安顺航空城建设问题”召开约谈会,形成了相关视察、调研报告和约谈纪要,共提出60余条意见、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其中,《关于驻安军工企业民中开发的调研报告》促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到双阳、新安厂等军工企业进一步就加大民品开发问题进行磋商,推动了“安顺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创建工作。《关于积极、有序推进全市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建议》,市委书记作了重要批示,在推进全市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会议上,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被会议所采纳。《关于对安顺市药业企业发展状况的视察报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些久拖未决的问题得到解决,加快了全市药业企业的GMP认证的步伐。
  ——积极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就《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视察,先后7次对非公有制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并就“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约谈。形成相关视察、调研报告和约谈纪要。其中《切实做好鼓励、支持和引导工作,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市委书记批示,责成有关部门牵头认真办理,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排忧解难,收到良好效果。委员提案《营造宽松政策环境,引导扶持安顺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发展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把非公经济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区)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安顺试验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先后对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民族民间中草药业发展等11项农业农村课题进行调研,对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等8个方面进行视察,就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召开约谈会,并形成相关调研、视察报告和约谈纪要,提出120多条意见、建议,为市、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情况和资料。二是关注农民负担问题。组织委员对西秀区农民负担,引子渡电站移民搬迁情况等进行了视察,对安顺贫困地区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形成相关视察、调研报告,经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库区移民搬迁一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三是办好市政协党建扶贫点。先后在关岭自治县沙云乡鲁灰村5个村开展党建扶贫工作。市政协协调有关部门多次深入村寨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协调资金100余万元及水泥等物资。发动群众分别实施修建饮水及牲畜用水工程,新修和扩建入村公路,修建村支两委办公楼和小学教学楼,建生态沼气池,治理石漠化,建饲养“外三元杂交猪”基地、“林下养鸡”场,种植生姜、黑麦草等项目。通过扶贫,这5个村已变成了小康村。
  ——关注生态和旅游资源建设,促进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对关岭海百合国家地质公园,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6项专题进行视察;两次就“安顺民族旅游产品现状与开发”开展调研,就“全市屯堡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召开约谈会,分别形成相关的视察、调研报告和约谈纪要。提出70多条意见、建议。经有关部门采纳,促进了安顺试验区旅游事业发展。目前已建立了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黄果树、龙宫风景名胜区被授予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
  坚持关注民生,促进安顺试验区社会和谐进步
  ——关注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先后对全市乡镇司法所建设,安顺市第一、二看守所建设情况等6个专题开展视察、调研,形成相关视察、调研报告。此外,还就全市社会治安问题和依法治市问题分别召开约谈会。这些视察、调研和约谈成果经有关部门采纳,对全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监所管理,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发挥政协智力和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助推试验区教育事业发展。先后组织委员就继续实施科教兴安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镇宁、关岭、 紫云三个自治县“两基”攻坚工作 等进行视察;对安顺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状况,安顺师专、安顺师范学校、镇宁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申报组建安顺师范学院等有关问题等进行调研,提出30余条意见、建议。有效促进了全市“两基”、普高教育和高校的重组工作。很多委员也对教育十分关注,《关于将全市教师工资的管理、发放权收归县(区)财政统一管理的建议》的提案,市人民政府认真办理,结合中央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各县(区)立即在当地人民银行设立教师“工资资金专户”,实行由财政统一发放教师工资,确保足额按时发放。
  此外,市政协先后引进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在贫困地区新建希望小学10多所、整修校舍8所,促进安顺改革试验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注民族工作和宗教管理,积极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宗教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做出新贡献。先后对安顺市民族工作情况、部分宗教活动场所多次进行调查和视察,形成了相关的视察报告。协调近40万元资金为普定县、紫云自治县部分乡镇贫困民族村寨解决交通、饮水、通电等困难,帮助解决西秀区华严洞妙法禅寺房产、镇宁清真寺续建和黄果树天主教堂等合法宗教堂点房产的权属问题。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关注科技、文化工作,为提升全市竞争软实力建言献策。先后就“安顺市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召开约谈会。就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企业自主创新状况等进行视察。完成了对全市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已编辑出版了七辑《安顺文史资料》。为促进和繁荣全市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其中,《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案,市委书记批示要求“市政府安排专题研究,各县区党委、政府,市直工作部门、各高校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全市民族文化传承的开发利用工作,奋力提速发展,实现黔中崛起”。
  ——关注医药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为解决人民群众就医用药难的问题献计献策。先后对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5个专题进行视察或调研,就“关于加强药品市场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进行约谈。共提出了30余条意见、建议。有效促进了全市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新农合医疗制度建设。
  ——关注体育、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工作,为提高试验区人民体质、素质献计出力。先后对遏制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计生综合示范乡镇工作等4个专题进行视察,就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建设工作情况召开约谈会,提出了30多条意见、建议,经市体育、计生部门认真采纳办理,有效推动了全市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关注人民群众关心和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对就业和再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下岗待业职工和低保工作情况等5个专题进行视察,对安顺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情况召开约谈会。分别以调研、视察报告、约谈纪要的方式,共提出了30余条意见、建议,并督促有关部门进行了整改,有效化解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