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贵州乡村产业振兴
□韦万莉 郭文静 黄 伟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要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涵与发展方向,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驱动力,是破解“三农”难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生物科技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乡村产业也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的重要战场。我省重点从强化科技引领、创新绿色驱动、整合资源要素、加快人才引育等方面,培育出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一、强化科技引领,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作为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产物,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中,新质生产力以其技术突破和创新驱动的特征,也能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科技引领在乡村产业振兴中不仅意味着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涵盖了思维模式、发展路径和管理方式的全面升级。
贵州的乡村产业传统上以农业和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贵州乡村产业能够利用新质生产力的跨界相通特征,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不同产业、不同行政区域的融合转型发展,引领乡村产业向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例如,基因编辑、智慧农业、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帮助乡村产业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为乡村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通过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贵州乡村产业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实现现代化转型。
二、创新绿色驱动,引导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新质生产力本质上也是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贵州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得到了生动实践。贵州通过推广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绿色生态农业技术,有效减轻了农业对环境的压力,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实现了乡村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在这一过程中,绿色驱动成为引领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的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生产方式的推广应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绿色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发挥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整体效能和竞争力、巩固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等作用,为贵州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整合资源要素,促进乡村产业多元融合转型发展
在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中,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生产关系的调整则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一重要论述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高度契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为我们理解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与创新化转型提供了指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钥匙。乡村产业也能集中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正是新质生产力作用于乡村产业中的生产关系,使得传统乡村产业中陈旧的生产关系有了巨大转变。培育新质生产力要借助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多元化手段,不断开拓经济增长的新源泉和发展模式的新路径,加速产业的融合多元发展。在贵州乡村产业的实践中,智慧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的兴起正是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的产物。这些新业态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智能化转型,提高了农业附加值,通过精准营销等手段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增长。培育新质生产力还要加强不同产业间资源、技术、市场的整合、共享与互补,进而构建更为紧密的产业联动机制和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在贵州乡村产业的实践中,融合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不同产业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贵州乡村产业形成了涵盖研发、深加工、精准营销等多个环节的复合型产业体系,达到了优化结构、提升整体效能的效果。同时,融合创新还促进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四、加快人才引育,强化乡村产业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论断在贵州乡村产业借助新质生产力实现发展振兴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刻验证。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驱动下超越传统,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于一体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其蓬勃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智力支持。在贵州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中,高素质人才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的桥梁。他们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理念,加速了乡村产业的科技创新步伐,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拥有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和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成为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新质生产力核心在创新,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贵州通过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改革,构建完善的人才引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乡村地区,贵州注重营造良好的乡村整体发展环境、打造乡村人才孵化基地、扶持乡村产业发展、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力。人才的加入不仅为乡村产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激发了乡村产业的内在创新活力,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同时,人才赋能还促进了乡村产业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人才队伍的接续壮大,在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贵州乡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