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疼痛科:
坚持“患者至上” 护佑百姓健康
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疼痛科始建于1990年,是贵州省设立疼痛病房最早的科室。疼痛科1999年在贵州率先引进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3年在贵州率先引进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同年将胶原酶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005年引入髓芯减压与股骨头血管灌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2010年开展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深静脉血栓的治疗,2013年开展血管源性疼痛腔内治疗,2017年疼痛科专用手术室投入使用,同年被选为省培育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如今,科室已成为贵州省卫健委推荐申报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于2024年获批国家级临床疼痛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疼痛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以慢性疼痛疾病及血管源性疼痛为主的学科。科室的诊治范围广泛,涵盖脊柱源性疼痛、骨性关节炎、神经病理性疼痛、各种手术后疼痛综合征、动脉疾病(如出血、栓塞及动脉硬化闭塞症、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静脉性疾病(如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后综合征、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及血管瘤等)以及癌性疼痛等多种疾病。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我院落地运营,疼痛科血管疾病诊疗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现能完成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在内的所有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手术及搭桥术,对困难滤器及超期滤器回收有丰富的经验。
其中,白云疼痛科一病区是贵州省唯一将血管源性疼痛纳入慢性疼痛全程管理的病区之一,在贵州省疼痛病房中较早开展了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并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臭氧治疗仪、射频治疗仪、等离子消融设备、超声仪等。科室的病房设施完备,环境舒适,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和居住条件。
经过30余年的发展,疼痛科形成了技术精益求精、护理注重人文关怀的科室文化,建设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临床经验丰富、学习氛围良好的优秀团队。目前,科室有北京积水潭医院驻贵州医院专家1名、23位在岗医师、37名各级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护理服务。
坚持“患者至上”的理念,疼痛科全心全意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热心的服务、用心的诊疗、精心的护理和细心的关爱,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尊重和认可,也得到了医疗护理同行的赞许和认可。
科室特色
椎体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是通过经皮穿刺向椎体注射骨水泥或人工骨,能够即刻缓解疼痛,增强病椎的强度和刚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其伤口只有3-5mm,术后卧床2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主要适应症有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Kummell病、椎体相关肿瘤等引起局部骨质破坏。具体技术有经皮穿刺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经皮弯角穿刺椎体成形术、经皮弯角穿刺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椎体支架后骨水泥填充等多种术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个体化解决患者病痛。开展该项技术以来,完成颈1至骶椎的各类椎体成形术超10000台次。
椎间盘突出的微创介入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纤维环断裂及髓核突出使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而压迫邻近的韧带和神经根导致疼痛,是严重影响患者劳动力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最常见的椎间盘突出是颈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科开展的椎间盘微创介入治疗包括椎间盘射频消融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术、臭氧消融术、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激光修复术等。这些手术均可使髓核体积缩小、固缩,达到椎间盘内减压、解除对神经根压迫的效果,同时具有局部消炎和止痛作用。其手术恢复快、费用较低,伤口仅1-2mm,术后仅需卧床24小时。
髓芯减压联合股骨头超选动脉灌注术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可能与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酗酒、减压病、血红蛋白病、自身免疫病和特发性疾病等有关。约80%的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后,最终丧失劳动力,致残率极高。早期发现,规范进行髓芯减压术复合股骨头超选动脉灌注术可以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使股骨头坏死区得到修复,让部分患者避免换髋。髓芯减压与股骨头超选动脉灌注术均为微创手术,技术成熟,疗效确切。
血管腔内治疗
我院疼痛科是贵州省唯一将血管源性疼痛纳入慢性疼痛全程管理的病区,对腰腿痛诊断有丰富的经验。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动脉血管壁的硬化、狭窄及血栓形成,导致血流受阻或减少引发的疾病,通常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大腿和小腿的动脉。严重者可能导致组织缺血,引起溃疡、坏死,存在截肢的风险。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截肢。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是一种介入性血管手术,通常用于治疗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以恢复或改善血流。该技术成熟,疗效肯定,微创,恢复快。配合合理的饮食及运动,可以极大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静脉血栓是除心梗、脑血管意外之外的第三大血管致死性疾病,发病急,一旦发生肺梗塞,抢救成功率低。采用滤器加血栓清除,既可降低死亡率,又可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冯超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