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18298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9-01

触摸基层脉搏 解决民生问题

——铜仁市政协履职助推民生事业发展记事

□本报通讯员 邹志勇 冯 茜 谭绍峰

  讲政策、听呼声、解难题,触摸基层脉搏,感受民生冷暖,解决民生问题……近年来,铜仁市政协在全面履职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民生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普遍关切,扎实做好群众广泛关注、普遍受益的民生大事,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铜仁,是国家确定的扶贫攻坚先行先试示范区,如何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摆在市委、市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头等大事,政协人主动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超前谋划,主动作为,连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鼓助推发展之劲。

  “我们要秉承扶贫攻坚不停止,履职活动不停步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聚一切可聚之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铜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贡献应有的力量。”市政协主席陈达新在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向全体政协委员发出号召。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2012年以来,385名市政协委员和651名区县政协委员积极响应,成为全市新阶段扶贫攻坚的生力军之一。先后参与助推扶贫攻坚“三个一”(每位政协委员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委员中的非公经济人士为贫困村办一件实事、委员中的商会负责人落实一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全市政协助推百户微企发展”、“十百千”(十名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十个区县、百名市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一百户企业、千名市县政协委员联系一千个村)、联系基层“五个一”(市、区县政协各建立联系1个智力支边点,市、区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各联系1个乡镇政协工作联络组、联系帮扶1户企业,市、区县政协委员各连线1个干群连心室、联系帮扶1户贫困户)等主题实践活动,身体力行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仅“十百千”活动中,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赴10个区县政协调研指导18人次,解决问题13件,协调资金560多万元。市区(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深入小微企业126次,帮助协调解决困难247件。1556名市区县政协委员深入“干群连心室”2310次,帮助解决困难和办实事1026件,协调或投入资金4384.8万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93件,收集社情民意856条,最大限度激发了政协委员扶贫攻坚的强大活力。

  铜仁市把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构建大扶贫格局的重要内容,坚持制度保障、项目推动、智力驱动、示范带动,推动智力支边扶贫全面“改版升级”,有效地凝聚起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桥梁纽带搭助推发展之媒,成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一道靓丽风景线。2013年3月,创造性提出以“同心共创·同步小康”行动为载体,打造统一战线助推武陵山扶贫攻坚“铜仁品牌”。2013年8月、2015年6月三年两次成功召开全省智力支边工作现场会。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的意见》,成为全国、全省第一个专门针对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的规范性文件。通过智力支边渠道千方百计引资引智,全市共建立智力支边联系点26个,引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0多个,为贫困农村协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引资助学等项目资金246万元。同时,市政协积极开展对外联谊,为扶贫攻坚引资引智,先后与青岛、苏州、潍坊等地政协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引来投资项目22个、资金32亿元。通过党派、团体等人才和智力优势,积极开展智力支边扶贫工作,重点对贫困山村进行产业帮扶和技术培训,引进和协调产业资金6.17亿元,为67个贫困村约16.2万余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为扶贫攻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