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要心存敬畏
□龙炘成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通过《2013贵阳共识》,文中提到当前应围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要求,重点采取四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第四个措施为:“普及以生态为导向的价值取向。深入推进生态文化、道德伦理教育,引导每个人对自然心存敬畏,规约自己的行为,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在全社会增强生态意识、强化生态责任。”
“对自然心存敬畏”,并非新鲜的提法而是古已有之。古人早已把敬天地鬼神作为习惯,哪怕是贵为一国之君,也必须对天地鬼神燃香馨祝不敢怠慢,更不能无礼。“惟天地,万物父母。”(《尚书》)对天地的敬畏也就是对自然的敬畏。
我们看到,很多少数民族都有敬畏天地自然的风俗,比如视大山为神山,视湖泊为神湖,视大树为神树。我们贵州从江芭沙的苗族对树木就特别崇敬,把树木当作神灵祭拜。一个“神”字,包含着他们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这种崇尚敬畏自然的态度,却被有些人视为迷信愚昧。
多年来,我们高喊的是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解放思想,敢说敢干,战天斗地成为时代特征。我们曾一度崇尚斗争哲学,不仅人与人之间斗来斗去,而且还醉心于与天斗与地斗。大跃进时代、文革学大寨时期,国人都做过不少违背自然规律的蠢事。我们头脑一再发热、欲望一再膨胀,放“卫星”、创奇迹;敢于移山,“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敢于填海,叫沧海变成桑田;敢于截流,让“高峡出平湖”;敢于毁林,让森林成“良田”;我们毫无节制地挖掘地下资源,让大地乖乖地“献出”宝藏……当代人似乎无所不能,可以随意奴役大自然为己服务。
当今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城镇化的加速,城市不断地向外扩张,农村可耕地越来越少。国土资源得不到有效地保护,矿山林业被无节制地开采利用。人们盲目过度使用化学药物,土壤、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破坏了原本的生态平衡。现今虽然高喊“节能、环保、低碳”,但随着公车、私车数量的迅猛增加,空气污染在不断加剧。人们吃着带有化肥农药残留的作物,喝着被污染的水,呼吸弥漫着雾霾和汽车尾气的空气,各种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和入侵也就是必然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已经不堪重负。
恩格斯曾经说过,大自然对人类的每一次征服都予以报复。近几十年来,看似寂寂无声的大自然对人类的愚蠢行为已经开始反抗:地震频发、旱涝相接、沙尘暴肆虐、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反常、疫病流行……好多灾难都是百年不遇甚至前所未有。
我们一再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但一味强调发展而忽视了生态,在表面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空前充裕的背后,必将给自己留下难以克服的巨大隐患,更堵塞了子孙后代继续生存发展的道路和空间。因此,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而不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无知人生,自然无畏,其实是愚蠢。面对自然,我们要永远心存敬畏。逐梦美丽中国,贵州砥砺前行,让我们当好排头兵,为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