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678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18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黄敬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由信仰信念、革命精神、价值追求、精神风貌、优良传统等共同熔铸而成,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红色血脉,在继往开来中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一、赓续信仰如磐的精神血脉,在凝心铸魂中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镌刻在旗帜上,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从未熄灭。无数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笃信“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并为之不懈奋斗,甚至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和坚如磐石的信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挫折而不屈、历经风雨而弥坚、历经磨难而淬火成钢的精神密码。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赓续信仰如磐的精神血脉,在凝心铸魂中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改革实践,既高举改革旗帜,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又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补足精神之“钙”,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的原则、保持改革的定力,坚持志不改、道不变,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三是坚持对党忠诚,以坚定信念铸牢政治忠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改革事业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二、坚守人民至上的红色根脉,在不负人民中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回望历史,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伟业,充分说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至上”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的时代表达。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的红色根脉,在不负人民中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其一,坚持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为了人民,以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人民之所盼、改革之所向,这也是改革的意义所在。其二,坚持改革依靠人民,汇聚民智出实招,做到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而不能闭门造车、异想天开;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凝聚民力促改革,激发人民参与、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其三,坚持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成效由人民检验,让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改革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而非少数人,坚持改革的成效由人民评判,并将人民满意度作为评判的标尺。

三、永葆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在担当作为中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发进取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能不能坚持和发扬奋发进取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百年党史也是中国共产党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开创新局的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杀出一条血路”,以坚定的信念坚持改革开放,大踏步赶上时代。在新时代,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可见,奋发进取是熔铸于中国共产党血脉之中的精神特质。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永葆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在担当作为中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是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要继续保持“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自觉踔厉奋发,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澎湃动力。二是在担当作为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扬实干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担当作为、接续奋斗中深化改革。三是坚持开拓创新。弘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中推进改革创新。

四、传承敢于斗争的红色基因,在增强斗志中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共产党于民族危亡之际应运而生,一经成立就刻着斗争的烙印,斗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政治品格。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斗争精神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经历了“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的历史过程,在伟大斗争中赢得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当然,仍要依靠伟大斗争才能赢得未来、续写华章,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传承敢于斗争的红色基因,在增强斗志中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是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要充分认识矛盾具有普遍性,改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必然有很多“娄山关”和“腊子口”,因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二是坚持敢于斗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状态破难题、涉险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体制机制的束缚;同时,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推动党的建设,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进而以自我革命精神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改革工作落地见效。三是善于斗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善于抓重点、攻难点、通堵点,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和发力点,进而将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作者单位:福建古田干部学院。本文系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2024年度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明意蕴解读”(FJSY202401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