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 真帮实扶
——赤水市政协开展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纪实
□赤水市政协办
7名班子成员分别担任6个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28家委员企业挂帮28个贫困村,引导全市非公企业捐助物资价值700万余元;117名政协委员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23户贫困户……
全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启动以来,赤水市政协通过组织、引导、带动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聚焦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赤水市顺利通过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汇集政协智慧、展现政协作为、贡献政协力量,充分诠释了政协担当。
主席会议成员以上率下当好“领头羊”
市政协坚持把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履职为民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成立了由市政协主席任组长,副主席、秘书长任副组长,市政协各专委(办)负责人、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为成员的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百千万行动”与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进行有机结合,开展了系列帮扶活动,为“百千万行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市政协领导班子坚持靠前指挥、担当作为,7名班子成员分别担任6个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积极贡献。通过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委员界别活动等对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进行多次安排,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使各项工作措施、人力保障和履职尽责得到持续强化,在动员组织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争当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宣传者、助推者和参与者取得明显成效。围绕脱贫攻坚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2篇,委员提交提案8件,全部办理完成。社情民意信息14条,其中《建议尽快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管理难的问题》的社情民意,引起了相关部门重视并得以解决。
委员企业真抓实干当好“领头雁”
市政协领导班子通过认真走访调研,在积极帮助挂帮乡镇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向全体政协委员发出倡议,呼吁大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智出智,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努力形成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的最大共识。
坚持产业引领,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乡村“造血”功能的核心举措,在市政协委员带动和引领下,建成了竹、金钗石斛、乌骨鸡三大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金钗石斛和竹业园区列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石斛原生态种植8.6万亩、商品竹林100万亩、生态水产养殖1.1万亩。积极引进御豚苑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落户高竹村,建成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年存栏1350头、出栏1700头的现代化环保生猪养殖基地,带动固定就业12人,临时用工20多人。利用猪场粪便,解决农户种植肥料问题,在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养殖业的同时,真正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委员企业恒信置业有限公司依托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高山康养旅游项目,解决务工人员近2000人,其中贫困户500多人全部脱贫。委员企业赤水市望云峰生态农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开发茶旅一体化项目,解决就业近30人,吸纳20户贫困户入股企业,由农民变股民,带动 3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红赤水集团、红岩洞天生态农业观光园、白马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批委员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资源入股等形式与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确保贫困户真脱贫、稳定脱贫。
坚持夯实基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赤水资源丰富,但山高坡陡,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导致资源不能变成资金。市政协领导动员委员企业出资、群众出地,采取共建共享的方式,修建连接蓉遵高速的快捷通道18公里,从根本上解决市政协挂帮乡镇2个贫困村的资源运输问题。同时,贵州盛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泸州通达路桥公司等委员企业也积极响应,通过垫资代建等方式,全力参与建成了像“毛细血管”一样向大山深处延伸的通村路、通组路和连户路,打破了制约发展瓶颈,努力改善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出行条件、居住条件,尽力支持脱贫攻坚。其他非公企业还积极参与农户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道路交通、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实施产业发展进行有效补充,不断提升农村居住和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了群众满意率。
据统计,赤水市28家委员企业挂帮28个贫困村,引导全市非公企业捐助物资价值700万余元,涌现出恒信置业、信天药业、奇垦公司、元甲光电、同舟缘等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为赤水市脱贫攻坚、精彩出列作出了贡献。
委员干部真帮实扶当好“主力军”
自全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启动以来,市政协结合全市脱贫攻坚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建立政协委员结对帮扶贫困群众工作机制,117名政协委员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23户贫困户,形成了政协组织联合联动、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格局。
坚持改善民生促和谐。在脱贫攻坚中,市政协机关通过积极协调争取资金2600万余元,改善了5所中小学教学环境,新建一所村级小学学生宿舍,解决了60余名家居高山的小学生住宿问题,结束了上学“两头黑”的历史。同时,积极倡导捐资助学活动,协调委员资助贫困大学生3名,解决他们上学难题。市政协机关干部挂任葫市镇高竹村作战单元组长、副组长,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落地,帮助贫困户找门路、筹资金、授技术、讲方法、拓市场,让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百分百知晓,对扶贫工作百分百认可,真正做到了不脱贫、不脱钩、不离战场,形成“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尽责”攻坚局面。协助和参与葫市镇实施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通村公路建设、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学校建设等工作,协调供电局投资580万元提前对高竹片区自供区电网进行改造,500多户群众实现安全用电。葫市镇高竹村、高桥村、天堂村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始终紧盯扶智促转变。为彻底消除“两个隐瞒”(隐瞒收入、隐瞒住房)、“两个争”(争当贫困户、争要扶贫政策)、故意不赡养老人推给政府等现象,采取了“地毯式”排查、“促膝式”调解、“公益式”服务、“院坝式”普法、改变卫生习惯、群众自编自演文娱节目等手段,大力治理脱贫乱象,树立起“贫困户不可耻、争当贫困户可耻”的导向。机关干部和委员们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400余场次,训诫2人,治安拘留3人,刑事拘留2人,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
机关挂帮显成效。市政协机关因地制宜,围绕高山度假旅游做文章,协助村委会成立了高山特色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多亩,搞起特色山地农业,种植各种时令有机绿色蔬菜,解决40多个贫困户就业。协调天岛湖负责人聂坤华将农产品超市的一间门市无偿提供给村委会,专门销售“土特产”,“山货”卖出了高出一倍的好价钱。在合作社带动下,高竹村的林下乌骨鸡、高山生态鱼、金钗石斛、笋用竹等特色种养殖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30多户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专项治理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市政协各挂帮干部奔赴到各自挂帮村组和帮扶户家中,组织开展问题调研和梳理,根据调研、排查、梳理出的问题,及时开展研判,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时限、措施等。如,涉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超面积和群众自筹资金标准不统一问题,市政协机关对干部职工包保户采取一一研判、落实责任,限时整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