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035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11-05

宣讲有力度 践行有特色

 

——剑河县政协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纪实

 

□罗康平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剑河县政协精心部署,突出“宣讲力度不减、红色资源不变、政协特色不改”三个重点,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突出宣讲力度不减

  县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主席带头讲。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县政协主席杨胜刚带领全体机关干部到南加镇以“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之前的道路探索”为题,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深入浅出、生动翔实的党史课,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厚植爱党情、蓄积红色力量、争做奋斗者。宣讲期间,杨胜刚一行还先后参观了南加镇新柳村红军烈士翁德怀墓、里合红军渡江遗址纪念亭,向烈士鞠躬默哀、敬献鲜花,并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副主席率先讲。根据县委党史学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县政协副主席到各联系点,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带头上专题党课,与广大党员、人民群众、乡贤一起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共享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荣光,在岑广村、洞脚村、白沙村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各专委办主任深入讲。县政协办、提案法制委、教科卫体委、经济委、文化文史与学习委等部门负责人积极配合县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纷纷深入各联系村(社区)上专题党课,主要围绕中央红军长征过剑河中“红六军团凯寨战斗”“毛主席送毛衣”等内容展开,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珍惜幸福生活,积极投身到剑河高质量发展的建设中。

 

突出红色资源不变

  县政协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和革命遗迹遗址的宣传教育功能,发挥县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的资源优势和作用,不断拓展党史学习教育。

  挖掘整理红色史料,赓续红色血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县政协主动向县委汇报,领衔收集整理1967年上海医学院19名大学毕业生自发组建“指点江山医疗队”,深入剑河南哨镇、太拥镇等地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传播医疗知识、治病救人、为民办实事的感人故事,通过挖掘整理这段剑河特有的历史故事,让参与的干部更清楚地了解历史,让更多的人从这段历史中受到教育。协助县史志办收集整理“毛主席送毛衣”等感人故事,使红色文化世代相传。

  当好红色代言人,传承革命故事。以缅怀革命先烈为契机,组织县委办原副主任、县史志办主任杜建安在柳川镇中都村“毛主席送毛衣”纪念地,给广大政协委员讲述当年“毛主席送毛衣”的感人故事;邀请州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原主任、州社科联原主席陆景川作《漫谈贵州党史先驱的重大贡献——兼谈剑河县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专题辅导,让先烈们的故事转化成激励广大政协委员奋发有为、凝心聚力推进剑河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让红色文化在政协人心中代代相传。

 

突出政协特色不改

  县政协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方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院坝协商”中,以“院坝协商”模式谈党史、忆党史、学党史,促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开展“院坝协商”忆党史。因年轻人大多外出就业,留在家的多为老、少人员,组织集中学习较为困难,县政协通过转变模式,以“院坝协商”方式组织群众自带板凳坐在一起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革命斗争英雄事迹、著名战役及英雄人物,学习氛围活跃。这种以百姓喜闻乐见、简洁易懂的方式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受人民群众赞同。

  开展“院坝协商”解难题。将“院坝协商”在推进基层治理、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抓在平常、融入经常,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落地生根。建立“院坝协商”为群众办实事试点村7个,开展协商议题14个,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困难问题17件。如,通过协商有效解决了剑河县岑松镇巫亮村8个村民小组284户1080亩杨梅和600亩板栗老化果树修剪改良问题,确保杨梅、板栗产量、质量双提升。

  开展“院坝协商”暖民心。根据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提示,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头深入乡镇、社区、村组等基层一线以及各界别委员中,广泛开展“院坝协商”,走访老党员、困难农户等100余人,次,立足于民生实事、讲好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通过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发挥政协优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在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上发力,奋力助推县政协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