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56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9

别让酒店“卫生死角”影响旅游发展大计


□贺  成


近年来,从床单未换、毛巾复用,到一次性用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关于酒店客房卫生状况的质疑声频频出现。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小型酒店和民宿往往游离于监管之外,成为卫生问题的重灾区。(7月15日《工人日报》)

酒店卫生状况堪忧的根源,一方面在于部分酒店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基本的卫生标准和操作流程;另一方面,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为问题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此外,消费者对于酒店卫生监督的参与度不高,也使得一些酒店抱有侥幸心理,对卫生问题视而不见。

但是,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酒店“卫生死角”都必须消除。住宿作为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服务质量尤其是卫生状况,关系到每位旅客的旅行体验。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未来,旅游业都是一个地方的发展大计。实施好这个大计,需要将之当成一项系统工程经营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所疏忽,更何况是关系到旅客住宿这么重要的一环,势必要拿出绣花的功夫从细节着手。

客途常思归家。从某种意义上说,酒店就是外出者的家。然而,一些失范操作、失责管理,让本应有的“宾至如归”打了折扣。事实上,如果对工作规范、操作流程缺少敬畏之心,再严细的规定都可能“徒有其表”;如果让规章制度停留于“制定与张贴”,而执行缺乏力度、管理缺乏精度,品质就难以保障。正因此,从客房服务到酒店经营管理,从政府监管到媒体监督,每个环节都影响着消费者的信任,也都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目前,对于酒店一次性用品及安全卫生问题的监管,主要依赖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联合执法。然而,由于酒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加之监管资源有限,导致监管难以全面覆盖。此外,一些小型酒店和民宿往往游离于监管之外,成为卫生问题的重灾区。

这就意味着,有效消除酒店“卫生死角”,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并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将卫生状况纳入酒店评级和奖惩体系;其次,主管部门要创新监管方式、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倒逼酒店建立包括相应的检查、验收制度的权力和管理程序,并且对外公开,以取得消费者的理解,并接受消费者的建议。

特别是,针对一次性用品安全问题,以及部分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不妨引入智能管理系统,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一次性用品的采购、入库、出库及使用情况进行全链条追踪与记录。

总之,只有把酒店管理列入旅游业链条上的一项必抓科目,并形成齐抓共管、长抓不懈的格局,才能够与日趋发展向好的旅游业相得益彰。