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委员有“家”的感觉
——十二届黔南州政协积极为委员履职营造良好环境
□刘延学
“政协组织如何做好委员联络工作,推动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是一项长抓常新的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十二届黔南州政协充分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提升委员履职能力水平,在加强学习培训、优化委员服务、强化履职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全州政协事业的发展。
加强学习培训 筑牢履职基础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十二届州政协以来,一大批新推荐的社会各界人士进入政协组织担任政协委员,加强委员学习培训,提高委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成为十二届州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
创建学习平台,提供有效信息。一是每年定期为委员订阅《人民政协报》《贵州政协报》《文史天地》等报刊,赠阅《政协委员手册》等,便于委员了解最新政策信息。二是在黔南政协官网、黔南政协微信公众号、黔南政协智慧党建App开设专栏,及时宣传党政重要决策部署、本地最新发展动态、群众关注热点焦点以及州政协主要工作情况,便于委员及时了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和政协工作动态,为委员高效履职提供有用信息。
定期组织培训,注重“三个提高”。十二届州政协高度重视委员培训工作,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培训计划,邀请省内外相关方面知名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授课,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使委员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5年来,共组织学习培训十三期,培训人员2300余人,实现了委员培训全覆盖,委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在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中注重“三个提高”:一是提高委员政治素质。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统战理论、人民政协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等的学习培训,打牢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提升了政治把握能力,增强了承担新使命新任务的思想自觉。二是提高委员履职能力。通过培训学习撰写提案、开展调研、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委员的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三是提高委员“中心”认识。通过开设针对性课程,学习领会州委、州政府工作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让委员拥护州委的决策、落实州委的部署,州委工作部署到哪里,委员的关注点就跟进到哪里。
优化委员服务 凝聚组织力量
通过优化提升服务委员的水平,努力把州政协机关建设成为政协委员和政协组织的“家”,为委员履行职责营造良好的环境。
优化委员知情明政环境。州政协的重要会议,邀请党委、政府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到会通报情况,听取委员建议。尽可能安排更多委员参与视察调研活动,组织委员参加不同层面的征求意见会、评议会等活动。如,推荐州政协委员旁听州中级人民法院相关案件庭审并参加座谈,向州食药监局推荐州政协委员为特邀监督员,向州法制办推荐州政协委员为州级行政复议委员会“个人委员”候选人,推荐州政协委员参加各单位的开放日活动以及参加黔南州“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协商会等。
优化委员建言献策环境。积极营造畅所欲言、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协商氛围,尊重和保障委员在政协各种会议上发表意见建议的权利,鼓励委员报实情、讲真话、建箴言、献良策,通过提案和社情民意等方式按规定报党委、政府,通过制度保障,切实做到有反馈、有回复、能落实,使委员意见得到充分尊重。
优化委员工作生活环境。主动帮助委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重大节日和活动期间,积极开展走访委员活动,将党委、政府、政协的关心带过去,将委员的真知灼见带回来。在委员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时,州政协领导主动服务,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和政协组织帮助其渡过难关,切实增强了政协组织的凝聚力。
强化履职管理 明确目标任务
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严格考核办法等为主要切入点,不断增强委员履职服务保障,强化委员考核管理,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健全组织机构,提供组织保障。为进一步加强政协委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黔南州、县(市)两级政协建立了委员联络专门委员会,明确编制、配齐干部,专委专抓,为委员联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完善工作制度,保证有章可循。制订出台了《黔南州政协委员履职工作规则》《黔南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委员暂行办法》《黔南州政协委员履职量化评价暂行办法》《政协黔南州委员会界别活动办法》,“一规则、三办法”明确了委员履职要求,建立委员履职台账,制定了委员履职评价标准,让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严格考核办法,强化履职责任。采取季度提醒、半年晒单的方式,让委员知晓本人当期履职的位次、对比别人找差距谋追赶,年底汇总个人履职情况,严格评价考核。通过抓实抓活联络工作,起到了身份常提醒、情况常掌握、感情常沟通、履职常引导、经验常交流的作用。
州政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州政协将切实把中央、省委、州委对政协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委员联络工作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