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790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6-24

铜仁市政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让农村人搬出山沟、走出贫困

  本报讯 (李科良 邹志勇) “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民生怎么办?建好怎么管?”“进一步加大工程推进进度,努力破解资金‘瓶颈’,认真解决移民长远生计,切实加强后续管理服务,尽快理顺管理体制。”2014年9月,围绕全市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实施情况,铜仁市政协主席会议视察团进行了专项视察,围绕四道难题,提出五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铜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认真吸纳。近日,市政协聚焦农村集中建房的建言献策显现实效。

  “隔山喊得应,走路要半天。”这是铜仁市绝大多数村落的真实写照。铜仁市地处武陵山腹地,山高谷深、路险坡陡,全市近300万农村人口绝大多数散居于深山区、石山区。搬出山沟,走出贫困,改善居住环境,是这300万农村人最急切的期盼。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乡村;乡村美不美,房子最核心。2013年,铜仁市采取“变散为聚”的方式,率先在沿河自治县7个乡镇实施了13个农村集中建房试点工程,集中建房1090户,搬迁入住998户,转移农村人口4300余人,取得较好成效。如何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关系,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确保全市农村集中建房工作全面推开,一时成为党委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也牵动着政协人的心。

  2014年4月,市政协成立“沿河自治县农村集中建房”课题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座谈交流,延伸考察等方式方法,对沿河自治县农村集中建房开展了专项调研。2014年9月,市政协主席会议视察团对全市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在调研、视察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围绕“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民生怎么办、建好怎么管”四道难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大工程推进进度、努力破解资金“瓶颈”、认真解决移民长远生计、切实加强后续管理服务、尽快理顺管理体制五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每个农村集中建房点“功能城镇化、农村现代化”,有产业支撑,有文化内涵,促进美丽乡村向人文乡村、魅力乡村转型升级,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报告送呈市委、市政府后,市委书记对报告作出批示,要求对报告加按语转发各区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吸纳。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专门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对政协视察报告中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并于2015年1月和5月,分别召开铜仁市农村集中建房工作调度会议和全市农村集中建房现场观摩会。明确提出将抓住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机遇,规划投入资金46.3亿元在全市9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91个村(社区)建成100个农村集中建房点,并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集中打造500个农村集中建房点,鼓励农村集中建房5万户以上,转移农村人口20万人以上”的目标,让更多深居山区的群众能搬出大山,改善人居环境,切实享受到改革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