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当好一官
□韦毓璋
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上午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他的许多话语至今一直回荡在笔者的耳际,不断引发着思考。
总理的答话中,有一段是:“在我们离实现现代化越近的时候,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也会越多。”另一段是:“现在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深水区的改革相当困难,可能会触及到一些利益群体,甚至可能形成对改革的阻力。”再一段是:“从担任新职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深感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是重大责任。”细细品味这些的话语,使我们更加明白了做官不是为了个人荣耀,而为了人民的道理。
面对人民的希望与重托,面对我国发展机遇与挑战,总理说:“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要“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总理站在全国的高度,道出了治国理政的重任。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又该以怎样的心态去付诸行动。
对此,笔者联想到一位厅官朋友,在走马上任时,他的哥哥送给他一副《地方一官》的对联。上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笔者看到这副对联时,朋友深有感概地说:“我的哥也是普通的老百姓,他给我的这副对联就像一把尺子,提醒我经常量一量自己做得怎样。这个要求很高,做到很难。但这官儿是组织的信任,是老百姓的期待,再难也得尽职尽责去做,才对得起老百姓啊!”此情此景,笔者也产生了一种感动。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社会不断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一方面,人们的思想自主性强、选择性大,对为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领域需要增量存量一起动,许多方面的利益调整会互相碰撞,老百姓的诉求越来越多,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我们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又是那样的紧迫。因此,那位厅官的一席话,真真切切地反映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做官难,做好官更难,做能为一地老百姓造福的官难上加难。
但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斗号角早已吹响,人民已经踏上新征程。地方的发展只能加速,不能止步。为官者,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头羊,重任在肩,众望所归,只有扑下身子,为民效劳,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说到做到,不放空炮,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一心一意为百姓当好一官,就能够万众一心,加快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促进地方社会的和谐进步,开创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