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27228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4-02

展现新担当 实现新作为

 

——安顺市政协构建“1234”委员履职工作法小记

 

□王家武

 

  安顺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以来,创新开展委员履职量化管理,坚持“1234”工作法,立标尺、建平台、抓落实、重保障、提质效,努力破解“年委员”“会委员”问题,广大政协委员服务中心展现新担当,双向发力实现新作为,形成委员责任更强、履职更实、工作更活、成效更显的良好局面。

 

坚持“一线标准”

  市政协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发挥党员委员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通过开展“风雨同舟、砥砺前行”理论研讨征文,“丹青报党恩·共祝祖国好”大型书画活动,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

  坚持政协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协组织依照法律和政协章程履行职责相统一,做到党委政府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把政协工作是党和国家一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到工作安排、标准评价、制度规范等方方面面。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突出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议政建言。2019年,广大委员积极履行职能,提交大会发发言材料30余篇、专题协商意见60余条、调研报告10余个、社情民意信息110期,体现了政协没有荣誉委员、只有责任委员的要求。

 

推动“两个提升”

  推动履职能力提升。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2017年,四届市政协确立在届内实现委员培训全覆盖工作目标,辅以“1(一次履职能力培训)+1(一次政协知识培训)+N(多次政协实践活动)”的工作思路,提升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队伍的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2019年,先后举办政协委员(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3期,170名委员(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选派全市各级政协干部、政协委员60人次参加省政协举办的学习培训,提升了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的能力素质。

  推动委员履职质效提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展相关理论研讨,明确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职能“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树立质量导向,推动委员履职从“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完善履职机制、丰富履职形式,市政协办统筹委员参加政协活动频次,多举措建立委员履职激励机制。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发挥委员履职信息化平台作用。比如,以市委办、市政府办的名义出台了《关于创新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制度提升提案办理工作水平的意见》《安顺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强化“认真选题、严格审查、精准立案、规范办理、回头督察、结果公开”六步工作法,提案数量质量明显提升,提案办理和成果转换得到进一步巩固,《打造贵州黑茶公共品牌的建议》等被推荐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二次会议及省政协有关常委会议作发言材料。

 

做实“三项举措”

  建章立制,把委员责任立起来。紧紧抓住工作制度建设这个“牛鼻子”,2017年市政协主动将委员履职量化管理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范畴,出台《政协安顺市委员会委员履职量化管理办法(试行)》,将委员参加政协会议、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等作为基础分值,共细化为6大项37小项,对委员履职制定量化指标和履职打分,委员履职有了标尺;2018年制定《安顺市政协常务委员述职办法(试行)》,遴选优秀常委进行大会述职,部分委员列席常委会议,使政协常委既是政治“明白人”也是履职“带头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政协建立健全一系列基本适合安顺市特色、履职需要、委员特点的工作制度13个,修改完善各项制度9个,推进协商民主建设迈向新台阶。

  搭建平台,让委员履职活起来。2019年,出台了《安顺市政协委员重要建议直通车制度》,为委员献良策开设绿色通道,对于事关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议可直达市委、市政府领导,拓展委员履职渠道。开办《政协委员话安顺》电视访谈栏目,政协委员结合工作实际,聚焦安顺市脱贫攻坚、文旅融合、文化保护、生态文明等,通过电视访谈形式建言献策,荧屏议政成新景象。建设政协委员履职信息化平台、履职App,集“APP+工作统筹+委员履职+服务管理”为一体委员履职管理新模式,市政协及时发布视察、调研、会议等信息,委员提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通过手机做到“指尖履职”。

  联络服务,使委员心气聚起来。副主席联系相关委室办、委室办明确专人联系指定委员,办公室统筹安排委员参加政协组织的调查研究、协商议政、学习培训等各项活动,通过信息化平台、短信、邮件、邮递等多形式开展联系联络服务,全程接力沟通“不断链”。在市与县区政协,专委会与民主党派、市工商联,机关与政协委员间形成立体联系网络,多措并举完善紧密畅通的沟通联系。

 

强化“四个精准”

  “一年作业”量化考核,在厚植履职根基上精准发力。将委员基本履职义务中含参加政协全体会议、提交提案情况、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及调研、视察等作为重要履职内容,共分为4大项14小项纳入委员履职档案,适时更新委员履职动态,结合履职实际效果,坚持年度考评与日常考评相结合进行量化打分,每年对委员履职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建立委员履职激励机制,将理论研讨等22项内容作为履职加分项;建立履职考核成果运用机制,将委员履职考核情况在全会上发文通报,作为委员评先评优和换届是否连任的重要依据。2019年1月,311名政协委员中评选出47名优秀委员,进一步激励委员履职热情。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委员提交大会提案257件,经审查,立案244件,提案所提意见建议得到采纳的133件,占办理总数的54.5%;列入计划解决的80件,占32.8%,提案成果得到有效运用。

  “三项督查”推动落实,在民主监督上精准发力。按照市委安排,由市政协组织,委员参与,共200余名政协委员参加脱贫攻坚、招商引资、全域旅游专项督导督查。2019年提出脱贫攻坚意见建议670余条,撰写市委常委会专题汇报材料2份。开展了3次全域旅游专项督导督查,对8个县(区)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品供给、管理服务提升等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进行多次实地督导督查,按季度对各县(区)、市直部门招商引资进行督导督查,有力促进了2019年各项任务的完成。

  “一个活动”聚焦民生,在脱贫攻坚上精准发力。2018年,市政协主动作为,聚焦安顺市脱贫攻坚工作,贯彻落实全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开展市政协委员“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以“八个一”为载体,143个委员企业参与帮扶行动,结对帮扶174个贫困村;市县952名政协委员结对帮扶2851户贫困户,共开展脱贫攻坚宣传宣讲200余(场)次,走访贫困户5100余户次,共协调解决和投入项目资金约8亿元。委员企业安顺百灵集团投入到贫困村中药材种植上的资金达1.5亿余元。市政协委员任庭周带动西秀区的10余个乡(镇)6000多农户种植中药材面积达10余万亩,帮助1813户贫困户4700余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四种协商”广泛多层,在建言献策上精准发力。全体会议就重要决策广泛协商、常委会议就重大课题集中协商、扎实做好提案办理协商、深入推进监督性对口协商。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以来,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突出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协商讨论,积极议政建言,议政性常委会议共收到发言材料34篇,30人次作了会议发言,围绕完善“推进‘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关岭牛产业”等11个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关于推进安顺市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安顺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情况”等课题进行集中视察,共形成调研视察报告16篇,许多意见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批,为推进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政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